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对于建筑节能设计现状及措施的论述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3-01-10
简要:摘要:在现代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要将更加迫切。我国现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

摘要:在现代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特别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经济资源的需要将更加迫切。我国现正面临一场真正的能源危机,因而作为能耗高的建筑产业,建筑节能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关键词:建筑节能   现状   节能设计   措施
Abstract: in modern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ge, along with the industry growth, the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upgrade, particularl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energy, the need of economic resources will be more urgent. Our country is now facing a real energy crisis, and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as building industry,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around the corner, we must start from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as little as possible to non-renewable resources, reduce the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provides the user with a healthy, comfortable and harmonious with the nature of work and living space.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status energy-saving designs

1建筑节能的内容和重要性
   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材料生产、房屋建筑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以便在满足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能耗,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目标。建筑节能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方面的节能。

   建筑节能涉及的内容广泛、工作面广,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建筑技术看,建筑节能包括了众多技术。如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建筑遮阳技术、照明节能技术、新型供冷供热技术等。从建设程序看,建筑节能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过程都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从建筑材料看,建筑节能包含了节能型门窗、节能玻璃、墙体材料、保温材料等。

   实行建筑节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建筑采暖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素,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业耗能量巨大,建筑节能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民生活的需要。建造节能环保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2建筑节能设计的技术现状
   虽然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成分含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它废弃物等组成。我国每年仅施工建设所产生和排出的建筑废渣就有4000万吨。建筑业是产生垃圾的大户,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相当少的一部

分被再生利用,绝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等进行处理,而这些处理方法已不能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排放问题。
   拥有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是推行建筑节能的必要前提,但由于以往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加之节能产品价格高,致使建筑节能技术进步缓慢。建筑节能的顺利推进,还有赖于经济上可以承受的先进成熟技术,以及质量合格、数量足够的产品支持。

3建筑节能设计措施
   建筑节能是建筑规划、设计、创造、构造、材料的综合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能源,减少能耗。
3.1规划节能设计
3.11规划土地资源
   建筑的规划设计是建筑节能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建筑选址、分区、建筑方位朝向、建筑体型、建筑间距、冬季季风主导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方面考虑,以优化建筑的微气候环境,利于节能。如居住建筑应尽可能布置在避风、向阳地段,尽量减少遮挡;建筑物体型系数高层和中高层应控制在0.3以下,多层住宅不宜超过0.35,低层住宅不宜超过0.45;建筑布局时,应尽可能使道路走向平行于当地主导风向。

3.12门窗节能技术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门窗缝隙是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是节能工作的一个重点。首先要控制窗墙比,北向、东(西)向、南向窗墙比应分别控制在0.2、0.3、0.35;其次,要提高门窗气密性,减少冷风渗透,加强户门和阳台门的保温,改善窗户保温效果,如增加窗玻璃层数、加膜或采用各种新型建材节能窗等。

3.13屋面的节能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采用复合泡沫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复合泡沫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表观密度为110~150kg/m;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复合泡沫板密度较小,导热系数较低,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
3.14利用太阳能

   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能源。我国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日照时数在2200h以上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据预测,在正常发展和生态驱动发展两种模式下,2050年我国太阳能利用在总能源供给中分别达4.7%和10%。到2010年后,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建筑等措施对C02减排开始有较明显作用,2020年以后效果更为显著。所以,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

3.2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措施
3.21合理选择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各种通风空调系统
  合理选择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各种通风空调系统,例如变风量(VAV)系统、变露点送风系统、辐射板供冷与供热系统、变水量系统、水环热泵系统、变制冷剂流量(VRV)系统、多分区新风机和多分区空调机系统等都具有节能的优点,但并不适用所有场合。在系统形式选择时,应当分析环境控制场合的特点和各种系
统具有的特点,使两者有最佳的配合,从而达到既经济又节能的目的。另外系统选择与划分时应充分考虑运行调节与管理的要求,如不同朝向、内外区系统应分开设置或分环,或采用多分区新风机、多分区空调机系统,对内外区分别输送不同参数的风,风量也可分别调节与控制,从而避免不同区域出现过冷或过热的
能量浪费现象。此外在气流组织上应选择具有节能优点的气流分布模式,如下送风模式、置换通风模式等。

3.22空调系统运行的节能措施
  合理确定新风量。在满足室内卫生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新风量可达到节能效果。但同时应考虑全新风运行的可能性。防止过冷和过热现象。通过合理分区和恰当设置恒温器来防止室内过冷和过热现象的发生。改变空调设备启停时间;预冷和预热时停止取用新风。在间歇空调时,应根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气候变化以及房间使用功能等因素确定最合适的启动和停机时间,在保证舒适的条件下节约能耗。在预冷和预热时,停止取用新风可以降低能量损耗和缩短开车时间。过渡季尽量利用室外新风。在过渡期应该采用全新风运行,这样不仅缩短制冷机运行时间,减少新风耗能量,同时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当然如果具备自然通风条件则更加节能。通过采用大温差,低流速,低磨阻管道,输送效率高的载能介质和选用效率高、部分负荷特性好的动力设备,可以减少输送过程的能耗,从而提高输送效率。建筑设备的自动化。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配备,可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加强日常管理。实践证明,只有加强日常管理,才能使建筑节能收到实效。

4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国家实施节能战略的重要任务。建筑节能的各个环节密不可分,只有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做到节能。节能最关键的是要提高能量转换效率,即提高能源利用率,而不应该抑制需求,降低服务质量;只有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节能设计水平,增强人民的建筑节能意识,才能推动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DBJ01-602-2004.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建筑节能技术实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