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价值及其实践分析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0-12-17
简要:摘要: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依旧引用旧的讲学制度进行教育工作,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语文教育过程中,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甚至一些学生对语文

  摘要:在新课标教育背景下,一些教师依旧引用旧的讲学制度进行教育工作,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导致学生在面对语文教育过程中,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甚至一些学生对语文教育工作也充满了错位的认知,他们认为就是简单的知识内容,即使不用预习也能学会课堂所教的知识内容,从而影响其学习质量。本文将结合语文教育内容对语文预习工作的开展进行全面的论述,对如何做好课前预习提供有效的策略指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

教学与研究

  本文源自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5期】《教学与研究》创刊于1953年,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是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教学与研究》(教研版)办刊宗旨是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服务,同时发表相关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价值及实践

  引言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理论有“以学定教”的说法。“以学定教”理念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依赖学生的课前学习,也就是说:学生的学要先于教。也就是说:有学才有教,无学则无教。由此,课前预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互动前的必备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并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潜动力”,更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1 预习、预习能力的内涵

  “预习能力”是学生通过长期进行预习活动而养成且具备的一种学习潜能、能力,是一种预习方法与技巧,是指以快捷简便、有效的方式,获取所预习知识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把预习知识融入已有知识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也通过课堂以外的各种学习活动来培养,所以“预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等。 例如,《普罗米修斯》是第四单元神话教学中的一篇课文,孩子们通过文本知道文中普罗米修斯被称为火神的原因,但作为希腊神话中的众多神明,同学们还不是很了解,如阿波罗太阳神,天神宙斯等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但通过预习它们可以把已有的知识和新预习的知识融合,就对希腊神话有了一个整体性的了解,这就是预习能力。

  2 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1)预习是学生对教育内容进行预先的学习,这一内容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当前小学课本之中,在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开展之前,都做好了相应的预习要求与内容注释。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预习,就能在上课的过程中,约束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减少上课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教材相关内容的预习工作,可以与课堂教育保持同一步调,并将这样的状态转化成自身学习的驱动力,促进自己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更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这种无形的动力转变为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终身受益。(2)通过预习相关的语文知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带着预习中的问题进人课堂,更好的了解自身未能完全掌握的知识,这样才能对教师讲授的内容加深注意,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对有关内容进行提问与质疑,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效果。将预习的内容与自身知识框架内容相连接,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链条,将零散的知识内容不断补充进去,增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联系性,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方法

  3.1 课前预习也是课堂教学前的必备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序幕

  语文课堂,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侧重点不外乎是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语文积累,训练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也就是围绕语文课堂文本,理解积累字词句,把握文本知识,强化文本阅读与赏析,加强问题互动研讨与思辩,提高语文应变和写作运用能力。总之一句话,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围绕“三维目标”,强化“听说读写”训练,提高语文阅读和运用能力。语文课前预习,实际上就是演绎课堂互动研讨和思辩之前的序幕,是组织课堂互动教学之前的前奏。语文课堂能有效拉开教学序幕,教学互动的实效与精彩就能彰显出来。而今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地区政府为了优化教学资源,利用现代便利的交通,将小学适龄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实施集中办学,学生往往长途奔波于学校至家居的路上,即便有少量学生住校就读,同班级学生也少,教师没法没精力针对学生实施课外辅导,或做好课前预习。

  3.2 有效提高语文预习的效率

  预习的重要性上文已经做出详尽的阐述,所以,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语文预习的效率,通过研究相关的学习方法,对有关预习内容进行具体的部署,如,通过预习,使学生可以通过字典了解文章中的生僻字词,从而流利的阅读文章,感受作者所描绘出来的意境。其次,通过预习,对文章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标注,并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概括段落思想。最后,对不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内容的查找,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自主性,对课本中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有效把握语文教育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后续课堂教育工作,找到相关知识的答案,提升课堂教育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质量。

  3.3 针对不同课堂文本体裁分类收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前预习内容

  课堂教学文本,根据体裁不同,预习重点也有所变化。1)历史故事类作品具有较强故事性,易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比如:《卧薪尝胆》一文,布置预习,就可引导学生了解越王勾践生平、历史评价和时代背景,以及吴越争霸的重要战役;教学《草船借箭》时,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东汉末年的时代背景,以及诸葛亮的历史功绩等。2)叙事类作品要注意字词的精准运用。预习作品,需读熟课文,找出重点词句,把握文本内容。比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就可结合语境,初步理解人物形象和人物心理;教学《放飞蜻蜓》,则要在初步认识文章内容基础上,画出重点段落的核心词句,并结合语境和背景,说出自己对文本主人公的初步认识,说出文中词句的理解。3)写景类文章的预习。要注意情与景的结合,景往往是笔者情感寄托的载体。比如:《庐山的云雾》一文的预习,要求学生读熟课文,体会景美及作者喜爱美景的情感;预习《海底世界》,则需熟读课文,自查海底世界的视频和图片,展示海底世界的无穷魅力,再现文本描写的情境,理解文章内容。

  3.4 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兴趣

  (1)由于小学生的情感比较纯粹、思想比较单一,教师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前预习作业中,可以提升学生预习的兴趣,拟好有关的教育计划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愿意对教师留下的作业内容进行积极自主的回应,从而强化自身预习习惯的培养工作。(2)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情感及思想特点进行相关的引导工作,可以向学生发问,大家对秋天的雨有什么印象?喜不喜欢秋天下雨,说出相关的原因。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相关课文内容进行预习,并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自身原有的想法与课文描述的内容进行对比,有了哪些变化,引用该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预习工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升学习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教育过程中,要提倡学生对相关学习知识进行预习,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养成自主积极学习的好习惯,利用创新与探索满足对知识的渴望,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丁元军.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价值及其实践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121.

  [2]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3] 朱宝珍.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高效对接的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20(0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