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新冠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及应对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21-09-01
简要: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收入是关键一环。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大,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下降明显。 通过交叉分析,

  摘 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民收入是关键一环。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受疫情影响不大,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下降明显。 通过交叉分析,得出疫情前后收入变化样本在职业、学历水平、主要收入来源等三个方面均呈现出差异性。 为了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尽可能减小新冠疫情对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要在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个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精准提高农民收入。

新冠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冲击及应对

  周哲; 周秋莹; 郑若楠; 黄聪; 邵菁; 华娜,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发表时间:2021-08-31

  关键词:新冠疫情;农民收入;交叉分析

  一、引言

  2020 年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重要之年,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起了一次重大的挑战,也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农民收入得不到具体的保障。 虽然贫困地区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仍然在显著增加。 这对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运用交叉分析的方法,研究疫情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针对疫情前后各项收入的变化情况,从政府、农民等主体着手,提出缓解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冲击的建议措施。

  二、新冠疫情影响农民收入的机制分析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传染性高、 潜伏期长的特点,防控难度大,为避免人员聚集和大规模流动,全国多地先后做出了交通封锁、人员隔离和财政扶持等防控措施。 结合整理的文献资料和总结的新闻、政策,疫情对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影响显著,对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影响甚微。

  (一)交通封锁

  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各地政府采取防控措施,封闭交通,导致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受阻, 进而导致居民工资性收入下降。 同时在交通封锁的情况下,农村居民销售农产品不畅,进而导致居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

  (二)人员隔离

  在新冠肺炎影响下, 各地采取人员隔离的防控措施,人口流动中断,导致个体户暂停营业和乡村旅游暂停,使得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 另外,人口流动中断,贸易受到影响,大量订单取消,导致企业经营停止,疫情期间破产,从而间接导致农民工失业,使得他们的工资性收入下降。

  (三)政府支持

  在新冠肺炎影响下,各地政府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村进行财政等方面的支持, 进而使得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上升。但转移性收入在居民主要收入中占比较小,对居民收入变动影响较小。

  三、各因素和疫情前后收入变化交叉分析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经过实地调研,选取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水平、家庭人口数、家庭的劳动力人口数、疫情前的月收入水平、疫情后月收入水平、疫情前工作地点、主要收入来源共 10 个可能会影响疫情前后收入变化的因素与疫情前后收入变化作交叉分析(卡方检验),探究收入变化对于各因素的差异关系。

  疫情前后收入变化样本对于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家庭的劳动力人口数、 疫情前的月收入水平、 疫情后月收入水平、疫情前工作地点共 7 项不会表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疫情前后收入变化样本对于这 7 项均表现出一致性, 且没有差异性。 另外疫情前后收入变化样本对于职业、学历水平、主要收入来源共 3 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疫情前后收入变化样本对于这 3 项均呈现出差异性。

  疫情前后收入变 化 对 于 职 业 呈 现 出 0.01 水 平 显 著 性 (chi=25.204,p=0.001<0.01)。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收入不变选择政府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的比例 51.61%,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2.22%。 收入增加选择政府或者事业单位人员的比例 33.33%,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2.22%。收入增加选择商业、服务业人员的比例 44.44%,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34.81%。 收入减少选择商业、 服务业人员的比例 40.00%, 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34.81%。 商业、服务业人员依赖交通和流动人口,疫情由于交通封锁、强制隔离,使该行损失最大。 部分工商业在疫情期间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销售或者抓住风口进行创新, 收入具有一定的增加。政府或者事业单位人员收入稳定,其收入并不依赖流动人口,受疫情冲击较小,收入大多不变或增加。

  疫情前后收入变化对于学历水平呈现出 0.05 水平显著性(chi=15.157,p=0.019<0.05)。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收入减少选择初中水平及以下的比例 46.32%,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37.78%。 收入增加选择本科水平的比例 55.56%,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5.19%。 收入不变选择本科水平的比例 35.48%,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25.19%。 学历一定程度上和职业挂钩。 初中水平及以下的农民受学历限制,主要从事服务业和务农,这两类职业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明显。该学历水平限制了农民在理财上的视野,对财产性收入缺乏有效管理,同时也限制农民有效利用互联网增收,在疫情期间处于坐吃山空的状态。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农民从事政府事业单位职业居多, 该类职业收入稳定,在疫情期间收入不变。同时较高的学历使这类农民接触理财较多,能合理进行投资增收。该类农民也能很好的接受和利用互联网打开销路或者创收,在疫情期间增加自己的收入。

  疫情前后收入变化对于主要收入来源呈现出 0.01 水平显著性 (chi=17.673,p=0.007<0.01)。 通过百分比对比差异可知,收入增加选择工资性收入的比例 77.78%,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57.78%。 收入不变选择工资性收入的比例 74.19%,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57.78%。 收入减少选择经营性收入(开店、务农等)的比例 45.26%,会明显高于平均水平 35.56%。 从时间上看,疫情暴发于新年前后,正是服务型行业的旺季。 疫情封城 ,导致经营性收入群体(开店、务农等)无法营业,失去收入来源。 解封后消费者对外出的畏惧致使经营性收入行业顾客锐减,收入长期低迷。工资性收入群体在疫情期间可以采取线上办公,解封后回岗就业。 疫情对该类收入的影响较小,甚至风口行业收入会增加。

  四、政策建议

  (一)工资性收入方面的措施建议

  12.82%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企业倒闭导致失业,46.15%的被调查者认为是企业停业或经营状况差导致工资减少。 因此对于小微企业,政府要做到及时有效减税降费,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与各机构企业联合采取措施,做到平稳、有序、合理地推动各机构企业落实好复工复产工作; 帮助机构企业优化自身服务链条,全方位共同发展。对于企业和员工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阻力,政府也应及时做好相应的规划,协调各机构企业有效开展复工复产工作, 让经济运行尽快回到正轨。企业也要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多项政策,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落实复工复产工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原有的员工保障条件基础上,新增相关员工保障政策,将个人的权益维护到底,为员工提供更加稳定的保障。 此外,企业应该抓住疫情的风口,优化业务内部管理制度,合理规划业务链条,在生产、消费等多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扩大经营范围或者扩展经营业务,使自身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够稳定的运行。 同时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方面支持小微企业资金, 使得小微企业资金链条有效运转,有助于经济的恢复,也有利于就业机会的增加。

  12.82%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或转行导致收入增加。 这次疫情的爆发导致大多数农民收入下降,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农民从事的都是线下生产、投入大、产出低的职业。 针对此种情况,农民要学会利用政策,瞄准大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向技能型农民转变,从而尽快适应疫情出现的新兴产业的技能要求。

  28.21%的被调查者认为交通管制导致无法外出就业,针对此情况, 各地政府可以调查当地农民返工地点及时间等情况,安排需求相近的农民统一前往目的地。同时政府可以简化疫情管制通行证审批程序,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外出便利。

  (二)经营性收入方面的措施建议

  4.17%的农民抓住了风口, 在疫情期间通过卖口罩等防疫物品来增加自身收入, 该比例与疫情对农民收入影响为正的人数比例分布大致相符。

  25%的农民认为是交通管制,暂停营业导致其收入减少, 27.08%的农民表示疫情期间客流量减少导致旅游收入降低, 12.5%的农民认为是农产品销路受阻导致其收入减少。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政府通过采取交通管制等措施来控制疫情传播,将受灾范围最小化,该措施在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经济影响。对于自主经营者,政府可以适当减免租金和税收, 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一类农民的生产成本,从而减轻经营压力。低风险地区对于疫情防控的命令不能层层加码,而要给予民众信心,让他们敢于出门消费,从而增加自主经营者的客流量。疫情期间,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民的财政支持,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实行支持价格政策,对农户实行收入补贴政策。 政府还应该建立临时性农业经营主体保护政策的“绿色通道”,即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对于由乡镇政府担保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先享受政策,待事后再补程序。 农民自身要学会顺应互联网时代,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电商平台等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电商业务,通过网络直播或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方式,多渠道稳定收入来源,提升经营性收入。 疫情防控带来的交通障碍使得部分农民农产品销售停滞,无法为来年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的资金,还需要金融机构配合政府相关政策,给予农业资金信贷方面的支持,以补贴和政策性信贷引导龙头企业帮助农户, 带动农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三)财务性收入方面的措施建议

  25%的人表示自己因为土地转租或承包使收入增加。 农民因为外出务工增多或者是年龄增加劳动力下降, 导致农田闲置。为应对此种情况,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农村合作社等形式承包农民的闲置土地,付给农民租金或者分红,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25%的人表示由于租房人数减少,导致相关收入降低。 由于疫情期间交通管制,人员流动减少,返乡异地工作人员未能及时返岗,租房需求大幅下降。 政府可以联合相关中介,调查整合闲置出租房屋信息,联系集体返回工作地点的人员,针对不同租房需求安排出租房,提高出租效率。

  50%的人表示因为经济不景气导致自身收入减少。 疫情期间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市场不景气,且农民群体理财知识相对匮乏,财务收入途径有限,导致相关财务收入减少。

  农村居民要破除旧思想,转变自身观念,抓住机遇,学会顺应互联网时代热潮,合理配置家庭资产,通过网络等手段,了解新型投资理财工具,多方面进行投资,增加非农收入,提升收入来源。

  (四)转移性收入方面的措施建议

  80%的农民因为获得了政府救助而导致收入增加。 政府需要针对疫情设立专项救助资金,通过发放低保、救济金等方式帮助贫困家庭。 20%的农民因为被减免了房租而减弱了疫情对其经济的负面影响。 减免房租较为直接的方式有效缓解了疫情对农村居民收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