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各界对于小学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升高,尤其是学校中的小学教育与小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也都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值得关注的是,家庭教育环境对于小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尤为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然而不同的家庭中,由于家长的素质与性格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父母的收入情况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也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别,同时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人格特点会对孩子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发展都产生或多或少的正反两方面影响。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是重庆市教育系统唯一面向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教育进行指导的省级正式刊物。本刊集合了全市最专业的幼教专家,最丰富的幼教资源,最优质的制作班底,对杂志内容进行全新构架,关注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引领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陪伴幼儿教师的学习生活,是一本帮助幼儿教师成长,是集实用性、指导性、时尚性于一体的综合类期刊。荣获重庆市期刊优秀作品二等奖。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研究不同家庭中各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影响。很多学者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当前国内几种主要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冷漠型、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民主型的父母,他们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不打骂孩子,让孩子更加自立自强;与之相反,在专制教养方式中成长的孩子,他们没有可以自己做决定或选择的权利,孩子必须遵照父母的意愿生活着,有的父母甚至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所谓的至理名言,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使孩子出现了自卑的心理,还有的学生会产生恐惧或者焦虑的情绪,出现攻击性行为或者残忍的心理;处于溺爱型教养方式的孩子,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可看作风筝和线,不管风筝飞的有多远,多么高,孩子永远被那条线紧紧的牵着,父母代替孩子做好任何事,所有事情都以孩子为中心;处在冷漠型教养方式下生活的孩子,他们缺少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亲子之间的互动很少,对孩子给予的关注很少,孩子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一)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建立自信心的影响
纵容型的家长会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不节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无理要求与欲望,这样往往会导致学生自私自利,缺乏自信,对主动探索外界事物的动机也不强烈;专制型家长强调孩子要服从于父母的命令,不允许孩子做人做事出现任何差错,频繁纠正错误甚至于惩罚的方式,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与自信心;民主型的家长在严格中伴随着慈爱,对孩子有着合理的期望,能正确看待孩子的进步与挫折,经常以鼓励表扬的教养方式,指导孩子做出正确的抉择,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能感觉到父母的信任与重视,从而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树立自尊心的影响
早在1950年,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關于人生成长的理论——心理社会期理论,他将人从婴儿期到成年晚期定为8个成长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孩子在小学阶段会信任周围的人并且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富有信任感的孩子具有希望与理想,与此同时也会担忧自己的希望和理想得不到满足,充满着不信任感。小学生早期的自尊就是建立在优秀与否的基础上,如果在小学这个阶段没有感受父母的关爱,没有与成人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或者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中,接受不到良好的行为规范教育,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会出现孩子低自尊的情况。
三、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的成因分析
(一)家长的文化素养影响教养方式
父母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家庭教养方式产生影响。很多家长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好的榜样,文化素养高的家长群体会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教育和参与社会活动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在业余的时间查阅有关育儿方面的书刊杂志等,开阔教育视野,丰富教育理念,从而运用正确的家庭教养方法。
(二)家庭收入水平影响教养方式
研究发现,很多高收入家庭的家长,给孩子提供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甚至有的家长还会采用过度溺爱的方式,对孩子娇生惯养,认为有钱就能解决一切的问题的教育理念,就是好的教养方式,然而却影响了孩子自主性独立性的养成。当然也有家庭高收入,但对孩子教养方式十分重视和有一套理性观念的父母,他们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自己与孩子共同进步。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显示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培养出一个热爱生活,有自信,性格健全的孩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与此同时我认为,家庭教养方式与孩子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相互作用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息息相关,甚至于有的教育活动是以家庭教养方式为基础而展开的。因此父母综合素质的提高,家庭的教养方式趋于合理化和发展性,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婷.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高等教育经验——基于学生投入理论的质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6(06):88-97.
[2]熊和妮.他们真的不懂教育孩子吗?——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污名化危机及其批判[J].基础教育,2016(02):67-74.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