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融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广泛运用到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提供了全新的审批模式和公众参与渠道,并且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也提升了城市规划工作效率,带来了城市规划新理念。本文从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阶段、应用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应用领域这几方面探究了计算机技术驱动下的城市规划实践。
本文源自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67-69.《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月刊,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3-1130/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想政治研究、经济管理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升,对城市规划也更加重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让城市管理工作的难度提高了,比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除了城市管理工作的不足,更多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的城市规划过于落后和不完善造成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将计算机技术加入城市规划领域——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之后取得了良好的反馈。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给城市规划领域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探索。
一、城市规划理念的转变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于计算机知识越来越高的需求使其成为大众化的工具,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中,能更加快速地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公众性和社会性水平,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最大化地满足公众的需求。
(一)科学性
城市规划不是一门单一的科学,它涉及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社会、人文、经济等。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能协调各学科领域之间的碰撞和融合,需要合理且精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来支撑其规划的科学性。
(二)区域性
现代城市规划是一门综合的科学,规划设计者必须准确定位城市各部分构成要素,即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和安全设施等方面入手并作出合理性规划。规划者需准确测定区域内环境容量、清楚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还要树立正确的区域观,保障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并具有前瞻性。
(三)公众性
城市规划必须牢记“以人为本”的准则,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进而对于自己生活区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生活环境的优劣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城市规划流程是规划者设计好方案交由专家评价,然后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决议,规划工作缺少民众的参与,通常也难以令大众满意。而现代城市规划理念要求规划者和决策者把人民当做城市规划的主体,在规划设计中不能仅仅顾及少数权贵的要求,更要把人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满足广大老百姓的要求。仔细研究城市中人的行为,人的活动,人的思想,充分关注人对城市的需求,才能体现城市规划的公众性,规划工作才更加“接地气”。
(四)社会性
城市规划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在整个规划的制定、实施和后期管理中人都是作为唯一的主体参与其中,在后期的应用中,人也是唯一的被服务对象。因此,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将社会性规划作为必要条件着重建立,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建设全过程的统一。
二、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发展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
早在20世纪中后期,计算机技术就已经开始应用于城市规划工作中,但此时的计算机网络发展没有完全成熟,人们对于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很少,能够熟练运用的人也寥寥可数,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当时只能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由于当时互联网刚刚进入中国,没有形成一个完备的网络体系,计算机的使用只能单机运作,所有的工作站并不是连在一起的,无法利用计算机完成数据和资料的共享功能。因此,城市规划工作的重心工作如走访调查、数据分析和方案决策等主要还是依赖人工才能完成[1]。
(二)完善发展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网络构建的大数据库以及通信遥感技术的使用,为城市规划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利用大数据建立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类型丰富,资料数目庞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完成数据的筛选采集,还能进一步完成信息的交流和分享,让规划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便捷。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土面积辽阔,城市规模庞大,因此城市规划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于美好城市生活的需求,我国建立了完备的包含城市各项基础数据的大型信息服务网络,有了这个网络,城市规划早已不是简单的依赖人工调查数据作为规划的原始数据,而是拥有了强大的互联网信息系统作为数据资料支撑。通过计算机网络,城市规划有了新的信息交流共享渠道,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渐渐开始发展起来。因此,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也由此完善起来。
(三)加速发展阶段
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规模正处于稳步上升的水平,到达了加速发展的阶段。过去,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电脑都是作为分离的个体使用,如今,新的计算机技术开始将每个独立的电脑组合在一起形成完备的内部网络体系。城市规划过程中,各单位和部门的工作站既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共享。规划设计工作中项目的审批、校正以及城市综合管理都可以在网络中完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逐步向信息化模式迈进。城市规划由此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它以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高效精准地完成了城市的经济结构设计、空间结构设计、以及社会结构规划等复杂工作[2]。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罕见到普遍,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继续进步,城市规划将会更加完善。
三、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意义
1960年,计算机技术开始在城市规划领域崭露头角,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各种计算机技术如数据库、CAD、GIS、虚拟现实等不断引入,计算机辅助制图、计算机辅助日照分析,已经成为这类规划工作必备的或唯一的技术手段[3]。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实践,大大的缩短了城市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审批时间,提升了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
第一,就提升城市规划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言,我国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方案制定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的办公、绘图、虚拟现实等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规划方案,对其中某些关键的地方开展方案的讨论和修订。而在方案制定好之后,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城市规划图模拟成三维立体模型,让审批者在各个角度都能清晰了解规划方案的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工作效率的意义[4]。
第二,就促进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发展而言,城市规划工作涉及领域众多,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经济,从人文历史到信息技术,包含了交通、城市绿化、房地产、公共基础设施等各个范围,数据大,资料多,难以仅凭人工获得。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让这些繁杂的数据资料可以很轻松地被归纳整理,有条理的存放在计算机网络中,这些数据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另外,城市的信息内容也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分析,加强城市的管理工作以及更新城市的地理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并可运用大众舆论提高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力度和和规划工作的准确性。
四、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一)在规划设计方面的应用
第一,计算机辅助设计(简称CAD)。CAD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设备帮助设计人员完成图形绘制和方案设计的技术手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通常要进行大量演算、分析和比较才能最终确定设计方案。设计所需的各种资料存放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无论是文字还是图形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检索到。规划设计工作之初,设计人员将设计方案绘制成草图,最后绘制详细的方案图,而这项工作已经可以由计算机技术完成。CAD系统可以分为二维和三维两种模式。目前CAD应用系统的功能已经涵盖了设计、绘图、分析、仿真、加工等全套应用[5],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广泛,大大提高了规划效率。
第二,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于资料的加工和处理,例如用地评定、分析以及辅助计算等。城市总体规划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还需要规划师科学地梳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并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土地规划布局、人口核算、土地面积计算、图表绘制等工作,最终确定整套方案。
第三,城市具体规划。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计算机技术在三维造型、景观渲染、日影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终城市规划方案确定之后,高度仿真动画的制作及演示能更加直观地将规划区整体风貌展现在人们眼前,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直观地还原城市面貌,给人身临其境般的感受,让城市规划的成果更加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广大市民。
第四,描绘城市地形图。在描绘城市地形图的应用中,现代计算机技术衍生的地理信息系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照空间位置以一定的形式完成输入、检索、更新、显示、绘图,最终形成城市地形图[6]。在这个详细精确的地形图中,规划者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市空间中建筑、绿化面积、公共设施的设置安排等是否合理。
(二)在科学管理方面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为整个城市构建了一个完整、强大的数据库,在这个数据库中可以完成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此外,智能化平台与城市规划的强强联合又更进一步优化了城市规划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可以达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目的,它使每一个规划环节都能清晰、明了、尽在掌握之中。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科学规范的管理并保障了高质量的城市规划成果。
第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在城市规划方面颇有建树,它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功能作为支撑,并且已经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我国省市行业管理部门建立了包含30多种主要资源环境要素的宏观信息服务体系。针对灾害防治建立的灾害遥感监测评估业务运行系统,有效监测了干旱、森林火灾、洪涝等自然灾难,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运用遥感技术对城市进行科学化管理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费用。
第二,办公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出现,让城市规划管理者和建设者可以完成互通有无的信息交流,如信息通信渠道的建立可以让规划者在网上提供报建过程所需的资料。同时,办公自动化技术将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和中期管理工作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集城市规划的管理和设计功能于一身。待审批完成,设计者可以收到管理者反馈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传输。同样,城市规划的评审工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专家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看到规划成果并实时分享审批意见,提升了工作效率。
(三)计算机技术在公众参与上的应用
城市规划旨在给人们创造了一个环境美好、资源充足、满足居民生产生活各项需求的城市。城市规划的主体是人,需要城市规划者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聆听和采纳城市规划受众群体的意见和建议。过去的城市规划工作市民的参与度很低,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解决了城市规划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种种问题,在信息互换、情报交流、专业知识支撑等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优越性。
第一,规划结果网上公示。城市规划方案出炉后,公众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在网上了解规划项目的各项细节以及亲身参与项目的审批。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影像技术可以将规划成果更加直观地展现给市民,也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城市规划师的设计理念和意图。这种将客观事实的准确还原让报告内容更加丰富,增添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大大提高市民参与的兴趣和热情[7]。
第二,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对外宣传和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媒介[5],它展示了城市发展的过程。随着人们精神层次的提升,单一的陈列展示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要求城市规划展览馆必须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迈进。因此,新型城市规划展览馆应运而生,如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逐渐被利用在城市规划展览中,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优化了公众对于城市规划展览的参观体验。
参考文献:
[1]张瑶琪.互联网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9(22):28-30.
[2]祝孔儒.计算机网络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19):100-101.
[3]钮心毅.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演变对计算机辅助规划的影响及其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07(6):97-101.
[4]王恺.城市规划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243.
[5]孙阳阳.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华章,2012(33):45-46.
[6]温炎涛,彭立宁.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31(31):190-192.
[7]彭国强.计算机景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4(7):86.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