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简述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0-10-19
简要: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多年来的栽培经验,论述了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侵害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降低稻瘟病的发生,保证种植效益有一定帮助。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多年来的栽培经验,论述了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稻瘟病的发病症状、侵害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降低稻瘟病的发生,保证种植效益有一定帮助。

农家参谋

  本文源自农家参谋,2020(23):38.《农家参谋》(月刊)创刊于1983年,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服务农家发展的刊物。本刊始终坚持“面向农村、立足农业、服务农民”的办刊宗旨,不遗余力地传播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最新的致富信息,培育出了一批种植、养殖高手和市场经营能手,无数读者在《农家参谋》的指导下,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成为至富带头人。

  我国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栽培过程中,由于外界温度比较适宜,十分适合水稻稻瘟病病菌的繁殖生长,如果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防控,很容易造成稻瘟病大范围扩散蔓延,给水稻栽培带来巨大威胁。为此就需要我们掌握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稻瘟病的具体发病特点,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1、危害症状

  水稻稻瘟病主要分为节瘟病、叶瘟病、穗瘟病。节瘟病主要发生于水稻抽穗之后,发病初期在水稻的秸秆上会产生褐色的小斑点,迅速扩散,绕秸秆一周造成水稻节变黑,腐烂,大风天气很容易从中间折断。叶瘟病会表现出两种不同的发病症状,一种呈急性发病经过,另一种呈慢性发病经过急性发病经过,首先会在水稻的叶子表面产生暗绿色,圆形椭圆形不等的病例,仔细观察叶子的正反面,能够发现大量的灰色霉菌层存在。急性型也能够转变成慢性型初期会在水稻叶子表面产生黑褐色或者暗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防控不及时,病斑会逐渐扩大,形成菱形或缩形,仔细观察,并把中央呈现灰白色,外观呈现深褐色,在水稻叶子的背面还能够发现灰色的霉菌层出现[1]。穗瘟病危害初期先是在茎杆上产生小斑点,外观呈现浅褐色,扩展之后使稻穗茎秆变成褐色或者黑褐色。在穗期发病较早时,会造成水稻白穗,不能正常灌浆、正常结实,造成比例增多,影响到水稻产量和品质,甚至会造成水稻绝产绝收。

  2、侵害规律

  水稻稻瘟病的菌丝体在患病水稻的叶子或者种子上越冬,带病的种子在秧苗培育过程中很可能会天然携带有病原。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之下,稻草上残存的致病源会快速的生长发育,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大风等天气实现远距离传播,传播距离最长达1000m以上[2]。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之下,分身包子会快速在叶子表面繁殖生长并穿透叶肉细胞侵染到叶片当中,造成水稻出现初次侵染田间,会表现出一定的临床症状,然后再接触流动的水或者大风天气像其他稻田传播蔓延,使得田间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并迅速繁殖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空气气流继续传播,引起节瘟病和穗瘟病。高海拔地区,由于早晚温度相对较低,苗瘟病的发病率较低。稻田被初次侵染,主要是因为稻草清理不及时,稻草上的病原菌上着田间传播。,当外界温度逐渐升高到15度以后,湿度条件适宜时,稻草上的病原菌会不断的繁殖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会借助风雨传播引发水稻秧苗病害。分生孢子的繁殖生长与外界温度湿度有很大的联系,目前相对湿度达到90%以上,就会快速的繁殖传播。连续降雨天气,对分生孢子的传播影响较大,会使得田间的病害进一步加重。

  3、防治措施

  瘟病的发生流行会严重威胁到水稻的健壮生长,防范该种疾病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减少初侵染源,选择高抗品种,积极推广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及时选择药物进行防护,这样能够降低发病率,保证种植安全。

  3.1科学选种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结合高海拔,冷凉地区水稻种植现状以及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现状,因地制宜的选择高抗品种,要做好种子的更新换代工作,通过示范推广,积极筛选1-2个主推品种,并搭配其他品种,实现集中种植,集中管理,控制疾病的传播蔓延。在水稻品种引进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严格的种子检疫制度,层层把关,杜绝带病的种子进入种植领域,保证种子安全。此外还应该积极选育和培育优良品种,要在无病的留种田生产种子。清理田间的患病植株,及时进行焚烧,消灭病源,并对土壤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杜绝病原菌繁殖生长。水稻育种之前应该做好种子的妥善消毒处理工作,可以选择使用温水浸种或者药剂拌种的形式,清理种子表面的各种致病源,避免在育苗过程中培育出天然携带有病源的发病幼苗。

  3.2加强栽培管理

  在水稻育苗和栽培过程中应该积极推广旱育秧栽培模式,严格控制田间的栽插密度,推广配方施肥,浅水灌溉,营造一个不适于病原菌繁殖生长的环境,控制稻瘟病的发生率。另外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通过加快推广旱育秧,稀植栽培技术,能够大大提升田间的通风透光率,利用阳光直射杀灭病原微生物,创造一个有利于水稻生长的环境,提高植株的抗病害能力,降低大温病的发生率。另外,还应该坚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肥钾肥,有条件的种植户应该推广使用配方肥。

  此外还应该注重改善种植地的土壤,增加土壤当中有有机质的含量,减轻土壤当中病原菌的数量。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科学管水,坚持以浅水灌溉干湿相结合,水稻后期采用干湿交替的方式,促进水稻植株的健壮生长,提升抗病能力,改善气候环境,降低稻瘟病的发生率。

  3.3科学防治

  在移栽前的2-3天对秧苗用药剂处理,每亩选择使用75%的瘟失顿可湿性粉剂45g,兑水50kg进行一次喷雾,防治叶瘟病。水稻进入生长关键期,发病率达标之后,可以选择使用75%的瘟失顿可湿性粉剂或40%的稻瘟灵每亩使用45g和30g,兑水30kg,进行田间喷雾,效果显著。水稻破口期还可以选择使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g或者40%的稻瘟灵乳油120mL,兑水45kg进行田间喷雾。后期如果群体密度较大,叶片上出现新的病斑,并连续出现阴雨天气,要在灌浆期再进行一次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星星,李红玫.黔南州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3):43-45.

  [2]罗梅花.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