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据苏州地区的地质勘探资料与静压桩施工经验,本文着重分析不同地基土层对静压桩沉桩、终压力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桩基施工建议。
关键词:终压力,单桩竖向承载力,孔隙水压力,沉桩
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也在加快。在工程建设中,要求速度快,质量高,尤其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要求桩基础施工工期短,低噪音,承载力高,效率高,质量保证。然而,桩型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进展。静压预制桩是大多设计者和业主的首选方案,预制桩较为直观,施工快捷、质量可靠,低噪音,无排烟污染,且单桩承载力高。比较适于湖相和海相沉积的土层(遇密实粉砂性土时,沉桩困难)。
在工作过程中,经常有业主或施工单位抱怨地质报告不准,担心桩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值,或者出现沉桩困难而截桩现象。一般而言,在排除土层发生突变的情况以外,勘探报告一般都按国家相关规范规定执行,满足设计要求,都会对沉桩影响进行分析,桩基施工单位只要仔细阅读地质报告,或者咨询岩土工程师相关问题,了解该场地地质土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对不同类型的地基土采取不同应对措施,也就不必担心沉桩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了。
土的形成是地壳原岩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经受各种风化作用,经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一种松散颗粒的集合体。土层受到其生成环境和地质历史变迁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地基土层,工程地质性质也不同,力学性质差异也较大。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及对此类问题的见解,谈谈苏州地区各类地基土层对沉桩的影响。
沉桩过程其实是对土的刺入挤压扰动过程。在可塑~硬塑的粘性土中,预制桩在垂直力作用下沉入粘性土层中,桩周土体发生剧烈的挤压扰动,土中超孔隙水压力急剧上升,导致在桩周土体一定范围内产生重塑区,土的抗剪强度降低,桩端周围土中孔隙水向桩身与桩周土体之间的空隙中排出,进而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桩侧动摩阻力很小,此时桩身容易下沉,此时桩的终止压力值低于估算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此沉桩过程中,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尖向下穿透土层时直接冲剪桩端土体的阻力,压桩阻力并不一定随桩的入土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是取决于桩尖处土体的软硬及松密性程度等因素,即由桩尖土体的抗冲剪阻力大小和抗隆起能力决定。压桩阻力的变化主要是桩尖阻力的变化,但这是一种暂时的动态现象,一旦压桩终止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桩周土中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桩周土的触变时效性和再固结作用,土的抗剪强度逐渐恢复,在挤密作用下,甚至超过原始强度。因此,休止时间越长,导致侧摩阻力恢复和增加,故一根桩的压入应一次完成,中间停歇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当桩侧摩擦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将难以继续压入。在一定的休止时间后,静压桩最后获得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可比终止压力值高出1.0-3.0倍。
在软塑~流塑粘性土中,因该类土自身特性问题,即抗剪强度低,结构松软,孔隙比大,导致其抵抗桩尖刺入的能力偏低,抱管作用也明显偏小。桩在软塑~流塑粘性土中的刺入作用较为明显,孔隙水压力虽然有一定的增长,但该类土孔隙比较大,且随着桩周土体结构的变形破坏,孔隙水压力消散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因此,沉桩阻力和阻力变化范围均比可塑~硬塑粘性土中的值小,较容易沉桩。如桩端置于软塑~流塑粘性土中,压桩终止并随着时间的增长,桩周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短时间内基本消散,桩周土随之产生再固结作用,因软塑~流塑粘性土的触变性和高灵敏度,土的抗剪强度恢复慢,且强度恢复程度也比可塑~硬塑粘性土中的值低。在一定休止时间过后,承载力虽有一定恢复,但如在加大沉桩压力,桩基还是很容易能继续下沉。因此,如桩端置于软塑~流塑土层中时,其工后沉降量会偏大。
在砂层中压桩,由于砂层的渗透系数较大,沉桩产生的孔隙水压力能迅速消散,压桩阻力不仅随着桩端砂土层的性质不同而变化。当砂层呈松散~稍密状时,桩端在该砂层下沉时,由于该砂层孔隙比大,孔隙水压力消散快,砂颗粒瞬时重新排列快,桩基下沉速度也快;当砂层呈中密~密实状时,孔隙比较小,在满载压桩力作用下,砂颗粒之间瞬时重新排列较慢,砂颗粒之间的挤出咬合、剪胀作用和摩擦作用提供的反作用力使桩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因此,在砂层中沉桩时,沉桩阻力非常大,沉桩困难。当沉桩结束并卸载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砂颗粒之间会随之产生部分相对滑动,颗粒重新排列,使桩端的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有所降低,因此,桩的极限承载力小于压桩结束时的终止压力。
针对特殊地质层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对于硬塑粘性土,采用新工艺焊接方法,缩短沉桩停留时间,加快单桩沉桩速度,避免因间歇时间过长导致沉桩困难;对密实砂土层,建议采用预先引孔方法,为砂颗粒重新排列变形提供一定的空间,减小砂土的剪胀作用产生的阻力;在流塑的淤泥质土层中,桩周土提供水平阻力较小,缺少对桩的水平向有效保护作用,因此应尽量避免接桩部位置于流塑的淤泥质土层中。
沉桩施工前,技术员应先翻阅地质报告,了解该场地地质条件,地基土层的分布情况,以及各地基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是否存在影响沉桩的地质层,如硬塑粘性土层、密实砂土层、岩块、溶洞等,对特殊地质层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确保沉桩顺利。
参考资料:
[1]《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史佩栋等.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