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探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6-05
简要:[摘 要]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消解

  [摘 要]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消解法学概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传统与高校学生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思维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探究

  本文源自韩桥生; 张文, 大学教育 发表时间:2021-06-01

  [关键词]法学概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立德树人

  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和学位课程,是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课程,也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1] 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不仅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需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求

  2016年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法律教育中。2018 年 5 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强调,力争经过5到10年时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首先,开展法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是法学概论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口和关键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凝聚与共识,从三个层面明确表明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公民。时代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多种方式进行传播,法学概论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更是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有效途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灵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和法律教育,两者相结合既能促进法学概论课的体系化建设,又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亦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途径。

  (二)法学概论的课程属性决定

  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础课,主要讲授法学一般理论和我国主要法律制度[2] 。当前,面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该门课程关系着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与法治观念的增强,是高校贯彻落实关于建设法治国家决策的重要载体、途径与手段,这一属性决定了该课程所承担的使命。其一,法学概论承担着向高校学生灌输与时俱进的法律专业知识的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具体到高校则要求学生具有法治思维与法律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课程也要随着国家要求与社会需要不断将自身内容进行完善与丰富,并“以此培养高校学生对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有一个体系化的基本认知,养成简单却有效、基本而恒久的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3] 。其二,法学概论承担着将高校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法治思维能力实践者的任务。当面临是非善恶时,学生能从法律的角度对事物进行深刻的分析,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认识法、了解法、遵守法从而弘扬法。其三,法学概论承担着将看似“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活化、实际化的重要任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本课程不仅是一门法学入门课程,从实际用途来看,更是一门法律专业知识普及课。该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使得将如此多的知识点如何转化成学生通俗易懂的内容成为法学概论教学改革的一个必经过程。

  (三)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4] 这也说明青年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样有了更高追求。法学概论课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更加应该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其一,高校的思政课是落实和抓好立德树人的重要一环,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5] 这一要求是根据时代的发展与高校学生各方面发展需要所确立的,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教学过程是实现这一环节的有效方式。其二,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教学过程是满足高校学生价值选择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青年的价值观经历了解构与重建的过程,一方面,在各种社会思潮的诱导下,例如精致利己主义、消费至上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潮,使得一些青年陷入重估一切价值的困境[6]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逐渐引领青年的价值选择,向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青年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导向,同时也是法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所要努力的方向。其三,高校学生进入社会,虽然不全是成为专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士,但却需要专业的法律知识来作为他们所从事领域工作的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教学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人生和社会。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价值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7] 法学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一)强化课程的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课的实质是接受理论的主体通过传播主体和传播中介对理论进行反映、择取、内化、外化等的多环节构成的、联结的、完整的活动过程。经过这一过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可以被内化为接受主体的思想信念和行动指南, 并外化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和践行。”[8] 作为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科学性、主导性、人民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在课程教学上做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可以强化课程的价值导向,通过导向作用将学生价值观判断逐渐引入符合社会期待的方向发展。例如,对刑法这一章的教学,以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法治精神为航标,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罪刑法定、适用刑法平等、罪刑相适应的价值逻辑,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刑法从形式到内容的真正平等性、真实性,也认识到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可以坚定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选择,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二)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

  法学概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法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劳动法、国际法、诉讼法等,具有覆盖面广、知识点多、内容更新快、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如何让学生进行系统性的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与难点。以往法学概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主要是就法律知识点进行讲授,缺乏价值主导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并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重新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明确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对于不同的章节根据其教学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第一章属于导入式的内容,其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应采取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法的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通之处。民法的教学过程中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系统阐述中国民法制度的“中国特色”,中国民法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一协调性,分析维护公共利益原则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之间的关系。劳动法关系每一个学生今后步入职场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可采取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经典案例,讲清楚劳动法相关规定背后的核心价值观意蕴,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与资本主义剥削劳动关系的差异,辩证看待劳资关系,真正理解以劳动者为本的深刻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既保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下进行教学思路设计,又保证让学生更加有效、透彻地理解各个知识点。

  (三)提升课程的育人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9] 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0]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而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需要每一门课程都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进行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德,还要懂法,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过程中要主动承担起弘扬法治精神的责任,这样才能让社会秩序变得更加井然有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能全面把握“德”“法”统一关系,走出西方 “德”“法”二分的局限,在中西对比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信仰,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路径

  整体而言,当前高校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偏重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教育部对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期待还有差距,没有很好地发挥本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特殊作用。为此,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内容需要进行重构,教学方法也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丰富,在总体上进行优化。

  (一)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内容

  教师可以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法学概论中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部门法的具体内容做对照,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部门法律价值追求之间的共通之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突出法学概论课程内容蕴含的“中国精神”。以二者的共同之处为切入点,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并以此为基础,把握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从实质上理解国家治理的本质。在系统的教学体系之下,让学生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刻认识“法”与 “德”的关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学概论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注重教学目标和价值导向,实现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有机统一。

  (二)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方法

  方法至关重要,只有找到融入的方法,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要充分理解法律的背后蕴含的道德要求,道德的最低层次要求即是法律。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的制定、实施过程的体制、机制和方法,灵活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价值导向法、古今比较法、中外对比法、实证分析法、系统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这一方法能从现实的角度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与形象化,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层层辨析,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实生活在法律的中介下实现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方法的使用不是单一的,需要根据各章知识点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交叉使用。这样做,一方面,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形式;另一方面,能让方法之间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吸收学习内容,达到教学效果。

  (三)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效果

  通过教学实践,系统分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开展法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效果,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的经验,分析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得失,特别是立德树人的效果。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既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又是对党持续“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凝练和深化。对于法学概论课的教学改革研究最终都是要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要做人的工作,不能离开育人这一中心,为此立德树人自然成为高校全过程育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的有效途径,专业教育则是树人的重要渠道,立德树人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专业教育也要打造课程思政”[11] 。通过最终“树人”效果检验教学改革的效果,并对其中不合理的环节进行调整。法学概论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指导下进行,因时而进,创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使之逐渐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期待。

  四、小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价值共识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铸魂工程。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职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不仅是课程建设本身的需要,也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需要,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学概论课程教学,需要重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课程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融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