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优秀《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发表的一篇机械论文,(月刊)创刊于1964年,是由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本刊立足制造业,专注信息化,定出产业链,全景展示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权威解读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报道领域焦点问题,领先发布业内前沿技术趋势,为读者和客户提供有效资讯和实用解决方案。
摘要:论述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在辽宁省的实施效果及主要作用,从土壤条件、作业时间、作业深度、作业机具4个方面,介绍相关技术的应用要点,为该技术在全省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深松整地;实施效果;土壤;深松机具
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是指通过拖拉机牵引深松机或带有深松部件的联合整地机等机具,进行行间或全方位深层土壤耕作的机械化整地先进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推广和应用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可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打破坚硬的犁底层,加厚松土层,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
1 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的实施效果
1.1 应用概况
长期以来,受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农民习惯用中小型机械进行旋耕或浅翻地作业,致使耕层变浅,板结严重,抗旱排涝能力越来越差。近年来,国家及辽宁省高度重视深松对改变传统犁翻浅旋作业模式、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启动6 666.67万 hm2试点工程。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并制定了深松作业项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进行深松整地和农机手开展深松作业服务的积极性。目前,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已成为在辽宁乃至全国范围内主推的农机化技术之一,得到了大面积的应用。2014年,辽宁省共推广深松作业面积31.97万 hm2,其中补贴面积15.84万hm2,投入补贴项目资金3801.6万元。
1.2 实施效果
多年的对比试验和产量对比分析试验表明,深松整地作业主要具有以下4个作用:
1) 深松地块土壤抗旱保墒能力明显提升。干旱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深松后可以建立良好的“土壤水库”。据专家测定,土壤层每加深1 cm,每667 m2可多蓄水3~5 t,若一次降雨量在40~50 mm,地表不会有明水。在自然灾害频发的环境下,深松整地“纳秋雨供春用,蓄秋墒抗春旱”,所建立的良好“土壤水库”可有效抵御旱灾,提高旱作地区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抗风险能力。
2) 促进农作物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深松作业深度25 cm以上,能够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地蓄水能力,改善作物根系生长条件,促进作物生产发育,增强其抗倒伏能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另外,深松地块的玉米茎秆粗壮,有效籽粒多,秸秆高矮整齐,抗病虫害能力强。
3) 建立虚实并存的土壤耕层结构,提高水肥利用率。深松间隔不大于35 cm,可以实现间隔深松,建立符合农艺要求的虚实并存的土壤结构,使土壤潜在的营养得以释放并被利用,将用地与养地自然结合起来,确保水肥最大限度的被利用。
4) 促进农作物生长,有助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深松作业深度一般在25 cm以上,可以打破犁底层,使深松地块土壤贮水容量增加,形成地下“土壤水库”,伏旱期间平均含水量比未深松地块提高7%,作物耐旱时间延长10 d左右,有助于抗旱保产。与未深松田相比,深松地块的可提高玉米单产50~75 kg/667 m2,增产幅度在10%左右。
2 深松整地机械化技术要点
深松整地技术是一项选择性应用而不是每年必须实施的技术,通常2~3 a深松1次,整地深度达20~30 cm,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透气性,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接纳天然降雨,以实现秋雨春用、增加作物产量。深松整地方法包括全面深松耕和间隔深松耕2种。
2.1 土壤条件
沙壤土、壤土、粘壤土等适于深松作业,而耕作层20 cm以下为沙层的地块不宜进行深松作业。使用铧式犁翻耕或旋耕多年,且土壤15~20 cm处形成坚实犁底层影响雨水下渗及农作物生长的农田,宜进行深松作业。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3~5 a未深松的农田需要进行深松作业。当0~25 cm土壤容重大于1.4 g/cm3时,需进行深松作业。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