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很多期刊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有很多已经进入到了国际期刊的领域。而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长期的过程,如何持续不断的推动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进程,是本文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从科技期刊的发展经济基础出发,充分发挥能动作用,对编辑人才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及运营模式。
关键词: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国际化进程
1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国家层面支持
中国科技期刊数量虽多,现有科技期刊5000余种,数量仅次于美国,是名副其实的科技期刊大国。然而,科技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权威性、影响力等相对逊色,高影响力、具有知名品牌效应的中国科技期刊仍属凤毛麟角。大部分期刊存在论文质量不高,具有独创性的论文少等普遍问题。由于中国科技期刊的SCI评价指标相对较低,使得国内科技工作者把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论文大多投到了国际一流期刊上。2008—2017年,尽管中国学者在国外科技期刊发文数量的增多加快了中国学术成果的跨国界交流,但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优秀学术成果外流,阻碍了国内学术出版产业的发展。
近10年来,中国优秀稿源的大量外流表明,中国的学术期刊在国际竞争中仍处于相对劣势。这无疑影响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为了弥补这种弱势,在国际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为了加快期刊国际化进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2012年起组织实施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着力打造一批具有中国自主品牌的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切实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2016年,为进一步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提升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与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科技期刊服务创新能力,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6部委决定继续共同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先后共有100个期刊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奖励和资助,为国内期刊影响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在国家资金的有力支持下,国内涌现出不少高水平科技新刊,如《Light》《CellResearch》《MolecularPlant》,还有如《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JIPB)这样创刊于1952年的具有悠久历史的科技期刊。2012年,2016年JIPB连续两次获得中国科协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资助。在国家大力度资助之下,JIPB的影响因子、总被引次数稳步提升,被世界15800家机构图书馆或数据库购买和收录,读者遍布世界170个国家,国际来稿比例逐步提高,焕发了新的活力。
2充分发挥国际编委会作用,联合国际一流专家,刊发高水平文章
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关键是要刊发高质量的文章。国际著名的期刊都拥有一个由国际著名的一线学者组成的编委会和审稿队伍。国内很多科技期刊逐渐认识到高效权威的编委会能够有效地引领期刊不断向前发展。如2007年,JIPB实行的重大改革措施之一就是将编辑部办刊转为由专家办刊,稿件的学术把关完全由国内外一线科学家负责,编委在投稿、审稿、约稿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JIPB坚持实行稿件审理责任编委制,主编、副主编、编委三级把关,严格控制文章质量。2017年聘请了法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教授(《PlantCell》原副主编)BillLucas担任期刊联合主编,从更为专业的视角实行期刊的国际化管理。
从文章科学内容,到文章语言质量,全面提升刊发论文的整体水平。JIPB的编委流动性很强,一届编委任期只有2年。期满之后,主编根据编委2年工作情况,决定是否续聘。2015年编委会之后,JIPB开始缩减编委会人数,相对扩大海外编委比例,使得每一位编委都真正为期刊发展服务。目前JIPB的审稿专家队伍已达7000余人,外籍审稿者占60%。JIPB编辑部还定期对审稿专家库进行清理,将真正的科研人员选入审者库,保证了审者的质量,以求对稿件给出最为专业公平的审理意见。
3创新运营模式
扩大科技出版推广平台国内英文科技期刊多加入如:Wiley,Springer等国际大型出版集团,以期“借船出海”。许多新兴的英文科技期刊,邀请了本领域一流的科学家担任主编和编委。利用主编及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征集稿件。几年之内,就在本学科领域崭露头角,吸引了一部分国内高水平的稿件。但是这些期刊,多数还是以单刊模式进行运作,处于单刊发展,单打独斗的状态。随着数字时代来临,期刊传播途径由原来的纸质出版物逐步向互联网出版转换。
越来越多的读者使用电子设备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互联网终端和移动阅读终端逐渐成为公众搜索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这种数字化时代大背景下,科技期刊传统的单刊运营模式显得太弱小,传播范围非常有限。由此而来,“学术集刊”,期刊集群化发展成为了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新趋势。只有国内的科技期刊按照一定规则联合起来,形成期刊群,利用规模优势,才能在国际科技期刊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事实上,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创办学术期刊群,可以整合资源,避免机构重复,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所以,国际上绝大多数优秀科技期刊都隶属于某一出版集团或者学会。而国内期刊,特别是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英文期刊,还处于编辑部办刊的传统单刊模式。虽然目前期刊运行良好,但这并不利于期刊的长远发展。期刊集群化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和模式,也是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出路。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不少期刊界的同仁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比如中国科学已经将旗下的十几种期刊联合在一起,还开发出了SciEngine这样可以与国际上常用的稿件处理系统媲美的中国自己的稿件处理平台。可以看到中国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存在着两个特征。
其一,中国科技期刊集群化程度依然偏低。比如中国科学院下属188个所上百种期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平台,各个编辑部仍是各自为政,有些期刊虽然都是一个主办单位,但却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国外出版社进行发行。这样给期刊资源的整合造成了困难。
其二,国内期刊集群多是依托数字出版平台,以提供信息服务为核心。这些平台往往只是接受和发布期刊内容,而对期刊的运营管理是比较松散的。这样的期刊群缺乏内在的约束机制,属于“草根”联盟,也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要想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不能单靠“借船出海”。与国外大型出版集团之间的合作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基础不牢靠,一旦双方利益发生冲突,“友谊的小船可能说翻就翻”。
只有造出自己的大船,才能够乘风破浪,自由驰骋。所以,国内科技期刊在“借船出海”一段时间,了解熟悉了国际期刊的运行模式之后,应适时转入建造自家大船的阶段。可见,国内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是未来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现行的科技期刊生存模式,很可能限制或阻碍了这种集群化的发展。
推荐阅读:【科技与管理杂志】科技与管理杂志社
《科技与管理》杂志是由哈尔滨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指导类期刊.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探索和宣传科学技术、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研讨科技进步、管理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科技、企业与经济结合等多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报道科学技术、管理、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技术与方法、改革与成就、经验与成果;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科技与管理的知识及信息。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