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当今大学的紧迫任务和神圣使命。“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高等学校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双一流”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抓手。“金课”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教师认真负责的教,也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学,而备课和讲课是课堂教学好与坏的两个关键环节。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学术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课堂讲授,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回归初心。
本文源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02-103+106.《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3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2018年教育部吴岩司长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标准[1]。自此,“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成为高等学校发展共识,是推进“双一流”内涵建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抓手。“金课”的基本内涵就是通过线上线下等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全面提升,力求实现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大学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打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的“金课”,淘汰低阶低效和不利人才培养的“水课”,对于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保证学生学到真才实学的主要途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通过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体验感、深化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可有效提高课堂效果。目前的高校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等为辅,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金课”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人才培养过程和学术活动过程三者有机的融合[2]。
一、备课的关键是创造性的掌握教材
教材是沟通师生教学的桥梁,是体现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目前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绝大多数都有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课堂一线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该课程在本专业中所占地位等选择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再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以及教学时数确定本课程的教学日历,这样既能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也能使各个教学环节顺利进行。教学日历的制定有利于教师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也与备课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已开课教学日历的制定,应重点瞄准教学过程中实际发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争取有新的提高。若不重视教学日历,临时调整教学时数,很容易对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梳理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必须根据选定教材的系统性和主要、基本的内容来确定教学日历和各章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材的内容虽然比较全面和广泛,但教师备课时应该根据制定的教学日历,在保证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删减,再加工等步骤,赋予教材可创造性而不是视其为金科玉律。课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其实是反映教材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内容,也代表了学科发展的高度和发展水平。并且,有效课堂教学还必须依据教材和教学大纲[3],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只有经过认真备课,才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深奥的科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完成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备课就是组织讲稿,为了能上好课,备课时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刻理解难点。因此,教师要全面系统地掌握教材,充分利用教学参考书和最新的研究进展,补充完善教材内容,创新性设计具有高阶性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同时,教师应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而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是那些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科研究前沿的课程内容,尤其是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进行科学研究,以促进自己学术水平的提高,并对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能在教学中随时把本学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实现“金课”的目标,必须以科研成果作为重要的支撑,课堂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所以,高质量的讲稿必须是教师根据讲授内容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进行的完美设计。
高水平的课堂讲稿应该是系统清楚、主题完整、重点突出、深广适中。一般是一章内容编写一份讲稿,其基本内容包括:其一,前言或绪言,主要通过简要的文字讲述本章在系统教学中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前后各个章节的联系以及教学目的等。其二,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分散难点、突出重点的原则,恰当地选择和组织教材,写出讲授提纲。其三,从讲授提纲中提炼出PPT课件和板书内容,并考虑如何及何时运用模型、标本、图表、多媒体等直观教具,给学生一个生动明显的感性知识,形成明确的观念和概念。其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大部分科学概念都是抽象的,学习起来枯燥无趣,教师在课堂中要考虑将讲授内容与典型案例、实习实验相结合,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概念的由来,又能提升讲授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印象深刻。其五,在熟悉教材,掌握重点内容的同时,周密计划讲授内容与讲授时间的比例,使自己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满怀信心地走上课堂。其六,列出参考书目。教师的授课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们了解基本的概念和知识,另一方面更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且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经过思考或者实习实践获取新知识。所以,列出参考书目,可以使学生拓展知识内容,更全面系统地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并通过自学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其七,简明扼要地写出本章的总结,指出其重点和难点。按照上述内容写出的讲稿,系统清楚,主题完整,重点突出,深广适中。
二、讲课的关键是“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课堂是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大学课堂是教与学的活动场所,教师在教、学生在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状态却是,不少大学课堂教师在教,学生却未必好好在学。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是高校课堂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所决定的。目前多数高校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是通过PPT课件和板书向学生讲授,传统讲授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需求[4]。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高校课堂的内涵不断扩展,传统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权威课堂风格越来越少,多数教师采用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行为设计、教学节奏把握将跨越时间和空间[5]。但是,现代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有效课堂教学,真正吸引学生认真听课,主动学习。
课堂讲授是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将教师的劳动付诸实践的具体表现。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整洁服装,整肃仪容,精神饱满、信心充沛地走上讲台。在讲课时,讲授方法和技能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教师每一次授课应重视三个环节:其一,开场白。教师走上讲台,首先应该目扫全场,观察学生是否已做好上课准备,必要时通过点名使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然后用3~5分钟的时间简要地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提问,接着告诉学生本节内容和进度,这样即可使学生温习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点,还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准备学习新的内容。其二,正式讲课。教师讲课的声调和口才对于有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影响,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是有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声调抑扬顿挫、善于利用手势和表情也是提升课堂氛围的最佳方法。教师上课要时刻注意课堂内的气氛和学生表情。课堂内的气氛和学生表情反映了他们对所讲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是检验讲授效果的有效标志。如果学生们精神焕发,兴趣昂然,气氛轻松活泼,说明讲授效果良好。如果有的学生相互询问,呆然苦思,无精打采,左顾右盼,课堂上死气沉沉,表明此时教师讲解的有效性下降,应立即停止往下讲,询问学生理解的难点在哪里,重复讲解难于理解的内容或是换一种方式加以阐述,帮助学生理解,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总之,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运用讲授艺术,使自己的课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因此,讲课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其三,结束语。完整的课堂教学必须对本节内容进行简要的总结,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也能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难点和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并进行备课练习,课堂上按照教学计划严格执行,下课前5分钟左右进行课程总结,并预告下节内容,供学生预习。
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学生学习的效果。“金课”倡导“课堂革命”,重点在于提升师生互动交流,重视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向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融入其中、乐在其中、学有成效[6],也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智慧的火焰”。因此,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就非常重要。要达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课、主动学习的“精彩一课”,教师的讲授既要“学术性”,又要“艺术性”。“学术性”是实现“金课”的前提,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备课;“艺术性”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恰当利用教具、手势、表情及生动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学术性”知识和理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
(一)教和学是互为影响的双向关系
教学过程实质是知识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讲授、引导和组织,学生才能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显著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取。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结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具有学习动力,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只是外因,若要让学生学的内因发生改变,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以适应学生的学为前提。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接受教师的影响,也不断影响教师。教师可以从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要主动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在教学活动中及时改进,可促进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影响还表现在另一方面,如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课堂纪律等,都会影响教师讲授水平的发挥,学生浓厚的兴趣可激发教师的讲课潜力,在讲好原来准备内容的基础上,还能进行现场发挥,教师讲起课来,也得心应手,滔滔不绝。反之,将会大大影响教师的课堂讲授,影响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其中教和学是一种互为影响的双向关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打造“金课”就是高校的“课堂革命”,就是要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高校课堂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研讨、交流为主要特征的课堂[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确定教学任务、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资料等,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把社会的需要变成学生的需要,把他人的经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知识、智慧和思想,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为达到上述目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做起:其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教师具有宽广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二,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大学教育不仅是获得知识,还要提高能力。因此,“金课”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传授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利用课堂讨论、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及实践性环节等,可全面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8]。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余文森.论大学课堂教学的三个“应然”[J].中国大学教育,2018(4):43-47.
[3]张丽琼,杨珂.“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77-80.
[4]孙乐,等.《材料组织结构的表征》课程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6):52-53+91.
[5]丽琼,杨珂.“互联网+”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方法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77-80.
[6]徐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31-32.
[7]卫建国.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培养质量[J].教育研究,2017(6):125-131.
[8]刘刚,等.基于考古情境的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考古”陶片中残留油脂的检测[J].大学化学,2020,35(6):63-70.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