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农业研究生论文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6-12-30
简要:这篇农业研究生论文发表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要依靠创新农业科技,为农业经济注入金融驱动力,助推农业经济发展,那么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哪

  这篇农业研究生论文发表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要依靠创新农业科技,为农业经济注入金融驱动力,助推农业经济发展,那么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着哪些问题呢?论文做了如下探讨。

农业研究生论文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一方面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也更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但是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仍面临很多的问题。深入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模式,以此加大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

  [关键词]农业研究生论文,金融支持,农业科技

  创新农业科技创新与进步是我国未来农业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国务院于2015年2月1日发布了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连续12年将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并且第一次把“农业现代化”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很多问题,比如,风险性与资金安全性的问题,资金的盈利性与公共性问题,资金供给与需求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我国金融资源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十分不足,拖累了农业科技发展。鉴于此,查找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的具体路径和模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农业科技创新需要注入金融驱动力

  以前,我们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投入,这样情况直接导致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投资比率较低,一般平均国际上农业科技研发投资比率在1%左右,我国目前还不到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的2%~3%的投资比率相比,差距更大。根据相关经验判断,当农业科技研发投资比率在2%以上的时候,农业的增长在一定情况下才有可能依靠科技创新。我国历年来由于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创新的步伐。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农业科技的发展,不能仅仅单纯依赖财政资金的投入,国家需要建立起以各级政府投资的资金为主导、各家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针对我国目前金融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资力度弱的情况,要抓紧时间将金融资本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中来,让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为农业增收、农民的增产、农村经济发展助一臂之力。

  2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

  2.1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面临较大的风险性

  与其它产业的科技创新活动相比,农业的科技创新涉及到的因素相对比较多,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高,所以面临的风险比较大。最主要的两种风险为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一般情况下,由于天气、自然的环境等因素导致农业科技创新的失败,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自然风险;另外,由于农业类科技创新的不可控因素多、周期长、不确定性也大。科技创新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因为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市场申请的渠道不通畅、刚开始市场需求小等等。这些因素会造成科技创新的成果无法应用到生产中。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在推广上容易造成“搭便车”行为,所以经济效益会出现大打折扣的情况;又由于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收入层次较低,造成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需求也低。以上多重因素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经济效益的实现都会产生不确定性。金融机构首先考虑的是资金安全,其次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农业科技创新类的项目与其他类型的投资项目相比投资前景不好预测,影响的因素多,所以风险也更大。针对上述农村科技创新项目的特点,如果政府不给予政策性的制度支持,金融机构是没有动力愿意参与到农业科技创新型的项目中。

  2.2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盈利能力弱

  根据经济学原理,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创新型项目具有公共性特点,但是这与金融机构的盈利性却是相悖的。由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中有一部分是公共产品,例如,有些农业科技创新的基础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公益性大于盈利性,经济效益弱于社会效益,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很难收回,更不用说获得收益了,所以对于要求盈利的金融机构来讲,这种项目投入没有利润或者利润低于市场平均利润,他们是没有动力参与到这类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中的。另外,农业科技创新有一部分的研究成果是准公共性质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金融机构本可以支持这种类型的科技创新。但是又由于农业科技市场申请制度的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弱以及研究成果推广中出现的“搭便车”行为,结果导致项目回报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农业科技创新型项目周期长等特点,所以金融机构认为其风险和收益存在不对等情况,一般对类型的创新型项目不予支持。

  2.3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缺口大

  本身农村金融发展比较缓慢,金融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力度薄弱,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与农业类科技创新的资金需求之间有着比较大的缺口。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农业科技创新型项目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农业科技类的贷款品种少。目前,国内只有几家银行有涉农科技类的贷款业务,品种很少,并且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类型设计的贷款品种更是屈指可数,根本不能满足农业创新的资金需求。第二是贷款的难度比较大。根据银行经营的三原则,安全性是排在第一位的,银行一般都对贷款客户的信用情况、抵押担保情况等设定了严格的条件,但是一般的中小型的涉农科技类的企业、科研所、高校都很难达到银行规定的条件和要求,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使得农业科技创新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第三是开展涉农类的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少。投资渠道的不通畅和投资主体的严重缺乏是农业科技创新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

  3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模式

  3.1扩大投资主体,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资体系

  目前国内针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主体缺乏,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间投资机构及企业等多部门的参与,这样才能搭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体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需要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为了保护相关投资者的利益,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为农业科技创新搭建一个好的平台来方便创新成果的交易,制定相关制度来规范交易行为,进而鼓励创新成果的转化;为了鼓励农业科技创新,要制定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者给予补贴或者税收减免。第二,一定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资金需要谨慎投资,一定要投入到具有重大应用前景、重点领域的一些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第三,一定要建立风险的分担和补偿机制。政府要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补贴给投入到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尤其要针对农业科技创新建立补贴专项资金,鼓励各家金融类机构进行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投资。最后,政府要支持涉农的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资本市场融资。尤其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企业和龙头企业,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创造条件帮助他们进行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最后,政府应该搭建信息平台,方便中小型的涉农科技创新的企业进行交易,为投融资的双方牵线搭桥。

  3.2加大创新力度,充分发挥银行等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在内的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型项目的支持力度,进行业务和信贷产品的创新,来适应农业科技融资活动的需要。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创新型项目的风险较大,银行一定要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的分散,例如,将资金投到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创新的项目中,扩大信贷资金支持的范围;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设计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贷产品;针对一些资金需求量大的农业科技创新型的项目,要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进行联合贷款。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型项目专业性比较强,银行为了做好贷前调查、贷后管理,必要的时候需要与相关的农业科技部门、保险公司等进行合作,派出既懂农业科技又懂金融的工作人员跟踪和评估项目。由于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可抵押的实物资产较少,银行需要开展知识产权的抵押贷款,进行业务创新,来解决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外,银行要开发供应链金融产品,根据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订单由相关部门来设计不同的信贷品种,根据订单的数量来发放贷款。

  3.3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薄弱环节

  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环节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但是在我们国家,薄弱的环节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推广。由于农民缺乏购买新设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资金,所以需要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支持力度。首先,需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银监局等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来引导各家金融机构扩大服务“三农”的范围,鼓励多家金融机构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型的项目。其次,根据国家最新的政策,针对农村抵押担保进行业务创新,拓宽农民的融资渠道。各家农村金融机构要大胆去尝试林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抵押贷款,支持农民购买并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产品。最后,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风险的保障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政策来完善风险保障机制,例如,成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建立农村的抵押融资担保机制等。

  [参考文献]

  [1]贺聪.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J].浙江金融,2012(03).

  [2]管建涛.我国农业不再靠天吃饭[N].中国信息报,2012-08-14.

  [3]人民银行遂川县支行课题组,胡晓农.金融支持县域农业科技创新的困惑与纾解[J].金融与经济,2012(06).

  [4]吴强.金融支持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的调查[J]河北金融,2014(2).

  作者:邹锦吉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推荐阅读:《中国农业气象》(双月刊)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原农业气象研究所)主办的反映我国农业气象科学研究进展的学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