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竞演类综艺节目的仪式化传播策略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12-16
简要:[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随着受众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的增加,除电视综艺节目外,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平台也不断推出各类网络综艺节目,节目形式和种类逐渐多样化。2019年,一档由腾讯

  [摘要]媒介融合背景下,随着受众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的增加,除电视综艺节目外,腾讯、爱奇艺、优酷等平台也不断推出各类网络综艺节目,节目形式和种类逐渐多样化。2019年,一档由腾讯视频打造的以“导演选角”为创新形式的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进入观众视野,并引起观看热潮,成为观众喜爱的网络综艺节目之一。本文从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出发,探讨仪式化传播在竞演类节目《演员请就位》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艺术价值。

  [关键词] 《演员请就位》;竞演类综艺节目;仪式化传播

竞演类综艺节目的仪式化传播策略研究

  张鸿雁传播与版权2021-12-14

  一、《演员请就位》节目概况

  近年来,《我就是演员》《演员请就位》《演员的品格》等竞演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并成为银幕亮点。2019 年,由腾讯视频出品的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目前,该节目已播出两季,每季由四位导演担任导师,50名演员参与节目,并首次在同类节目中采取“导演选角”进组的方式参与竞演。演员须在节目设置的竞演晋级机制中接受影视化考核,并以此来角逐年度《演员请就位》 “最佳演员”的称号。

  《演员请就位》以“导演选角”的创新形式,将观众带入影视生产制作的台前幕后,呈现影视行业生产的运作流程,同时又将演员演技竞演和导演选角相结合,在演员面对演技挑战的同时,推陈出新地呈现导演艺术。该类节目既完成了一次关于影视行业知识的科普,又通过影视化的表演致敬经典,呈现不同社会现象,引起观众的关注和思考,并在提升观众对影视行业认知的同时,也实现了重要的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播价值。

  二、传播仪式观理论概述

  远古时代,仪式是人类与自然界、神灵和社会等沟通的重要媒介,人们通过祭祀、庆典等集体的仪式性活动来实现自我的认知、情感的交流以及群体的认同。但是,“仪式”作为一个专门性的词语进入研究领域,最早是在人类学领域。人类学家界定了仪式的三种功能和三种表述范畴:展演功能—展演什么;行为功能— 做了什么;指示功能—说了什么[1]。同时,他们认为,“仪式是一个个具体的行为,这些行为由于被仪式的场域、氛围、规矩所规定,也就附加上了情境中符号的特殊意义,这个层面上仪式不同的制度性交流、表达性交流、自我表现性交流、祈求性交流等建构出了一个完整的结构叙事。”另外,还有学者认为,仪式是一种具有明显话语色彩和凝聚功能的社会记忆,也是人类生活中极为庄重和特殊的叙事表达和情感表达。 “仪式”一词最早在传播学领域的引入,应该是在美国传播学者罗森布尔的著作 Ritual Communication 中。他表示,仪式传播包括“作为传播现象的仪式”和“作为仪式现象的传播”[2]。他从社会和谐的角度来探讨仪式传播,并认为仪式是维护社会秩序最文雅、最适用的方式,仪式传播是人类和谐的、合理的和必要的手段。

  人类最初的传播是口耳相传。如今,各种媒介遍布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通过媒介了解世界和被世界知道,也通过电子媒介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突破了传统仪式中受众在场的限制。正如我们通过电视等媒介观看国庆阅兵、春晚等盛大的庆典仪式,电视仪式便也作为一种媒介仪式而出现。“电视仪式是对电视以及电视艺术形式、艺术传播、受众心理等进行研究分析的电视研究领域的一个研究视角。”[3]美国学者詹姆斯·凯瑞在其著作《作为文化的传播》中提出“传播仪式观”理论。他认为,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仪式传播的目的就是传承文化精神,维系社会关系,传播的“意义”包括精神信仰、文化习俗、归属感、秩序感等。“传播仪式观并不是指空间上讯息的拓展,而是指在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它不是一种传递信息或影响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创造、表征与庆典。”[4]由此可见,人们与媒介接触的行为就是一种仪式,电视仪式则是一种区别于传统宗教仪式的“超常态的行为”,这种行为常常在某个具体的仪式场景中发生,以一种文化表演的方式呈现给大众。竞演类综艺《演员请就位》在节目中设置了大量仪式化的内容,节目内容的仪式化呈现以及观众行为在仪式场景中的参与,使得电视节目仪式化了。因此,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的传播也可理解为一种电视仪式。

  三、《演员请就位》仪式化特征的呈现

  媒介仪式可以打破时空阻碍,将不同时空的受众联系在一起参与到媒介活动中,并且获得体验。在传统的仪式中,仪式举行的时间有限,且仪式结束后参与者就会分散,没有任何的仪式延伸或仪式体验带来情感交流的滞留空间。而媒介仪式则不同,其既打破了仪式空间的限制,也充分延续了仪式的体验时间。《演员请就位》作为一档网络综艺节目,从节目形式、舞台空间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仪式”的建构,让观众参与了一场演员演技比拼的大型竞赛。而这一过程呈现鲜明的仪式特征。

  (一)仪式时间的统一性与程式化流程

  统一的时间和固定的流程是仪式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演员请就位》延续很多综艺节目播出时间上的固定性,即每年一季,每季 10期,分别在 2019年 10月和 2020年 10月播出。第一季自开播后每周五晚八点在腾讯视频播出,第二季开播后每周六晚八点在腾讯视频播出。两季播出时间的固定性,有利于观众形成观看习惯,提升节目的收视率,这也是《演员请就位》成功的原因之一。尽管播出时间固定统一,但观众收看节目时间的差异往往减少了节目的共时性传播效果,不过媒介仪式通过弹幕、微博热议等形式将仪式参与时间延长,完成观众仪式参与的情感交流。

  在节目制作中,每季由四位著名导演担任导师,50 名演员参与演技比拼,并通过影视化考核完成晋级,最终角逐《演员请就位》年度“最佳演员”称号。但是节目第二季登上荧幕时也给了观众不少惊喜,即在延续第一季程式化的节目流程的同时进行了赛制创新,演员定级由第一季的按戏龄划分变为按市场需求等级划分为 S 级、A 级、B 级三个等级,并通过每场影视化考核晋级后,完成最终的市场定级。同时,第一季的“导演选角” 也变成了“导演抢角”,将演员之间的比拼变得更加激烈,节目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再度高涨,保持了节目的热度。

  (二)仪式空间的固定性与多元性

  有学者认为,仪式传播的空间场域是“具有某种传播氛围的特定时空与心境”。其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含义:一是仪式传播得以开展的物质场景;二是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个体经历等传播实践建构的社会关系;三是人们通过想象营造的特定心理情境或仪式场景[5]。由此可见,空间是仪式的重要构成部分,每个仪式都具有其固定的空间场所,整个仪式都在空间内完成,空间承载着整个仪式的过程,也承载着整个仪式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

  《演员请就位》和许多综艺节目一样运用节目录制场地这一完整的、具体有形的空间进行节目的制作播出,但是其创新在于打破了以往综艺制作的空间维度,在内容及舞台设计上,巧妙地完成了固定空间和多元空间的轮转与结合,力图呈现给观众“影立方”的节目效果。具体来说,首先,节目采用“棚综 + 纪实 + 直播” 的形式进行制作,在每一期节目中都以节目录制演播室为固定空间呈现节目叙事,同时又根据演员在竞赛环节中抽到的影视作品搭建影视化考核的情境空间。其次,整个节目除了节目正片,还增加了《排练室有戏》《演员这碗饭》《导演请指教》几个板块内容,同时也塑造了排练室空间、导演后台指导空间、个人采访空间等多元化的仪式空间。多元化空间在节目中的并置,将不同时空的情景画面在节目中巧妙的融合、衔接,完成了整个节目极具个性化的跨时空叙事,打破了观众对综艺节目线性空间认识的固有印象。此外,舞台上 1:1的影视场景还原突破了单一乏味的舞台表演形式,给观众呈现了极其真实的电影空间感,并且几个空间的转换和融合不仅拓展了观众参与仪式的空间感,还巧妙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排练室空间、导演后台指导空间更是清晰、细致地呈现了影视行业中演员排戏的艰辛和导演导戏的整个过程。在这些空间中,演员的基本功、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导演的讲戏过程和对演员的指导在观众面前一一呈现,缩短了现实中观众与演员、导演的距离。

  (三)仪式参与者的情感共鸣和矛盾冲突

  美国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是一种表达意义的程序化活动,对塑造群体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仪式的参与离不开互动,参与者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往往也是仪式传播效果的重要呈现形式。《演员请就位》参与者的创新主要突出其评审的多元化和节目设置的创新。节目首次以“导演选角(抢角)” 的创新形式,以主持人、明星导演、明星选手、助演嘉宾、专家评审团、大众评审团、影视制作人和节目制作者八大角色为传播主体,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专业评审模式。整个节目既能使纪实参与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又蕴含激烈的矛盾冲突。

  首先,节目在演员演技比拼的影视化考核环节精心挑选经典影视片段进行表演重现,导演通过演员的现场表演对比经典片段进行解析评价,然后专家评审团和大众评审团依次进行评审。这样既保证了赛制的公平性,又通过经典影视片段的呈现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如在《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中,10期节目共呈现了 44个经典影视片段,时间从 20世纪 80年代横跨至今,题材涉及亲情、爱情、科幻、社会现实,让观众重温了《还珠格格》《致青春》《天下无贼》等经典影视剧中的人物情感动态,唤醒了自身的情感记忆,也通过对经典人物、经典故事的细腻演绎,触发了表演者和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实现了表演者与观众隔屏情绪共振的效果。

  其次,节目在选择参与者和节目设置上进行了创新,并善于营造矛盾冲突和热点话题。例如,节目第一季中分别选择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担任导演嘉宾,四个导师专业背景不同、所处的时代不同、拍摄手法不同、身份不同、作品的受欢迎程度也存在差异,他们之间的这些差异导致他们在演员的选择、评价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在导演之间制造了一种矛盾冲突。同时,导演和助演嘉宾对演员表演的不同理解又在点评环节呈现另一种矛盾冲突。如节目中,李诚儒点评郭敬明组几位演员演技时的犀利话语,以及郭敬明对其观点的反驳,也引起线上线下观众的激烈讨论。

  四、竞演类综艺节目仪式化传播的价值体现

  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和仪式有着共同的起源,对人类社会有着共同的功能,它不仅有助于人类社会秩序和文化的建立,也维系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行。”[5]因此,在特定的情境和文化背景中,集体仪式往往被赋予神圣的意义,它不仅是一种象征性的传播活动,还承担着社会整合、文化价值传递等任务。竞演类综艺节目起步较晚,但近几年竞演类综艺节目却推陈出新,不仅抓住了网络平台这一新平台,收获了较好的收视率,还通过其仪式化的传播传递社会整合、文化传承、娱乐体验等价值。

  (一)社会价值:资源整合和行业科普

  詹姆斯·凯瑞将信息的传播比作“仪式”,其主要原因在于仪式的产生从传统意义上便是一种信息传播的过程。仪式化传播所强调的是传播的仪式性特征,且随着信息的传播,其在对人、社会的影响中得到不断的加强。由此可见,仪式化的本身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仪式,但不可否认,仪式化传播具备这个传统仪式的某些特征,而这些特征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呈现一定的社会价值。就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而言,在整个节目中仪式性得到了不断的呈现,无论是节目的舞美设计,还是节目的内容设计,都以一种程式化的方式推进,并且通过空间的仪式化塑造,让观众获得了不同的观赏体验。同时,基于观众对影视行业的接触仅限于银幕上跨时空的单一性认识,节目组采用了反常规的策划策略,通过资源的整合呈现整个行业的台前幕后,在综艺节目中完成了一次影视行业知识的科普。具体来说,该节目选择国内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学历、不同风格的四位导演,这是对导演资源的整合;该节目选择不同演艺经历、不同戏龄、不同年龄、市场定位不同的几十位演员参与节目录制,这是对演员资源的整合;该节目选择明星导演、专家评委、大众评委等多元化群体组成评审团,这是对观众、影评人等资源的整合。由此可见,《演员请就位》节目的仪式化传播对社会发挥着重要的整合价值,节目在导演、演员、评委等阵容选择上巧妙地完成了一次社会资源的整合,将影视行业的台前幕后工作呈现在观众面前,完成了一次影视制作行业知识的科普,同时也将导演、演员工作的艰辛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对演艺行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文化价值:经典文化认同和专业技能提升

  仪式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其过程往往能体现一个群体对一种文化的认同。就节目本身来看,《演员请就位》在选择演员的影视化考核片段时,总是选择跨年代、多题材化的经典影视片段。以《演员请就位》第一季为例,节目在影视化考核片段选择上涉及《大明宫词》《还珠格格》《致青春》《推拿》等经典电视剧和优秀院线电影,10期节目共呈现了44个经典片段,涉及历史、亲情、爱情、社会现实等多个题材,不但引导观众回归经典,向经典致敬,而且引导观众关注当下,思考社会现实问题,并通过对节目的参与,向社会和影视行业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寻求文化认同。

  (三)情感价值:互动参与和情感沟通

  柯林斯说:“情感能量是连续的,从高端的自信、热情、自我感觉良好,到中间平淡的常态,再到末端的消沉、缺乏主动性与消极性的自我感觉。高度的情感能量是一种对社会互动充满自信与热情的感受。”[6]电视综艺和影视节目在其仪式化的传播过程中常常通过互动式的参与完成情感交流与沟通。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收视率竞争也愈加残酷,碎片化阅读,甚至碎片化观影也成为节目获取市场份额的一大途径。

  竞演类综艺节目《演员请就位》能在节目一播出便引起观众热议,这与节目播出前后的传播方式密不可分。如节目未播出前,节目方便在腾讯视频、微博、抖音等平台公布嘉宾阵容和节目花絮,促使节目关注度持续上升;在节目热播期间,通过每一期节目的标题拟定、精彩片段的短视频推送、弹幕互动、微博话题热议等方式,该节目不仅让观众实现了实时收看,还能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接观看精彩片段,建构了一个全方位、多元化的传播矩阵。这不但拓宽了受众的参与面,而且在抖音评论区、弹幕评论区都搭建了良好的情感沟通桥梁,让受众与节目制作方、受众与演员、受众与受众之间建立起互动关系,形成了互动仪式链,进而增强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互动和文化认同。

  五、结语

  《演员请就位》通过仪式化的节目议程设置和传播还原了影视业的运行模式,并通过时间仪式化、空间仪式化、程序仪式化等完成了一次对影视行业的“科普宣讲”仪式。同时,节目形式、内容和传播方式的创新不仅体现了一定社会价值,还为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综艺节目发展提供了参考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