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乡村信息传播的重要性及路径探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8-02-27
简要:乡村信息传播对三农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文章通过整理我国现阶段乡村信息传播的现状,从而发现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

  乡村信息传播对“三农”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下面文章通过整理我国现阶段乡村信息传播的现状,从而发现相关研究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研究视角也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探究乡村信息传播的特点,问题及方法,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文章中指出,今后对乡村信息传播的研究必须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借鉴参与式传播的理论方式,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乡村信息传播,三农问题,农村现代化

  一、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重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信息传播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前,国内关于乡村信息传播的研究还不够丰富,对乡村信息传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乡村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理论上来看,关于信息传播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宏观层次和城市领域,对乡村信息传播以及对大众传播与乡村社会变迁与发展的研究较少。乡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信息生产方式、信息内容构成、传播者队伍培养等方面与城市均有较大差异。

  因此,研究乡村信息传播应当拓展信息传播研究的理论空间,丰富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维度。从现实来看,中国广大的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信息传播手段还比较落后,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基本的网络通讯设施还不健全,直接影响着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信息传播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离不开合理有序的信息传播路径,乡村信息传播直接影响乡村经济的转型发展,影响乡村的创业创新。

  二、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现状

  目前,学者对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主题基本聚焦在传播主体的研究、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的研究以及传播模式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在乡村信息传播活动中,农民是乡村信息传播的中心,政府官员、专家、技术人员等外部参与者是组织者和协调者,提供农民所需要的服务,意见领袖等活跃农民是乡村信息传播活动的促进者。学者宋晓辉则基于行政的视角认为,农民并不是信息传播的主体,信息传播的主体是基层组织(村委会,涉农企业等)。

  关于乡村信息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的研究,有学者研究了村民对政治信息的获取途径,认为村民对中央政府以及和自己距离较近的政治信息有更大的兴趣。也有学者分析了村民对科技信息的获取渠道,研究表明,电视、报纸、网络是村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马九杰通过对山东、山西、陕西三省农户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户获取政策信息时倾向于电视,获取市场信息时更倾向于朋友。关于乡村信息传播模式的研究表明,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乡村传播的需要,现代乡村的信息传播需要传播主体间的合作与资源整合。也有学者通过梳理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的现状,认为当前我国乡村信息传播的理想模式要让农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同时增加与外界信息传播组织的互动,使各种信息传播媒介相结合。

  另外,关于乡村信息传播的研究视角,有部分学者从乡村信息传播的媒介入手,探讨农民媒介接触行为及信息的传播效果。王玲宁、张国良指出,目前农村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仍处于过渡阶段,但在媒介接触动机上,表现出很强的获取信息的倾向;段京肃、李惠民等分析了经济不发达地区村民对新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也有学者从大众传媒与农村发展的关系入手。比如方晓红通过对苏南农村信息传播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分析了大众传媒与苏南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论证了“大众媒介构建了农村与城市文明对话的平台”的观点。从研究方法上看,对乡村信息传播的研究也从最初单一的研究方法走向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学者使用较多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也有学者使用了入户访谈法和参与式农村评估法、民族志等。乡村信息传播研究中关于少数民族乡村的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乡村信息传播现状的调查、影响少数民族乡村信息传播因素的分析以及如何构建少数民族乡村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等方面。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现状的研究,有学者指出,目前少数民族乡村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传播不对称的现象,在对农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以“传者”为中心,并且对不同信息传播媒介的接触和使用也存在失衡,少数民族乡村的居民过分依赖电视媒介,而对互联网等新媒介的接触使用频率较低。

  对少数民族乡村信息传播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陈萍、彭文成等人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调研发现,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以及受众的受教育层次影响少数民族乡村的信息传播。剡根会主要从受者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因素,主要包括受者的受教育程度、信息素养和媒介传播效率。关于如何构建少数民族乡村信息传播路径的研究,有学者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媒介使用情况调查发现,手机是少数民族农村信息传播的最佳平台。

  也有学者通过对全国主要少数民族地区的问卷调查发现,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农民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尤其是电视在少数民族乡村信息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有效利用电视进行新闻信息和涉农信息的传播。从现有对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文献来看,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学者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量化研究为主,使用定性研究的比较少,并且研究视角也多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乡村信息传播的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缺乏微观视角的分析。

  三、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路径探讨

  总体来看,学者关于乡村信息传播的研究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和范式制约,基本囿于现代化范式,即自上而下的传播模式,较少考虑自下而上的传播以及乡村内部的水平传播和互动传播。再者,随着乡村现代化的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移动互联网在乡村逐渐普及,新一代信息传播技术为乡村信息传播模式变革提供了技术层面的便利,如何突破传统乡村信息传播研究的范式,构建一个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信息传播路径,成为困扰研究者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明确的问题意识,参与式传播的研究范式,运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1.明确的问题意识研究要立足现实,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推动乡村的发展。主要内容包括:

  (1)乡村信息传播的现状。在梳理国内外文献、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乡村信息传播”进行研究,分别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个层面着手,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田野调查,并通过访谈,掌握不同信息传播方式的现状,呈现乡村信息传播的整体图景。

  (2)乡村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传播主体因素。外部因素应从当前特定社会历史条件出发,从传播机制、经济状况、利益关系、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信息传播的主体因素则可以根据信息传播者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对乡村信息传播者进行分类,关注村干部、村能人等意见领袖的作用以及村民“从众行为”的影响。

  (3)乡村信息传播存在的问题。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可提出如下假设:村民信息获取渠道单一,主要依赖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大众传媒内容与村民现实生活关联度不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村民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信息需求意识淡薄、信息识别能力较弱。

  (4)构建乡村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探讨如何减少信息传播渠道的盲目性、非理性,防范和抵制敌对失序行为,构建乡村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营造健康有序的信息传播环境,推动乡村信息传播的进程。

  2.参与式传播的研究范式作为发展传播多元范式的一种,该范式对于研究乡村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参与式传播的工作模式是Anyaegbunam等学者在1998年提出的,这个工作模式舍弃了早期传播模式的支配与控制,传统的信源和信宿都被置换成了决策者,传播建立在参与、分享、对话的基础之上。在乡村信息传播中,要以村民为主体,以参与为特征,通过村民共同参与、讨论、行动来构建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

  3.多元的研究方法乡村信息传播研究可以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问卷调查法、虚拟民族志、深度访谈等方法。问卷调查法适合考察乡村信息传播的整体状况;虚拟民族志可以在线观察、记录村民在虚拟网络空间公开讨论的信息类型,更精细把握村民的在线表达;深度访谈可针对不同职业、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的村民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另外,也可以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利用数据挖掘、统计评价、动态监测等方法对乡村信息传播的因素条件、能力水平、效果评价等进行科学分析,以完善乡村信息传播研究体系。

  推荐阅读: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发展

  这篇新农村建设论文发表了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在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集合了吃、喝、住、行和娱乐为一体,同时也振兴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以某地区的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系统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