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论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是各学科中教学、学习难度较高的一门学科。特别进入高中后,各种怪异的数学符号,各种严密的数学语言,加之抽象而连贯,使得许多学生学而生畏,畏而生厌,从而导致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蒙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根本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学习兴趣的浓厚,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下面我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 创设教学情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能激发在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更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这种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习,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高中学生的理性认识不是很强,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声、像、情、文、图并茂。例如,在讲授“三角函数的性质”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来进行动画演示,这样课前就让学生对这节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都异常高涨。
二、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知最牢靠和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经常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如果数学教学中能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引入,和学生的这些知识作类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上必修2的空间立体几何,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物做几何模型,既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上课时拿着学生自己做的模型讲课,既生动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总之要根据所教内容去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而不是一成不变地采用同一模式。
三、化抽象为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数学理论的表述往往是抽象的,致使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数学,从而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就会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理解得透彻。 “一切数学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比如在讲必修5仰角和俯角时,可以让学生抬头看楼房和在楼顶低头看楼底的方法去体会仰角和俯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就在你身边。数学的形象化就是让数学的知识点取之于生活。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怎样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我们老师经常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第一,根据知识背景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发展;第二,让学生学会调用生活经验,在创造中学数学,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第三,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能力;第四,给数学找个“原型”,把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模型。使学生“课内有所学、课外有所用”,“课外见闻、课内升华”。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利用“数学美”,让学生了解数学中的美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能启迪人的心灵,引起精神的升华。通常说的美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而数学美结合了自然美和科学美,它是自然美的客观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领域中的数学美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如注意发掘和利用,可以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只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会敢说敢问,才能真正培养出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将课堂教学过程生动化、趣味化,建立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条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