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中西方社会环境及传统文化对管理思想的差异化分析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7-10-24
简要:中西方因为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不同,对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而使人类历史的管理思想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对管理思想的

  中西方因为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不同,对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从而使人类历史的管理思想也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方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对管理思想的影响,对两者的差别做出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中西方,社会环境,传统文化,管理思想

  广义的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及活动范围内的社会物质、精神条件的总和。在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中,社会环境与它不断博弈的过程,给予管理思想以深刻的影响。

  而文化本身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社会文化传统是某一社会群体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思想及情感等。文化的引导力贯穿于管理思想的全部发展阶段,于有形或无形之中影响着管理思。总之,两者在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下面做简单的分析比较。

  一、中西方社会环境对管理思想的影响

  管理实践是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但它受迥然不同的经济、政治等社会环境所影响。

  (一)中国的社会环境对其管理思想的影响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总是在重复着王朝从兴起到被推翻的往复。受封建主义专制制度的影响,我国传统中推崇以君主专制为本位的中央集权制。因此,管理理念中延续权力、层级的强调。这种体制在组织上等级森严;在领导上强调绝对服从;重视整体和控制,忽视个和反馈。

  从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模式上来看,中国一贯“以农立国”,重农抑商。在这种环境下,农业生产必须注重实际和应用。管理一方面讲求人间实务;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中国人求稳的中庸精神。表现在管理行为上则力求使事物保持适度、协调。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所处的一面临海、三面陆路的地理位置,使中国的管理活动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向心。力求实现“四夷宾服”的理想,重在加强中央集权。二是求同。管理体制和思想几千年来保持着自己的特点和体系,强调统一。三是重人。我国血缘宗法关系非常紧密,因此管理活动的中心是“人”,是一种“人文主义型”的管理。

  (二)西方的社会环境对其管理思想的影响

  早期管理思想形成的时期,工厂制度形成,又由于新教教徒的鼓励,君主制管理哲学被摒弃,社会日益加强了对经商和管理的重视。人们开始设法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满足自己,从而使管理作为一种活动而兴起。以斯密等为代表的早期管理思想学派提出“经济人”的观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劳资矛盾尖锐,新兴工业不断出现,职工的结构改变。社会形势的变化,突出了企业的经营决策问题,要求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个时期引入了“社会人”的概念,开始把把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在当代,国际局势日益复杂、科学突飞猛进,信息化和全球化给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中西方传统文化对其管理思想的影响

  中西方传统文化因其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以不同的姿态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使得中国和西方最终形成不同的文化形生产力发展轨迹和管理思想的特色。

  (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管理思想的影响

  以中国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为基础,受到宗法制度和专制制度等社会政治结构的影响。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以“仁”为本。它在以人为中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管理哲学。以儒家为主的思想认为应该通过“仁”的自我修养达到“德”的境界。儒家的这种世界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今天很多中国人都讲科学发展观。

  2.无为而治。“无为”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原则。“无为”就是尊重世间万物各自发展的规律,从而达到“无不为”的境界。管理上来说,就是通过对大局的把握及理念上的影响,具体工作无需事必躬亲,使得各尽所能,从而达到管理的高效率。

  3.礼义为重。中国传统文化以“重义轻利”为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的最高准则。当他人利益受损时,应该以他人利益为准,是谓“义”。它的逻辑基点是“修己”,即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安人”的目的。

  4.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以讲究中庸之道,其基本含义是:“过犹不及”。强调“不同”基础上的合作共赢。中国古人从对自然界的观察体验中,建立了“中”这种朴素的辩证观。这它的它的的来说,就是通过对大局的把握及理念上的影响,把也会促使不同的指导下,管理行为通常力争使事物不致处于过分偏离稳态的状态,而“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二)西方的传统文化对其管理思想的影响

  一般而言,西方文化包括两种模式:即英美模式和法德模式。这里从几个方面来讨论:

  1.世界观。西方国家的传统文化认为,一切知识和理论必须接受经验事实的直接检验,注重物质和实践。

  2.人生观。美国则遵循先个人而后社会的价值取向。认为个人的价值、利益是最重要的。法德在其文化环境下,尤其是在法国,“民族再生”乃是至上的价值追求。

  4.道德观念。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崇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重视国家的法治建设,不重视人伦感情。

  5.思维方式。西方国家一般偏好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思维,注重严密论证即经验事实的验证,习惯直线式的思维方式,并习惯从小到大,从具体到整体的思维程序和方法。

  三,中西方管理思想的的整合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冲突,主要是由于双方价值观的差异所造成的。但是随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管理思想与模式也必然进行变革和调整。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也会促使不同国家管理思想的互相融合,主要以集体取向和人本观念为主的东方管理思想与以个体取向和效率优先的西方管理思想的相互整合。

  首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实质上是一部对外的掠夺史,而东方的智慧告诉人们,在大家具有相同实力的情况下,和谐才是取得最大利益的最好办法。其次,对于组织应该明确分工,以分明的职权来实现组织的高效,是西方管理思想对于人类的巨大贡献。但是在人类的本位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力量,既是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心理上所需要的依赖,又是推动活动前进的动力之一。最后,西方的理性思维研究人应该是怎样,而不考虑人是不是能够完全这样。

  但在人在一生中树立起的信仰,对于一个人今后的思想行为起着潜在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东方文化主要体现在以灵性为主的思维方式,主要依据自律、传统的权威、情感等的引导来调节各种关系。如何使得理性标准起到完全的作用,同时又有公认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来使人自律,是人类共同的奋斗目标!

  总之,中西方的管理思想各有优势和弱点,先以西方管理思想的理性思维为基础,来保证管理的“合理”,再融合东方管理思想的非理性思维,保证其“合情”,把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精神结合起来,最终达成管理的科学逻辑性,是我们应该去追寻的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儒家管理哲学对现代化管理的启示,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0期。

  [2] 陈晓萍,跨文化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3] 郭成纲,西方管理学说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8月

  相关阅读: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