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11-25
简要:摘 要:文章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具体实验项目为例,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改革,找准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日

  摘 要:文章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具体实验项目为例,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的改革,找准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知行合一的高尚品德、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有机化学实验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强根荣; 施仁信; 王海滨; 杨振平; 王红, 实验技术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1-11-25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1]。大连理工大学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以“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为原则,凝练化学实验思政案例库,并结合多形态呈现的“智能+ 教学”实验教学模式,多途径强化教师“育德”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课程育人功能[2]。湖南大学教学团队经过“研讨–教学–再研讨”反复实践,构建了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融知识于案例之中,同时实现了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创新了分析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3]。

  “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制药及其他近化类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专业跨度大,覆盖面广,学习时间跨度较长,教师在实验室中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机会较多,在此过程中手把手地教导学生基本操作,面对面地教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心碰心地启迪学生实验创新的思维,教师的一言一行通过学生的耳濡目染,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留下深刻的烙印。只有牢牢抓住实验室主阵地,形成思想修养与知识学习、能力提高齐头并进的良好氛围,潜移默化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实验教学过程中,才能培养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优秀人才[4-6]。

  1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概述

  我校的“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教学面向全校 20 个本科专业,每届 36 个班级约 1100 名学生,基础性实验教学总计 64 学时,2 学分,在大二年级的两个学期开设。课程内容以实验为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包括典型的有机化学合成反应和产物分离、提纯、鉴定等各种基本操作。

  1.1 课程发展历程

  该课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53 年建校开课的“四大”化学实验课程阶段;2006—2013 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阶段;2013 年至今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阶段。2020 年,《新编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教材被批准为浙江省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该课程 2021 年被评为浙江省一流课程。课程内容从依附于有机化学理论课程的验证性、操作性实验,发展为现有的“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的实验。实验目的从以学习基本技能和验证、巩固课堂所学有机化学理论为主,转变为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又要培养学生有创新研究的初步能力。

  1.2 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基本操作实验:①正确掌握常用实验装置安装和拆卸要点,熟悉加热、冷却、回流、蒸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分馏、萃取和洗涤、重结晶、过滤(热过滤/冷过滤)、有机物的干燥等基本知识;②熟练掌握微量(半微量)操作、微波加热、机械搅拌、气体吸收等基本技术;③掌握折射率、沸点、熔点的测定以及柱色谱、薄层色谱、红外光谱等鉴定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合成实验:熟悉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有机合成反应原理,如 Grignard、 Cannizzaro、Perkin、取代、氧化、加成、卤化、酯化、酰化、烷基化等,使基本操作技能得到较全面的、综合的训练。

  (2)能力培养。①具有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在合成实验中所涉及的原料、产品及主要副产物的物理化学数据,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提出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提纯、鉴定方法的能力;②具备提出实验关键点、注意事项,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撰写科学实验报告、论文的能力;③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创新探索意识及创新研究初步能力,能从科学原理上解释相应的工程问题。

  (3)素质目标。①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②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就实际问题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和处理的能力;③具备严密的思维方式,包括组织撰写报告、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④具备较深的专业背景,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潜力。

  2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元素的发掘与教育实施

  2.1 思政元素的发掘

  首先是挖掘实验项目中的思政元素,再通过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改革,找准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具体的实验中[7-10]。

  (1)以人为本。有机化学实验中要用到许多易燃、易爆、易制毒、有气味的实验药品,有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危险。因此,应积极改进实验方案,避免采用高毒、高危药品,并努力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改善实验室条件。同时,应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乱倒、乱扔溶剂和实验产品等,潜移默化地建立生命至上的观念。

  (2)知行合一。实验过程中,每位学生的仪器设备、试剂、实验方法相同,但可能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产品的收率有高低、外观有好坏、性状有差异,必须引导学生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思想,真实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反思实验过程,找出原因并解决之,绝不允许弄虚作假的行为发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

  (3)社会责任。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有些药品是易制毒的,有些更是制造毒品的直接原料,且大多数学校常开设的实验项目,如“乙酰苯胺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制备”等,其实验产品本身就是合成原料药,还是制备毒品的原料。教学中应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敬畏法律,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4)创新意识。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淘汰纯操作性实验,融基本操作实验于有机合成实验中,增强实验的综合性、设计性,引入适合本科教学的最新科研成果,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新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手段,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2 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

  首先要精选实验教学项目,再分别从以下五方面把思政元素融入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使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11-13]。

  (1)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评判化学实验的现象、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加有效地掌控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实验得出第一手数据,不唯书本、不唯教师。如在蒸馏与分馏实验中,对液体物质加热,温度不断上升,表面看似没有变化,但分子运动加剧,当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从表面逸出,液体开始沸腾。虽然物质从液体变成了气体,形态发生了变化,但物质的结构没有变化,化学性质没有变化,从而使学生正确理解蒸馏的原理,掌握物质形态发生变化的条件等。

  (2)将化学家的优秀事迹运用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并通过典型的有机人名反应,一方面加深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学习有机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刻苦钻研、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精神。例如:介绍各种有机人名反应,学习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精神,研究开设青蒿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实验,采用热提-柱层析法提取青蒿素等。

  (3)秉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不断改进实验方案,减少实验产品的存放或排放,研发一批系列化实验,既增强实验的综合性,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改进有机合成实验方面: ①开设原子利用率高的实验(大于 99%);②用低毒、无害的溶剂代替毒性较大的溶剂;③开设连续性实验,前一实验产品为后一实验的原料,减少废弃物;④常量实验改为半微量实验,减少废水排放;⑤电炉加热改用微波加热,节省能耗。

  (4)研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实验“更接地气”,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原理,消除“谈化色变”的恐惧感,了解化学对人类衣食住行的重要性,提高学习有机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胺的酰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重要用途,一级和二级芳胺通常在合成过程中先转化为乙酰基衍生物,从而降低胺对氧化降解的敏感性,这样作为一种保护措施,使其在反应过程中不易被破坏。我们还在原有的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基础上开设了“乙酰苯胺的制备及重结晶”实验,将“氨基保护”这一技术应用到有机化学综合性实验“胃复安药物的制备” 过程中,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和制备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专业自豪感。

  (5)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素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尊重科学,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真实地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实验产品的外观、产量、物性常数等。

  3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案例

  下面以“苯甲酸的微波合成与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为例,介绍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实验过程的具体做法[14-15]。

  3.1 教学目标

  (1)知识学习。学习苯甲酸的微波氧化合成方法;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共沸脱水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减压蒸馏的原理、注意事项。

  (2)能力培养。掌握微波合成技术;掌握分水器的使用、减压蒸馏操作等基本技术;巩固固液分离、洗涤、萃取、干燥、蒸馏等基本技术。

  (3)素质目标。科学素养:了解微波辐射反应的原理、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了解苯甲酸乙酯的性质、用途、合成方法;人文素养:以微波加热代替普通电炉加热,节能高效,以低毒无害的环己烷替代苯作脱水剂,建设“绿色化”的有机实验,体现人文关怀,开设实验产品原子利用率较高的实验,减少污染,树立“绿色化”的教学理念。

  3.2 教学素材

  微波辐射化学是研究在化学中应用微波的一门新兴前沿交叉学科,它具有清洁、高效、能耗低、污染少等优点。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微波辐射使分子极化,还可促进一些用常规手段加热难以进行的反应,因此微波辐射具有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反应选择性、减少溶剂用量甚至无溶剂反应等优点。

  苯甲酸乙酯是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香料,是一种无色澄清液体,有芳香气味。微溶于热水,溶于乙醇和乙醚。常用于较重花香型(尤其是依兰型)中的香型香精,亦适用于配制新刈草、香薇等非花香精。可与岩蔷薇制品共用于革香型香精,也适用于食用香料和鲜果、浆果、坚果的香精,如香蕉、樱桃、梅子、葡萄等的香精。实验室合成苯甲酸乙酯,常用共沸回流脱水方法促进酯化反应的进行。传统的脱水剂采用有毒有害的苯,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危险。本实验经过改进,采用低毒无害的环己烷作脱水剂,极大地促进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3.3 教学素材与有机化学实验的结合

  (1)采用微波辐射合成苯甲酸,反应时间从 4~5 h 降低到 20 min,效率大大提高。原料苯甲醇采用另一学生实验的产品,从而减少了实验室化学品的存放,减少了废液处理量。

  (2)苯甲酸产品经提纯干燥后,用于合成苯甲酸乙酯,实验中采用环己烷作带水剂。

  (3)苯甲酸乙酯采用减压蒸馏方法精制、提纯。

  (4)最终实验产品苯甲酸乙酯可以提供给有关试剂商店、企业。

  本实验从头至尾渗透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同时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4 思政目标

  (1)有助于学生建立“新能源、新材料”的实验理念,淘汰落后方法,提高生产力。

  (2)有助于学生建立“绿色化学与化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系列化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步操作,以保障实验能连续进行下去,从而促进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锻炼综合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比如教学时数、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转变等。首先,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育德能力,以教师队伍为“主力军”、课程建设为“主战场”、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引导广大教师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课程中。其次,要以学科专业为依托,用超越代际的科学方式、紧扣时代的德育内容,展现独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将育人理念内化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中,使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再次,要多角度、全方位研究建设内涵丰富的思政元素资源库,在具备有机化学学科特色的基础上,使之既包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新时代鲜明特色,同时又要取自于生产、生活实际,形式灵活多样,有利于因人、因班施教,这样才易于学生的接受和消化,保证思政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