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天津建设科技》发表的一篇建筑论文,(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由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主办。本刊坚持为建设科技事业发展服务的方针,坚持为建设系统广大科技人员服务的宗旨,紧密围绕天津市建设系统的科技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论文摘要: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通过分析《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筑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 建筑材料 教学方法
《建筑材料》是建筑类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之后学习建筑构造、结构、施工技术、计量计价等知识打好基础,专业岗位资格证书的取证考试中也会涉及到建材知识,如施工员、材料员、造价员证等。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专业岗位、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特点、课程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对该课程的教学想法。
1 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系统性差。本课程主要介绍各类常用建筑材料,如石灰、石膏、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建筑钢材、木材、防水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绝热材料、吸声材料等,品种繁多,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虽自成体系、但各体系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关系,系统性差,学生易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1.2叙述性内容多,逻辑性差,理论计算少,实践性强。
本课程主要内容中概念术语多,经验性内容多,文字叙述多,逻辑推理内容少,公式计算内容少。看似好学,只要记住就行,但要活学活用、掌握较难。如若学习方法不得要领,就会进入学习的死胡同,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
1.3课程学时少,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年高职教育的最后一个学期通常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导致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只好压缩课程课时。授课时数减少,教学内容(如新材料)又不断增加。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就很容易出现“填鸭式”教学,学生易感枯燥乏味,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另外,实验课安排的比例相对较小,且在目前教学中,通常先进行理论教学,后安排实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进度不一致,使教学内容不连续,实验课的效果就欠佳。
1.4部分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中,对于传统材料讲的比较细,但对各种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关注不够,对建材产品的标准和试验方法的更新反应滞后,使得学生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所脱节。
另外,章节后的复习思考题多为教材中表述性的内容,无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达到加深学习的目的。
1.5教学手段、方法较单一。
大多院校仍采用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学生只能利用听觉学习,学习效果有限,而如果能够将建材实物、图片或影像带到课堂,使学生能将“听——看——想”结合,既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改善教学效果。
2 课程教学方面的改进
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以上建筑材料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面改进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改进教学方法
(1)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就是将实物或与实物相关的模型、结构、实验过程通过投影、录像等多种媒体手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将“听——看——想”结合,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便于学生理解,易于牢固掌握。
①多媒体演示
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包含文字、表格、图片、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再现客观事物,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和丰富性,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简单明了、学生易懂的效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大,也可以缓解教学内容多的问题。
②课堂实物演示
把便携的建材带到课堂上,可增强感性认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获得较理想教学效果。
体积安定性好和体积安定性不良的水泥饼的区别、多孔砖和空心砖的区别、釉面砖和非釉面砖的区别、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和钢绞线的区别、不同截面形状的型钢的区分等课堂内容较适合本教学方法。
③简单实验演示
教师可以带轻便仪器到教室借助简易实验来讲授,用事实来说话,学生掌握得也较牢固。如将生石灰粉和建筑石膏粉分别与水混合,就可以观察到两者水化、硬化的特点——石灰熟化放热体积膨胀多、石膏凝结速度快等,再如将硬化后的石灰体和石膏体与水接触,强度会显著降低,就可以得出石灰和石膏的耐水性差的结论。
(2)案例法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等需要,针对工程常用建材,运用实际工程案例,或对实际工程中建材可能出现的的实际问题进行加工改造、编制具有实用性的工程案例,从引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感。
如某工程实际施工中,石灰砂浆粉刷过的墙壁出现了鼓包开裂现象,分析原因是由于过火石灰引起的,可以通过对石灰进行陈伏来解决这个问题;再如某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拆模后,表面出现裂缝,则可能是采用了水化热较大的水泥而导致的。
(3)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即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尽量结合工程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材料实验,不仅能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还能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混凝土和易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按计算的配合比拌合混凝土+若混凝土性能达不到要求,再确定调整方案,直至满足要求(如流动性过大,可通过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或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数量来调整)。
另外,应让学生深入工程实践,巩固和充实课堂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2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是永不止步的,只有使学生掌握了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一劳永逸。
①归纳对比法
总结同类材料的共同点,对比不同点,分类理解记忆,如石灰、石膏的性能对比,气硬性、水硬性胶凝材料的特点对比等;
②用辩证思想来理解学习内容,如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较大易于施工,但过大易产生分层离析现象,再如硅酸盐水泥中掺适量石膏可起缓凝的作用,但掺量过多会导致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
2.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家庭、学校的互联网建设已较完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相关资料,不断学习,增加的知识面。
如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建材新标准,通过互联网,查阅各种相关信息,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
3 结束语
本课程教学内容多、系统性差,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改进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把这些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演示教学法的感性认识效果较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较好,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徐友辉建筑材料教与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张松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探讨[J]甘肃科技2003,6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