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经济发展论文论正确认识建设中的湘潭经济发展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4-06-05
简要:论文摘要:建设好湘潭市区的雨湖、白马湖、岳塘,湘潭县境内有红旗水库等。形成珍珠落玉盘的景观形态,这种风景景观在整个旅游产品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不

  论文摘要:建设好湘潭市区的雨湖、白马湖、岳塘,湘潭县境内有红旗水库等。形成“珍珠落玉盘”的景观形态,这种风景景观在整个旅游产品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探究特有的水轮机、变压器、气势磅礴的铁塔以及雄伟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等建筑,而且还可以回归自然,享受独特的自然风光。

  关键词:两型社会,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环境科学与管理

  本文选自《环境科学与管理》(月刊)创刊于1975年,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以促进环绕科学、环绕保护与环保产业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科学技术素质的现代化为指针,以满足环保科技人员及环保企业一线人员更新知识,掌握新动向,学习新技术,启迪创造能力,开阔思维为办刊宗旨,它已成为环境保护、科研及相关专业的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师生的得力助手。长期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人的赞誉和重视。

  引言

  本文阐述了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根本目的、立足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模式,包括构建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工业旅游产品模式、湘江水景旅游产品模式和红色旅游产品模式。文章认为,建立“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最根本目的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立足长株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把社会建设目标内化为企业目标。文章提出,以开发旅游产品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两型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旅游,这是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特色内容。

  国务院批准设立长株潭城市群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促进东中西互动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布局,也是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以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为切入点,整合各种旅游要素和创新资源,可以促使长株潭城市群构筑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制优势,率先形成发展活力,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一、“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1.设立“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长株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长株潭城市群作为湖南老工业基地和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群,经济表现为一种“落后的增长”,其主要问题是消耗高、污染大、效益低,高耗能产业和高耗能规模企业所占比重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1.08。这说明湖南省规模工业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比较低,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任务繁重,不解决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问题,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解决这一经济矛盾和问题,要全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产业,才有可能从源头上解决。

  2.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立足长株潭新型城市化的建设。

  在20世纪50年代有专家就提出共建“毛泽东城”、三市合一的设想,80年代初专家按照长株潭经济区的构想进行了初步试验和理论探索。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2007年正式上报“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并获得国家批准。经过努力,长株潭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长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3.3%的面积、19.2%的人口,创造占全省37.6%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了21750元,城镇化率达到51%。要促进长株潭三市城市发展,只有在更高层次上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涉及到经济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文明化等一系列社会发展问题,长株潭城市群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给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全省核心增长极的打造,为湖南经济社会建设上新台阶,提供重大发展机遇,这将使社会全面进步出现新的局面。

  3.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

  湖南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科学地规划农业的发展,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建设现代化农业,这是进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特色内容。全力发展专业化、园田化、标准化、机械化、定单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和现代食品工业,使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更加紧密联系,使农业专业化和区域化,专业化的基地农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网络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使农业产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延伸,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这可以开发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湖南“三农问题”的解决。

  4.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要把社会建设目标内化为企业目标。

  目前长株潭地区传统的化工、冶炼、机械、电力和建材等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多,企业有许多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问题要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把“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内化为企业的目标,建立起“两型产业”的技术体系。企业要立足于信息化搞新型工业化,加速开发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打造已有63很好基础的新材料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用高技术去改造传统的重型机械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建材工业等,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先进制造业;用工业化去改造传统农业,搞农业工业化,全力发展专业化、园田化、标准化、机械化、定单化、高效化的现代农业和现代食品工业。作为国家级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科技、投资、人才、教育资源会比以往更多更快地进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项目上,这将促进长株潭产业建设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转型,这个重大转型又能更进一步推动长株潭企业环境的优化,更有利于大量引进和自主创新先进技术。

  5.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是实施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必然要求。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有得天独厚的城市群资源,发展潜力巨大。在长株潭城市群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优化长株潭城市群在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能够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二、“两型社会”建设中长株潭旅游产品开发的思考1.构建农业旅游产品模式以开发旅游产品模式为切入点建设“两型社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发展农业旅游。湖南省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要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有效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农业旅游,这是在长株潭进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特色内容。

  第一,构建农业科技旅游模式。

  农业科技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的一个热点。从宏观上讲,与农业科技相关的地物、人群,从微观上讲,以人的视觉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农业科技景观,都包含在内。长株潭通过农业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农业高科技研究推广基地、资源循环利用的示范基地、新型农民的培养基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基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基地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旅游园区的发展。保护开发展示以人的视觉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农业科技景观,主要有水利(运河、农田水利、大型水库水等)、农田梯田、农具(曲辕犁、三角耧、龙骨车等)、现代农业高科技设施景观(大棚农业、动植物克隆技术、无土栽培技术、昆虫博物馆、国际节水科技博物馆)等,可以大力开发农业科技旅游,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这种自然考察游、科技园区游、科技场馆游模式可以提高旅游者特别是公民、学生的素质,领略现代农业科技的内容,增强对农业科技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二,构建乡村旅游基地模式。

  农村建设走在前列、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可以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基地模式。从形式上看,这种模式将把农村建设成一个现代观光农村,建成规划整齐的村落,形成体现在若干饭店群、旅行社的门市群、航空代理群、会展业群、企业群的一个服务场上。这种模式是旅游的高级会所和信息中心,向旅游者提供全过程的联程服务,旅游者可以在不同乡村旅游基地享受一体化服务,除此之外还包括承载企业董事会议、商务谈判、商业投资、商务考察、员工奖励度假和旅游景观房产等旅游活动项目。可以发挥旅游活动集中、旅游服务集中、竞争集中的特点,促使农村经济增长,促使对外贸易交流不断增加,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

  第三,构建农业产业观光旅游模式。

  这种模式也称产业庄园建设模式。

  一方面是现代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另一方面向游客开放,展示现代农业生产的成果,集生产、研发、销售、交流和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庄基地。

  (1)花卉苗木产业旅游园区。

  通过国内外花卉苗种源工程技术、嫁接技术,结合本地花卉苗木资源开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名贵花卉苗种生产、销售技术体系。建成花卉苗种高新技术中心,形成国内外花卉苗种产业的技术信息平台,建成具有生态观光、绿色生产、科技示范、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产业区。

  “湘莲之乡,槟榔之都”这一主题是对湘潭体验旅游的开发。洣河湘莲是生长在一条没有任何污染的洣水中的莲子,经过两岸农民精心料理,远比各池塘死水里产的莲子更具特色。洣河莲子粒大、皮薄、肉质洁白、味道甘甜,是一种上等大补的绿色食品。同时洣河湘莲也是湘潭的一种特色旅游资源,春末可静观荷叶出水,夏季万亩荷花香飘两岸,秋天则可摘莲挖藕,其乐无穷。这对很多没有观赏或者采摘过莲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旅游吸引活动。

  (2)生态农业产业旅游园区。

  突出长株潭地方农业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优势和区域优势,重点建设优质水稻、商品蔬菜区,发展有机茶、保健茶和茶饮料,开发茶叶高新技术等的深加工,建成具有生态观光、绿色生产、加工物流、科技示范、休闲旅游和科普教育等多功能的产业区。比较成熟的生态农业产业旅游园区有袁隆平水稻杂交研究园(中心)、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葡萄酒庄园、香料庄园和西瓜庄园等。

  袁隆平水稻杂交研究园(中心)有十多项水稻研究、实验成果和技术为世界首创,引来大批国内外专家前来学习、考察,杂交稻作为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到美国、印度等几十个国家。

  (3)食品加工产业旅游园区。

  以加工企业为纽带,重点发展猪、鸭、鸡和优质水产品的深加工,向前推动种养殖体系形成,向后推动物流销售体系形成,形成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产品质量评级中心和技术示范推广区。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高科技食品工业园区涌现出一大批名牌产品,派派牛奶、旺旺点心以及茶、果、烟等多项农产品,满足了市场需要。构建农业旅游园区模式为现代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同时又可以发展观光旅游,通过构建现代化大型农业生产基地或加工园区旅游模式建设新城郊。

  2.构建工业旅游产品模式长株潭地区传统的化工、冶炼、机械、电力和建材等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居多,如何改造升级,把其建成“两型产业”,有许多关键技术和高技术问题要解决,其中关键是要把“两型社会”

  建设的目标内化为企业的目标,建立起“两型产业”的工业旅游体系。

  第一,构建工业旅游园区模式。

  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平台,在园区内有大量的国内外优秀企业。目前,株洲共有工业园区(开发区)

  11个,建成面积24.2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开发区4个。2006年实现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84.8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7.9%,入园企业达442家。又如长沙县坚持以“园区兴工,工业兴县”

  的战略方针,长沙县迎来了可口可乐和LG曙光等1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一大批知名企业集团的落户,长沙县成为了中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2005年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53位,成为中西部地区第二强县。

  以园区内工厂、企业、公司的经营场所、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工厂风貌,统一规划和管理、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服务配套设施,便利的交通道路,独特的工业建筑、工人生活场景要素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通过设计包装为旅游业所用,来满足旅游者求知、求新、求奇等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提供集求知、购物、观光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

  第二,创建成长型工业旅游企业模式。

  成长型企业一般具有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扶优扶强壮大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冶金及深加工、化工、陶瓷、服饰等六大项颇具特色的产业,通过资产重组、大企业办小企业、产品零部件扩散加工等形式和参股控股出资方式,支持一批企业迅速扩张规模,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加速培育新型产业,充分发挥工业门类齐全、科技实力雄厚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培育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电子信息、风电装备等新型产业,不断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增值,成为成长型工业旅游企业。如株洲电力机车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分化出九方电器、九方模具、九方涂料、南车电机等一批配套企业。又如浏阳烟花产业已有13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其工艺独特、品种多样、装潢美观、花色艳丽、声响清脆、色香齐全和燃放安全而享誉世界。目前全县有花炮厂近千家,从业者达14万多人,产品畅销全国和世界56个国家和地区。一个出口量占国内出口份额的60%、产值达30多亿元、利税占全县一半左右的浏阳烟花产业集群成为了浏阳县域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推进器。成长型工业旅游企业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全方位开发为观光游览项目,在生产过程、厂区厂貌参观的基础上,增加企业名牌产品、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的展示和创建公益性较强的行业科普景点。

  第三,改造传统工业旅游模式。

  长株潭已有很好的工业基础,要进一步打造,用高技术去改造传统的重型机械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建材工业等,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先进制造业,以城郊独特的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产品设计、研究开发、营销管理、技术服务和生产制造为主体,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力争发展生产占用空间小、污染小、低能耗、市场反应迅速、就业容量大、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发展适应性强等特点的工业门类,赶超发达地区。株洲要重点发展以铁路机械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进一步壮大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构建高水平的现代物流中心。湘潭要重点发展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产业和钢铁、机电、汽车、建材等工业部门,创造和谐发展环境。长株潭作为老工业基地,有义务也有优势推出工业旅游项目,使之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工业文明的一个窗口。

  3.构建湘江水景旅游产品模式湘江纵贯长株潭,系三市的母亲河。

  将湘江作为长株潭建设的生态主轴线,把三市有机联系起来,把许多风景名胜区和产业集群串联起来,以此为基础建设湘江风光带、湘江两岸产业带和江中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带。这是三市共享的重要资源。

  第一,构建曲线水系景观模式。长株潭湘江岸段长128公里,北起长沙月亮岛大桥,南至株洲空洲岛,是湘江的黄金水域。湘江主要支流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涟水、涓水、渌水、白石港、龙五港、折沙河、梅溪河、圭塘河等大小支流呈树枝状分布,自东、西两岸汇入湘江,支流水域总面积5445.2公顷,约占湿地总面积的23.4%。要着力打造特色,规划水域110.08平方公里,引水入城,形成曲线水系景观。长株潭要一体营造大空间尺度的山水景观,成为长株潭空间特色的首选。

  第二,构建景观型旅游产品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水库、水电站、湖泊等景观型旅游产品模式。湖泊、水库、山塘总面积1654.4公顷,约占湿地总面积的7.1%。汇水造湖,依湖布城。建设主要集中在核心区北部长沙片的天然湖泊,长沙市区有咸嘉湖、后湖、年嘉湖、月湖、青竹湖、同升湖、跃进湖、东瓜湖、王家湖、基头湖、石塘水库、红星水库、北冲水库、黎明渔场、大泽湖、松雅湖。建设好株洲市区的仙庾水库、五一水库、大京水库。建设好湘潭市区的雨湖、白马湖、岳塘,湘潭县境内有红旗水库等。形成“珍珠落玉盘”的景观形态,这种风景景观在整个旅游产品中具有突出的地位。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探究特有的水轮机、变压器、气势磅礴的铁塔以及雄伟的钢筋混凝土重力坝等建筑,而且还可以回归自然,享受独特的自然风光。

  第三,构建滨水文脉景观模式。

  长株潭的老城沿江而筑,历史文脉相间其中,滨水文化与地域历史文脉相融合,构建临水生态楼盘,创建滨水型生态宜居城市群,为市民提供亲水近水空间,创建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环境。长株潭城市群的理想结构,应当是三市主城区三足鼎立,辅以卫星城镇,间隔足够绿地、中部空心化,湘江作为景观廊道的生态型大都市区。在三市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新城与老城之间、城市与周围的环境景观之间,要注重协调呼应,充分展现名江、名洲、名山、名城、名人的特色。株洲滨江地带、湘潭易家湾、昭山、长沙岳麓山、橘子洲、三叉矶、月亮岛、铜官以及浏阳河、捞刀河等,可共同开发为山水景致秀美、文化内涵丰富的滨江风光带。

  4.构建红色旅游产品模式

  第一,构建彰显湖湘文化特色的红色旅游模式。

  湖湘文化是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精神品质资源,湖南红色旅游彰显湖湘文化特色,就能提升其独有的旅游魅力。宣传湖湘文化精神,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持续开发和保护突出与优秀人物相联系的历史事迹及其所留下的遗址、遗物、特色的纪念地、纪念物等红色旅游。宣传湖湘文化人格魅力,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任弼时、贺龙、罗荣桓、蔡和森、向警予、李富春、粟裕、黄克诚等)坚忍不拔,一身浩然正气,谋求国家生存与百姓安宁,勇于承担社会道义的责任,充分发挥了知识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成为一代代卓有历史贡献的人才。红色旅游与湖湘文化共生共存,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不可分离。体现湖湘文化的红色旅游极大地吸引了游客参观游览、缅怀先烈的革命精神,达到既放松身心、提升精神境界又享受湖湘特色风情的功效。

  第二,构建突出民俗风情特色的红色旅游模式。

  湖湘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在物质形态上反映在建筑文化景观上,反映在潇湘大地的民风、民俗、民食之中。在红色旅游区建好名人故里,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长沙宁乡刘少奇纪念馆、望城雷锋纪念馆、浏阳秋收起义旧址;株洲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红军标语楼等,拟从整体设计、空间分隔、照明设计、色彩设计、装饰材料选用等方面充分展现其特色,从而激起游客的情感共鸣。在红色旅游区利用诸如中外美食文化节、厨师节、联谊节、重阳节、中秋节、圣诞节、情人节各种节日,通过文艺表演、礼仪迎宾表演、餐饮技能大赛等民俗风情活动的开展,塑造良好的红色旅游形象。在红色旅游区利用美食、购物旅游资源,结合红色旅游的特点,推出南瓜饼、红薯米、荞麦粑等红军粮系列红色旅游商品,推出臭豆腐、红烧肉、毛家菜、毛家酒等一系列湖南红色旅游饮食。这些产品迎合当今源于自然的健康生态产品要求,丰富了湖南红色旅游的内容。

  第三,构建红绿结合旅游模式。

  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在资源布局上的共生共存、相辅相成、良性互动、不可分离,这一优势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产生旅游叠加吸引力。湘潭韶山毛泽东故居、乌石彭德怀纪念馆、长沙宁乡刘少奇纪念馆、株洲的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纪念地和红色标语楼,这些景点周围或是农业观光景区,或是较少工业化影响与无污染的自然区域,秀丽的风景吸引游人流连忘返,又遗留众多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从事革命活动的历史遗迹,从而达到了“红”“、绿”互补,交相辉映的良好效果。加大发掘红色旅游资源与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通过对红色与绿色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以“伟人故里,红色圣地”与“天然氧吧,避暑胜地”为生态旅游来增强了该区域的旅游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站长统计

多对一·精细化服务

请填写信息,出书/专利/国内外/中英文/全学科期刊推荐与发表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