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中小学管理》发表的一篇论文,(月刊)创刊于1987年,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是以基础教育战线中小学管理干部、教育行政机关干部、教育科研人员、从事干部培训的教师等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期刊。
摘要:孩子是世界上最需要安全感的人。他们生命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成人精心地呵护身体的安全和心理的安全。现实生活中成人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孩子身体安全的呵护上面,却常常忽视对孩子心理安全的呵护。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赏识孩子生命成长的独特、悦纳孩子生命成长的平凡、宽容孩子生命成长的犯错、树立孩子生命成长的榜样等五个方面给予孩子心理安全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呵护;孩子;心理安全
孩子是世界上最需要安全感的人。因为世界上的动物按出生形态分成卵生、胎生两种。卵生和胎生,决定了两类生命来到世界上后对安全感需求的巨大差别。卵生动物的原始形态是一个“蛋”,它孤独、寂寞、单调、简单,放在冰箱里几年都不会坏,被丢弃在原野上或石缝里几年都不会变质,这种低陋、低调的原始生命形态决定了卵生动物出生后对安全感的感受和需求都很低,因此卵生动物出生后一般也都孤独、寂寞、单调、简单、不声不响地简单生存着,有没有人搭理它无所谓。鳄鱼、蛇、乌龟、鸡、鸭、鹅……不都是这样吗?胎生动物就不一样了,胎生动物出生前的生命形态是相当复杂、娇气、脆弱、软弱的,它存在于母亲极其温暖、温柔、安静、安稳的子宫里,并被母亲的子宫柔和地拥抱着数个月,被母亲的脐带有保障地喂养着数个月,并被母亲的心跳声和血管流动声时时陪伴呵护着数个月……。这种强大的安全感和舒适感深深地印在胎生生命的基因里,胎生动物在母体里怀孕的时间越长,它对安全感的感受就越深,它出生后对安全感的需求就越大。人类在母体里怀孕的时间是最长的了,因此人类比起其他动物来说对安全感的需求最强烈最大。
孩子生命的最初来到人世间的第一个反应是大哭,因为离开母体的环境与子宫内部的环境差别太大了,太不安全了,他们生命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成人精心地呵护身体的安全和心理的安全。现实生活中成人会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对孩子身体安全的呵护上面,却常常忽视对孩子心理安全的呵护。然而,人在儿童时期对心理安全的感受是会影响终生的,如果人在儿童时期没有获得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建设,那么他的不安全感会持续终生,他有可能一辈子也摆脱不了不安全的心理阴影。因此,成人应该在关注呵护孩子身体安全的同时也给予孩子心理安全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
任何一个生命的成长都有其必须遵循的过程。教育的手段或许能将过程缩短或加快但却不可逾越。正如一个孩子在他学会走路之前肯定要先学会站、学会站之前肯定要先学会坐。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父母往往也不会苛求孩子先走后站。然而,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开始苛求自己的孩子要比同龄的孩子动作更协调、语言更生动、智力更超群、画画更逼真……。而生命成长的过程却是不可苛求,不可超越的。任何一个孩子的动作发展都要经历从不协调到协调;语言的掌握也是从简单、单调到丰富、生动;智力的发展也如皮亚杰所说要经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因此,我们不应该嘲笑一个幼儿整天抱着洋娃娃自言自语,因为此时的洋娃娃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有生命的。我们也不应该嘲笑一个大班的孩子竟然以为当电梯超员时,只要他单脚站立就能减轻重量,因为此时孩子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思维。所以,父母请放下浮躁而功利的心态,尊重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耐心地陪伴与等待,让孩子以生命原有的方式自信自尊地成长。
二、赏识孩子生命成长的独特
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并成为独特的自己。做父母的都知道,就像每个孩子外貌不同一样,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也具有独特性。如有的孩子刚满一岁就会说话,而有的孩子两三岁才会说话;有的孩子动作很敏捷,有的孩子语言发展比其他孩子更好。就是在同一个孩子身上,其发展的各个方面也表现出不平衡性,可能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但对数的认识能力比较差。正是这些独特性,成为一个孩子区别另一个孩子的个别特点。它不能简单的用优劣概括,因为这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人拥有的九种智力成分都是相对独立、相互组合的;九种智力都强的人几乎没有。每个孩子都在按照自己的生长轨迹发展着,各有千秋,各有优劣。父母应学会赏识孩子生命成长的独特性,它是帮助孩子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基础。赏识本身意味着无条件地接纳、信任和尊重。只有赏识才能使幼儿感受到自己对父母及家庭的重要性,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这样的信念:“我是唯一的,我就是我自己,我是不同于别人的独立的人。” 而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获得将进一步强化自身心理的安全感。
三、悦纳孩子生命成长的平凡
有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英雄而不是鼓掌的人,孩子的将来能“成大器,做栋梁”,成为“人上人”,同时也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代价地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优班、奥英班、奥数班、口才班……,却极少有人认可孩子将来做个普通的劳动者,平凡地度过一生。诚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自古以来,每个能成“大器”者,是与他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分不开的。有所“思”才能有所“为”,理想定得高,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作用。但是如果把理想仅仅理解为孩子的“成名成家”“出人头地”,那么未免太狭小了。长此以往的所谓的“强者”教育,不仅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容易产生“目空一切”,“瞧不起普通劳动者”的不健康心理,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每个生命都是上天所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那就让他做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吧,他一样可以给你带来春天一般的美丽;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汪洋,那就让他做一朵最小的浪花吧,他同样也可以带给你跳动的喜悦;假如你的孩子不能成为一位名人,那就让他做一个平凡的人,只要他快乐、诚实、正直、善良。“野百合也有春天”,父母应愉悦地接纳孩子生命成长的平凡,因为凡人自有凡人的幸福与快乐。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