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职场英语视听说”课程为例,从前期分析、教学流程中的交互设计以及多元评价设计方面探索了混合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对其教学实践的问卷调查表明: 混合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参与性高,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反思表明: 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保证差异化层次学生的有效教学,以及构建有效的在线学习环境是高职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保障。
金娴, 职业技术 发表时间:2021-09-18
关键词: 混合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 实践研究
0 引言
当前,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全国高校的外语教学模式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的历史性变革,在线英语教学具备传统面授课堂无法比拟的特有优势,如学习者在对空间、时间以及教学资源选择时的自主性、教学资源的多样性、教学形式的灵活性、教学环境的开放性以及教学过程的交互性[1,2]。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例如: 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的目标、自我管理监督能力以及在线学习策略等,这些能力是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无法自然具备的[3],需要在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启发下逐步形成,所以传统教学面对面沟通的优势仍然不可替代。
混合 学 习 是 一 种 包 括 面 对 面、实 时 e - learning 和自定步调学习的学习方式[4],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国内首次正式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的概念。他认为,混合式教学将在线学习和传统面授的各自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指导和反馈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有效地顺应信息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为此,笔者所在院校课程组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了“职场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设计,旨在探索研究高职英语混合教学的模式和特点,为接下来的实践打下扎实基础。
1 教学设计
1. 1 前期分析
首先,课程组进行了前期分析,着眼于教学设计的三要素即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分析,包括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能力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及对学习者、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等进行分析,然后制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等。
课程组调研了笔者所在院校近年来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企业和岗位对英语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发现职场情境下的听说能力是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也是高职学生的薄弱环节。因此,笔者所在院校开设了“职场英语视听说”这一选修课程,通过构建协作性和主动性相融合的英语环境,促进高质量、连贯性的英语输入和输出,提高学生典型职场情境的听说能力。根据课程目标,课程组选取了未来职业场景中的 5 个典型话题,分别是公司、办公、商务餐、产品以及客户服务。这 5 个话题基本涵盖了企业的工作流程。每个话题浓缩了一个典型工作环节。我们将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协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形式分为面对面的课堂教学部分和我院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在线教学部分,时间占比约为 3∶ 1。
1. 2 教学中的交互设计
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是教学设计的三要素。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这三要素的交流与互动,实现有效教学。按照混合教学过程,课题组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对三者的交互进行设计。
1. 2. 1 课前环节
首先,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包括设计导学单、分配学习任务、划分学习小组、制定评价标准等。通过导学单,学生会清楚了解我们本堂课的学习任务。教学资源的设计包括使用网络优秀的教学资源自行制作 PPT 以及编制测试题等。学生在接收教师的导学单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地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认真思考,最后达到对学习内容的基本理解,随后进行在线测试检查学习效果。教师一方面需要通过在线答疑辅导初步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同时还需要通过搜集学生的网络平台数据,如参与率、完成率、正确率等精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 2. 2 课中环节
教师通过收集的数据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前的知识点进行纠错、巩固、强化。在对课前知识点进行纠错和复习之后,我们设计再测试环节,为接下来的听力训练和口语展示打下扎实的基础。课堂学习成果展示环节是要求学生与同伴根据知识要点完成类似对话的编写和口头的展示。并且在展示的过程中,根据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可以掌握更多无法从在线学习获得的学习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困难、学习情感,加强情感交流和沟通,了解参与率、完成率和正确率背后的原因,为后面提出更好的学习方案做准备。这个环节是知识的拓展和应用阶段,旨在培养创新和批判性思维,更多地锻炼高级认知能力。
1. 2. 3 课后环节
在完成课前、课中的学习环节后,课后是总结课程学习内容、并且对其进行深化拓展的环节。在本次课程完成后,我们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加分项目的课后测试。学习不同工作场景下公司介绍的视频材料,通过测试检查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教师可通过课前、课中评价数据、问卷调查、发帖等收集到的数据对课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见图 1。
1. 3 多元评价设计
由于总结性评价在客观性和促学性方面存在局限性,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形成性评价适应教学进程灵活多变的特点,尽可能照顾到学习者的多种因素。这种评价方式采用动态数据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多方面的课程表现和学习完成情况,能够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价。
整个课程的教学成绩评定比例为: 日常表现 25% ,各项 任 务 综 合 表 现 占 75% ( 其 中 线 上 占 45% ,线下 30% ) ,另设加分部分,如课后拓展、参加回帖或讨论、参加问卷调查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运用表现,凸显了语言的实用价值。在课堂口语展示部分,我们采用了教师和小组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从语言的准确性、连贯性和自然性几个维度当场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评判。以小组互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小组间的协作性和竞争性。
2 教学实践分析
2. 1 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为了解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课题组通过学院网络平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前 8 个问题采用了 Likert 五级量表题,最后 2 道题为开放式问题。为保证数据的客观性,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按照均分高低排序,所得结果如下( 表 1) :
由表 1 可知,学生对于调查问卷中涉及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交流互动以及本课程对其他课程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比较满意。尤其是对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均分 4. 65) 、学习经历 ( 均分 4. 61) 以及课程评价方式( 4. 61) 认可度比较高。我们也可以从表 2 开放式问题中获得更加精确的答案。这种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均分 4. 50) ,并且会积极地影响他们以后对此类课程的选择( 均分 4. 47) 。而在课后拓展资源 ( 均分 4. 34) 以及面对面交流( 均分 4. 32) 等方面满意度不高。
2. 2 学生的参与度比较高
通过对本课程学生访问统计发现,学生日访问量达48. 5 人次,日访问平均时长为13. 6 - 27. 3 分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本课程的参与度和关注度比较高。
2. 3 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目标
抽取已经实施的部分单元的在线测试成绩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课前测试部分成绩均分和合格率都 非 常 高,超出了我们教学目标中 设定的 70% 。这种情况表明学生完全具备自学能力,通过自学完成单词或短语学习,为课中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在线测试主要围绕听力训练展开,学生通过课前扎实的自学,以及课上教师的进一步巩固教学学习,学生对于主题相关的词汇掌握得比较好,因此听力效果好,合格率基本上达到 70% 以上,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
3 教学实践反思
3. 1 线上线下教学有机融合策略
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根本保证在于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融合。它不是将几种教学形式进行简单的结合,更不是拼凑。所谓有机融合,是指线上线下的每个教学环节都能无缝衔接,教学活动连贯有序,教学内容承上启下,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要做到有机融合,就必须充分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意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改进。使整个教学过程如同一部机器,各部件能够协调高效地运行,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每个单元的初始阶段都是从教师指导学生在线学习开始的,完成语言文化知识的输入和巩固,为课堂教学的听和说 “预热”,既保证课堂教学的顺畅实施,又节省了课堂时间。实体课堂中面对面的教学实施有利于开展人际互动更强的活动。实体课堂是“英语实战训练场”,学生通过听力训练和口语展示,在接近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英语的交际性运用,有助于英语交流能力得到实质提升。而课后的拓展既是对学习资源进行深化和拓展的环节,亦是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培养的后续和拓展。这样的“教 - 学- 练 - 用”一体化的混合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对英语交流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采用了统一的教学流程,即课前在线→课堂反馈→听力训练→口语展示→课后拓展。统一的模板让学生对教学流程比较熟悉,从而更容易开展教学,但同时学生对单一的模式也会感到厌烦,从而减少一开始学习的热情。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在课前在线以及课堂反馈的教学形式上进行修改和调整,以更灵活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2 保证对有差异化层次的学生实施有效教学
笔者所在学校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如何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5],保证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能实现有效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核心。混合学习最大的特点是使课堂同步的口语交流和在线非同步的书面语交流相结合,既保证了教学活动中有意义的互动交流[6],又使学生不受时空地域限制进行灵活的学习。课前的在线自学、教师在线答疑、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都可以帮助学生自定步调,享有自主空间地进行学习; 通过收集在线测试数据,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将部分课堂活动移至网络,腾出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个性化的辅导,保证了教学活动中有意义的互动交流,提高了教学效率[6]; 课后热帖或者问卷调查则是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唤起学生合作共进的意识,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交流互动,为有效教学提供保障。关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的热帖,面对面的个性化交流和辅导都是我们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3. 3 构建有效的在线学习环境
混合教学的在线教学环境主要依托于网络课程平台和学习资源。教师的工作是在网络课程平台上对其功能进行系统的规划,发挥它的作用,满足课程的需求。同时还要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或甄选。资源的内容不仅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还包括试题资源库和问题资源库。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他们对于课后拓展资源部分不是十分满意。目前提供的课程资源包括了词汇 PPT、音频、视频、对应的听力原文、在线测试等,仅能满足上课的需求,但对于有拓展需求的学生来说还不够。因此需要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特别是课后拓展资源,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要注意学习活动情境的设计。混合学习强调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唤起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从而指导学生去同化或顺应学到的新知识,新的学习情境,以自然的方式解决矛盾或问题。因此,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即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环境[5]。
4 结语
混合教学充分借鉴了 MOOCs、翻转课堂、微课的优势,通过不同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通过优质资源的优化设计和各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混合教学是“教师、学习者、学习资源”三位一体的共生教育新生态,它是高职院校在线课程本土化建设的必然趋势[7]。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迅速建立高效的课程教学团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进程、与学习者开展深层次的交互共享方面,最终实现从资源共享到智慧共生[8]。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