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幼儿园主题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化策略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2-02-25
简要:【摘要】主题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获得差异化的学习机会,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须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理设置环

  【摘要】主题区域活动是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可以获得差异化的学习机会,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须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合理设置环境,恰当投放材料,及时记录幼儿言行,适时调整活动设计,鼓励多主体多方式的评价。

  【关键词】学前教育;主题区域活动;优化策略

  随着儿童本位教育思想的逐渐推进,幼儿教学也由单一化向全面化、被动化向主动化、单科教学向综合教学发展。主题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可以为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场景,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机会,满足他们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因而成为目前学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要实现幼儿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深度参与。然而目前的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指南》、教材以及课堂教学的理解,主观创设区域环境,机械选择区域材料,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缺少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缺乏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反思。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合理创设区域环境,关注幼儿活动过程,做好幼儿活动的记录,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幼儿行为表现。

  一、正确处理主题区域活动的预设与生成

  主题区域活动的预设是指教师对主题区域活动的整体规划、活动区域的布置、活动材料的准备,以及主题区域活动的评价;生成指幼儿在主题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超越预设范围的暂时性表现,如幼儿行为出乎教师预料、幼儿一时难以适应活动区域的布置、幼儿对区域活动材料的不满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既不机械坚持活动前的预设,又能正确对待活动过程中的“意外”,将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起来,助力主题区域活动的顺利实施。

  首先,主题区域活动的预设要充分。主题区域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深入思考活动主题的价值,并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五大领域所指出的维度与要求,结合本班幼儿已有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能力发展水平、兴趣爱好等,设计本节主题区域活动教学。同时,教学预设还应充分考虑幼儿园现有的主题区域活动材料,哪些是定制的,哪些是需要教师自制的。

  其次,及时关注主题区域活动的生成。主题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发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记录幼儿“不同寻常”的举动,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秘密,进而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法,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潜能,帮助幼儿构建新的认知体系。比如中班幼儿在美工区尝试制作“水果”时,发现自己想用的超轻黏土不够了,教师就应及时捕捉这一信息,为幼儿提供材料,为后续的操作活动提供支持,扫除障碍。

  面对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行为、言语的不确定性,教师应把握区域活动的主题与目标,秉持以幼儿为本的原则,既不能偏离预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同时将活动过程中有价值的生成融入主题区域活动中,使幼儿在开放、友爱的环境中成长。

  二、合理安排主题区域活动的环境与材料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既是他们活动经验积累的过程,又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逐步积累自己的生活经验,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教师要重视主题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合理投放活动区域中的材料,增强区域活动环境和幼儿生活的联系,保证区域活动材料的数量与质量。

  首先,主题区域活动的规划要注重整体性。区域环境的整体创设是基础,应体现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区域环境的安全性、适宜性、针对性和丰富性,为幼儿的参与提供可能。如建构区较为嘈杂,应布置在相对独立的、较为平整的区域空间;阅读区尽量选择在温馨安静、光线充足的地方,可临近益智区,但要与表演区、建构区等较为嘈杂的区域分开。需注意的是,班级中的区域布置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其次,主题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科学。在主题区域活动中,那些新颖独特的材料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摆放这样材料的活动区域更受幼儿喜欢,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投放主题区域活动材料时,须注意以下几条原则:一是材料必须安全。投放之前教师应仔细检查活动材料的材质、形状,看这些材料是否适合幼儿玩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投放材料,并定期检查。二是材料力争丰富。投放的材料要尽量做到种类丰富、类型多样,必要时教师要亲自动手自制材料。三是材料尽量适宜。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小班幼儿可以投放一些高结构性的材料,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加低结构性的材料。四是材料要有层次。教師要按照幼儿的认知发展、个性差异和能力发展水平,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三、及时记录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言行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手段。主题区域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教育对象,更科学地选择区域活动的主题,更专业地设计主题区域活动。因此,教师应提高记录幼儿言行的意识与能力,及时记录主题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行为表现。

  首先,正确认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态,分析幼儿行为表现的原因,进而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设置区域活动环境,选取区域活动所需的材料,顺利推进区域活动的开展。观察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捕捉活动过程中的教育契机,进而选取恰当的教育应对方式,适时介入幼儿活动,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观察可以为教师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提供依据,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活动的主体,并为过程性评价创造条件。

  其次,切实掌握观察记录的方法。教师要做好主题区域活动的观察记录,须掌握必要的观察记录方法。一是叙述法,即记录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闪光点,可以采用实况记录和日记记录的方式;二是抽样法,即选取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幼儿或者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及时记录下来;三是表格法,即区域活动前充分估计幼儿可能出现的行为表现,并据此设计成表格,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将幼儿的表现记录在表格中。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拍照、录像等,以求更全面地记录幼儿在主题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推荐阅读:幼儿园老师出版学期教育教材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