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食品类企业工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化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1-04-19
简要:摘 要:以我国食品类企业工人教育程度为研究对象,从完全信息和贝叶斯均衡视角对食品类企业工人受教育的影响和主体选择进行理论逻辑探讨,在建立相关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得出:教

  摘 要:以我国食品类企业工人教育程度为研究对象,从完全信息和贝叶斯均衡视角对食品类企业工人受教育的影响和主体选择进行理论逻辑探讨,在建立相关假设条件的情况下得出: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工人工资的水平,低能力者会模仿高能力者选择受教育程度,进而提升自身工资,但选择高等教育的策略并不能完全为低能力者带来合适的收益。文章综合分析了贝叶斯均衡条件下工人及企业管理者依照接受教育的高低程度所提出的“优劣”策略。

食品类企业工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化研究

  本文源自韩宗霖,造纸装备及材料 发表时间:2021-04-13《造纸装备及材料》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3-1535/T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材料产品及专利介绍、近期造纸装备、材料项目简讯等。

  关键词:食品类企业工人;教育程度;贝叶斯均衡;工资水平

  作为世界食品类生产与贸易大国,中国食品类产品的出口量稳居世界前列。文章主要从理论逻辑视角理论探讨食品类企业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及其对工资方面的影响。

  1 假设条件

  为方便文章的研究,对食品类企业的假设主要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对于外部环境的考察和影响将不做讨论。

  (1) 假定食品类企业作为主体,不受外来生产者和本区域其他同业的恶性竞争,即市场环境良好。

  (2)假定工人群体有两类,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且假定两类群体都有除正常收入之外的资金承担自身的教育支出。

  (3)假定无论能力高者还是能力低者,都具备理性的判断能力,从利己的角度出发,当观察到周围群体和环境发生变化时,都会选择做出对自身有利的最优决策。

  (4)假定当前食品类企业有两类群体,能力高的群体(H)和能力低的群体(L),H 群体在体系中占据的比例为正数,如果全部群体都是能力低者,将无法进行不完全信息静态(动态)博弈的比较和分析。假定工人在投资方面,除了正常的生活支出,还留有一部分收入可以负担教育投入,这部分的教育投入可以转化为劳动力,帮助工人获得更高的报酬。假定能力高的工人在工作 X 年后所付出的教育成本为 EH(X ),而能力低者在工作 X 年后所付出的教育成本为 EL(X ),基于利己的角度,在 X 年后(X > 0),高能力者的教育成本要低于低能力者的教育成本,即 EH(X ) < EL (X )。

  (5)工人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具有效用,对应最后的企业生产能力,假设能力高的工人在受过 X 年教育后的边际产量为 MRPH(X ),低能力的工人在受过 X 年教育后的边际产量为 MRPL(X ),假设当 X =0 时,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的边际产量为 0,受教育程度具有连续性和可导性,而当 X > 0 时,MRPH(X ) > MRPL(X )。其中,能力高者对应的边际产量要高于能力低者对应的边际产量,并且教育对于能力高者产生的效用要高于能力低者的。另外,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在食品类企业中工作年限越长,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就越高,其边际产量也会出现递增规律,因此可以假设食品类企业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的边际产量曲线图线性函数。

  (6)假定食品类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工作年限判定工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通过工作时间长短判定食品类企业工人的绩效工资。

  (7)假定企业所处的环境为完全信息动态空间,在此空间内,每个企业都可以通过观察其他企业的工资投入成本,以此确定自身雇员的工资。在完全信息竞争市场中,所有食品类企业对工人发放的工资都是劳动边际产量的工资,否则企业员工会因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选择跳槽,在该种环境和模式下,工人所处的环境和氛围由周围市场环境决定,对于食品类企业和工人而言也相对稳定,但仍存在动态变化。

  2 分析过程

  2.1 教育水平对工人工资的影响

  食品类企业管理者会通过观察工人的教育水平判定工人的能力,也会因此决定工人的工资,其中 X 代表工人工作的年份,W 代表工人取得的工资,随着工人工作年份的增加,工人取得工资也随之增加。设定 WH(X ) 表示能力高者的工资,设定 WL(X ) 表示能力低者的工资,在工人角度,工人会选择效益最大化,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将分别选择不同 X 以使效用最大化,能力高者为 WH(X )-EH(X ),能力低者为 WL(X )-EL(X ),构建图形如图 1 所示。

  WH(X ) 表示随着 X 增加能力高者的工资变化的线性变化,WL(X ) 表示随着 X 的增加能力低者的工资变化的线性变化,能力高者的工资增加速度要高于能力低者的工资增加速度。H 曲线和 L 曲线分别表示能力高者和能力低者的工资无差异曲线,食品类企业管理者与能力高者(能力低者)会选择工资曲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切点,因为其他任何位置的工资都不能使食品类企业管理者或工人其中一方满意,由此得出:能力高者最佳支付区间为 (X 3,c),能力低者的最佳支付曲线为 (X 1,c)。即便是将能力低者的工资水平提高,并选择与能力高者相同的工资无差异曲线(即选择相同的教育条件),其最佳支付区间 (X 2,b) 依然小于能力高者的支付区间。由此可以得出:(1)能力低者模仿能力高者,并选择和其相同的教育水平,也无法超过能力高者的工资水平;(2)能力高者会在达到工资曲线 c 点时,使自身的效用值最大化,这使得能力低者无法进行模仿。

  2.2 贝叶斯均衡条件下工人工资的变化程度

  假定食品类企业的工人可能以概率 ε 具有高能力 AH,以概率 1-ε 具有低能力 AL,工人了解自身的能力,食品类企业管理者不了解工人的能力,但工人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教育水平迷惑企业管理者,成为一名模仿者,这样概率为 1-ε 的低能力者能以假乱真,拿到更好的工资水平。

  首先,文章从理论分析以假乱真的可行性。能力为 A 的工人获得高等教育(如在职研究生或者一级工程师等)的成本付出为 EA,那么在成本付出上,低能力者的成本付出要远远高于高能力者的成本付出。假定工人的工资等于自身的期望边际产量,能力为 A 的期望边际产量要么为 MRPH(X ),要么为 MRPL(X ),并不会因高等教育的出现而提高自身的生产能力,因此对于工人而言,教育可以作为食品类企业管理者的甄别方式,使得管理者能根据贝叶斯法则判定谁是高能力者工人。

  其次,假定 EL 指事件“食品类企业工人选择一般教育模式”,EH 指事件“食品类企业工人选择高等教育模式”,将 WL 和 W 作为低能力者和高能力者的工资,那么工人的工资为

  式 中: 表示在 EK(K =L ,H )条件下 AH 发生的可能性(条件概率),同理, 表示在 EK(K =L ,H ) 条件下 AL 发生的可能性(条件概率),进而讨论以下几种情况。

  (1)尽管教育在事实上不能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但是工人仍然可以通过接受教育给食品类企业管理者以高能力的假象,这样食品类企业管理者会给低能力者较高的工资水平。其中,。假定存在某个工人的能力 M 满足:

  若 AH > AL+EM,高能力者更愿意选择 EH,而不是选择 EL,通过此方式来显示其能力;若 AL+EM > AH,说明低能力者更愿意选择 EL,而不会选择 EH 显示自己具备高能力,因为加上其教育成本已经高于高能力者所获得的工资,但按照无差异曲线,其取得的工资水平与高能力者的工资水平一致,对于低能力者来说,选择与自身不相符的教育成本显然是劣策略。

  (2)假定食品类企业工人以低概率ρ 得到免费的 EH,此时P(EH)=ρ> 0,那么不管能力高低,获得免费EH 的概率一致,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都会选择 EH,进而获得 WH,当 时,没有工人愿意承认自己是低能力者。

  (3)若食品类企业管理者无视教育水平,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选择一般教育模式,即E(AH)=E(AL)=EL,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具有相同的工资待遇,即WH=WL=ε× AH+(1-ε)×AL,并且 ,说明企业管理者无视受教育程度,那么无论高能力工人还是低能力工人,都会选择一般教育模式。

  3 结论

  此研究从食品类企业工人的受教育差异化入手,探讨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最优策略的选择问题,充分揭示了在不同限制条件下,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选择教育结果的情况,并针对食品类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作出分析,基于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低能力者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水平,进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是在初期模仿高能力者做高等教育的尝试;

  (2)高能力者应实时地参与到高等教育的学习中,不断提升能力水平,进而提高工资和在企业中的地位;

  (3)食品类企业管理者应从多个角度分析低能力者和高能力者并综合评判,受教育程度只能作为其中一项,只有公正地看待工人的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