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在世界发展局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都步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由于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发展的差异,在思想和文化方面更是有着较大的不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与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愈发密切,我国在各个国家设立孔子学院以传播中国文化、引导世界人民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走进中国,了解中华文化、学习中华传统、体会中华底蕴。在这一过程中,少不了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宗教的碰撞,而这之间穿插的正是非语言交际的相关内容。语言表达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都能够通过非语言交际的方式进行传达,那么,研究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就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真正做好高效、得体的跨文化交际,才能够实现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对外汉语教育;应用;提升策略
一、非语言交际概述
(一)非语言交际的定义
与文字信息不同,语言信息能够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情感和目的,相较于文字信息,语言信息传播和回应速度极快,这就极大地方便了交际双方,提升了交际双方的交际体验。与语言交际系统相對的是非语言交际系统,非语言交际在人类发展历史上几乎与语言交际处于同等地位,指的是除了语言之外的所有交际手段,其中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发型,化妆,等等。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正确利用和把握非语言交际的手段,减少因文化不同而造成的误解,结合语言交际,正确、直观地讲解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非语言交际的分类
体态语是指通过一系列肢体动作来达到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目的的一种手段,主要包括眼神交流,体态姿势和面部表情等,在我们同他人交际的过程中,交际的手段并不限于语言文字,而是体现在我们与对方交际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体态语所表达出来的信息,以及他人所想表达的信息,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国际汉语教育者要在立足本国文化的同时,深刻把握和了解他国文化,并且对于学生心理也有一定的把握,在授课过程中表现出亲和活跃的状态都能够为授课效果增光添彩,使得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最大化。
副语言又被称作为伴随语言,指的是伴随语言信息发出的相关,没有固定语义的语意形式的声音,包括语音的音高,音量,音质,语速,语调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我国古代文化对于语言的表达都有着极高的要求,不同场合,不同状态下所应用的语言状态也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品读经典文章时,要求的抑扬顿挫就是对语言的应用,那么在国际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语言、语义的表达,控制合适的音高,音量,语速,语调,调整授课过程中文字解读的抑扬顿挫,在保证学生能够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同时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客体语指的是交际主体在交际过程中处在的状态,如整体服装搭配、服饰点缀、妆容、气味、字迹等,都是能够从侧面反映出交际主体状态的相关因素。课客体语是交际主体在交际过程中能够控制的一个指标,对于客体语的关注与修饰,能够为交际主体在交际过程中增色不少,得体的妆容,大方的服饰搭配,浓淡适宜的气味,端正的字体等都能够为交际主体打造出更好的形象,从而促进交际双方的交流。
环境语指的是包括时间,空间,环境方面的因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特性的反射,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交际中有很明显的体现,就个人空间这一话题而言,中国人对于隐私的保护观念较为淡薄,人与人之间氛围亲近融洽,但是在西方人看来,个人领域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独立人格,并且个人隐私受到极大的重视和保护,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环境与的把握,注重与学生之间的隐私与距离,在达到在保证教学效果的同时,不能够侵犯学生个人隐私,或造成其他超出环境语之外的行为,致使学生对于对外汉语的学习失去兴趣。
二、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使用原则
1.直观性原则
非语言交际包含多个方面,没有语言和文字那么直观,往往需要信息接收者对交际主体的非语言交际信息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要遵循直观性原则,不应该将非语言交际手段运用地过于繁琐和花哨,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信息进行接收,也不利于教师传达信息,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延误教学进程。
2.多样性原则
其次,非语言交际也应该遵循多样性原则,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的丰富,既有肢体语言和表情也有服饰搭配和妆容,还有文化大环境下的各个文化禁忌,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多样性原则,积极利用多种非语言交际手段展示课堂内容,争取与学生达成共识,站在学生的角度,利用多样化、丰富化非语言交际方式达到课堂讲授效果最大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出现的问题
1.文化差异大,教师教学方式缺乏变通。
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面向的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段,不同宗教信仰的学生,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与世界上各个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传统,那么当中华传统文化遇到国家国外文化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面对这样的局面,对外汉语教师很难由于知识的匮乏,对当地文化和传统的不了解,以及对学生心理把握的不到位,很难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进行讲授,而是机械地以传统方式进行交际,那么由于语言系统的不同,国外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对于语言的领悟能力是较差的,容易产生误解和偏差,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地以非语言交际的方式进行引导和介绍,而不是以机械的传统方式进行讲授,对外汉语教师没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好奇心,很大程度上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2.缺乏规范
对外汉语教学遍布世界各地,面对的受众群体较为复杂,并且由于非语言交际其本身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导致了对外汉语教师在非语言交际手段运用的过程中,没有规范的形式和规范的原则,进一步造成了对外汉语教师学校果不佳,学生接受内容繁杂无序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长安,杨嘉宁.中国日语学习者非语言交际能力多维评价体系探索[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1(04).
推荐阅读:汉语言文学对传统茶文化的影响研究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