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医学期刊征稿儿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6-08-30
简要:不良事件可以是任何未预期或不适的症状、体征、疾病或可能导致身体伤害,暂时地与药物或医疗器械有关联,但不一定与药物或医疗器械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本文是一篇 医学期刊征稿

  不良事件可以是任何未预期或不适的症状、体征、疾病或可能导致身体伤害,暂时地与药物或医疗器械有关联,但不一定与药物或医疗器械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本文是一篇医学期刊征稿范文,主要论述了儿科病房护理不良事件原因。

医学期刊征稿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儿科病房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对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总结出现的原因。结果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主要的原因为护理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健康宣教缺乏等。同时,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管理和护理人员培训,加强对患儿的健康宣教等工作。

  关键词:儿科,护理,不良事件,防范措施

  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病房,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49例,通过对儿科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病房自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发生的49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类、归纳,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本院儿科病房共有护士15名,护士职称情况见表1。

  1.2方法

  首先,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护理部科护士长任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并选择4名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护士作为组员,以回顾分析方法对我科发生的49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利用卡方检验进行计算,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以来我科共有49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1分类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见表2。其中,核心制度未落实发生率(28.57%)显著高于其他各类事件的发生率。2.24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见表3。工作年限<4年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护士,与其他护士年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3.1.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因素(1)年轻护士多、职称低,责任心差、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淡薄。我科工作1~4年的年轻护士占全科护士的87%,法律意识淡漠,安全防范意识不强;(2)部分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和查对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等核心制度,导致执行医嘱错误、打错针,用错药;思考问题及工作方式简单,缺乏慎独精神,不按时巡视,患儿出现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发现;(3)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易发生输液外渗。尤其是使用20%甘露醇、高渗糖、10%葡萄糖酸钙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4)护理技术水平低、静脉穿刺技术不成熟,不能做到一针见血,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调查表明,患儿家长对患儿输液安全需求占首位的是担心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1]。3.1.2管理因素(1)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护士长对于护理质量缺乏严密监控,管理不到位;(2)护士严重不足,护患比例不当。我科实有床位42张,护士15人,春冬季小儿发病高峰期存在加床情况,年收治病人数达3500人次,每年都有1~2人请婚假、产假,使得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人员的精力体力长期超负荷运转失衡,工作质量下降;(3)对优质护理服务认识不够,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欠缺缺乏与患儿及家长有效沟通;(4)安全用药流程与管理问题。小儿用药剂量小,新药品不断推出,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5)仪器设备使用管理问题。仪器设备流程掌握不熟练,例如使用微量注射泵时速度设置调节不正确,导致泵控失速;将注射器与注射泵连接之后未启动开关,以至于药物没有按时输入;在推注过程中如发生药物外渗,微泵的报警系统不会反映,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导致不良后果。3.1.3健康宣教不到位(1)家长在输液为哄小孩安静不哭闹,带小孩到室外走动,易发生意外;另有家长擅自调节输液速度;静脉留置针使用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时有脱管拔管现象发生;(2)患儿年龄小,缺乏安全观念,自控能力差且好动。好动不配合,容易造成针头脱落或输液外渗,随时可能将输液针抓出,造成管路脱出;床档安放不及时,翻身、翻越时易发生坠床,走路不稳发生跌倒;打破热水瓶造成烫伤;误服异物、误吸等。

  3.2防范措施

  3.2.1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1)加强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每年对全科护士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3~4次,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提高责任心;(2)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并落实。按照能级护士培训目标,制定相应的培训与考核计划,制定能级护士培训手册[2],内容包括:护理核心制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疾病知识、护理技术操作等,突出重点,注意理论和实践技能要有机结合[3]。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水平提高。配制药物安排严谨负责的护士负责,核对一个执行一个,配制完成双人查对无误签名。为患儿用药前后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三查七对制度”,保证用药的准确性。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分级护理制度,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3)输注高危药物时,及时更换新的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注射部位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推广静脉留置针技术,极大减少了因反复穿刺、患儿不配合而造成的液体渗漏等不良事件;(4)熟练掌握儿科输液穿刺技巧,如静脉血管的选取、进针角度及时机的选取、进针速度、穿刺成功的判断标准、穿刺成功后针头的固定等;定期在护理人员之间开展穿刺经验交流活动,减少由于技术不熟练造成的安全隐患。头皮静脉输液时局部固定后,在用无纺透气长胶布围绕头部缠一圈,也可戴上弹力网套;手背及手、脚腕部输液可用小夹板,上下两条长胶布缠绕固定,可有效的防止针头脱落;(5)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加强药品知识培训。设立儿科常用药物、新药说明专用本。要求护士人人掌握本科常用药物剂量、规格、用法、剂型,增强患儿用药安全性[4];(6)建立医疗护理器械操作流程手册,仪器设备挂有三卡:①简单明了的操作流程图;②使用记录;③责任者。定期对护理人员培训考核,使护理人员都能掌握器械设备的性能、参数调节、连接、维护,熟练掌握医疗器械的操作流程及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不良事件,从而提高警惕,防止再次发生。3.2.2加强管理(1)护理管理中执行PDCA循环,建立科室护理安全小组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及流程,建立护理安全查房制度,护士长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检查环节。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对潜在隐患进行妥善处理;(2)增加人力资源,报护理部增加护士至18人。根据各季节各时段护理工作量存在差异,调整班次及作息时间,加强节假日、连班、夜班的护理人力配置,降低因人力资源不足引起的不良事件;(3)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5],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提高护士的责任意识。小患儿入院责任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介绍医院住院须知,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真正形成护患双方的沟通与理解。3.2.3有效的健康宣教小儿输液时交待相关知识,制作静脉输液治疗手册,分发给家长阅读。主要内容有输液治疗、静脉留置针注意事项、输液外渗及静脉炎的临床表现等,告知家长避免用力拉输液钩和输液管;向家长讲解儿科常见症状的护理,如发热的护理、呕吐的护理、腹泻的护理、热惊厥的紧急处理、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等。使患儿家长对孩子所患疾病、所用药物有一定的认知了解,使其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心理预期,有效减少了因健康宣教不到位而引发护理不良事件。一孩一陪护,随手拉好床档。妥善放置热水瓶及其他盛热水的用物。及时提醒家长,不给患儿玩硬币、小玩具,不给患儿吃瓜子、花生、带骨头、带果核的食物[6]。小婴儿喂养后抬高头部,偏向一侧。总之,防止儿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需要提高护士责任心、专业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和严格管理、加强培训力度及有效的健康宣教等。
  优秀医学期刊推荐:《中华全科医学》(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国家级医学专业期刊。刊物宗旨:宣传全科医学知识,传播全科医学技术、方法及全科医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网络;开拓研究领域,介绍研究成果和学术成就,促进全科医学信息的传播和学术交流,繁荣和发展全科医学事业。刊物主要面向基层广大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广大师生,以及从事全科医学基础、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