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高二年级的中职语文教学,着重阐述了拓展教学实施的缘起,主题活动、情境模拟、比较阅读、口语强化四个角度设计拓展教学的过程、成效,以及拓展教学实施过程应掌握的三大原则,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利用拓展环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体现语文的职教特色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占有”转向“生存”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拓展
中职语文的课堂上不仅要品读语文之味,还要学做文、学做人,尤其是要学做一个新型职场人。而若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诸多功能,笔者认为,可以借力于课堂内外的拓展环节。语文课堂拓展教学是在立足文本的前提下,由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教学环节。作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一个部分,拓展教学在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缘起:关注学生期望,提高课堂效率,引领走向“生存”
学生的发展需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学大纲则是课程设计的指导性纲要。基于此认识,笔者有了研究拓展设计的最初动因。
高二新学期刚开始,在一次面向两个不同专业学生的语文学习期望小调查中,笔者发现,参与调查的69名学生中高达78.3%的人表示他们期望的课堂是生动、轻松和活跃的,6.5%的学生希望课堂中多些互动,4.3%的学生渴望有较多的实践活动;32.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语文学习上感到最无力的是写作,19.6%的学生认为是文言文,还有约10.7%的学生认为阅读是最困难的;因而,约三分之一的学生期望能在高二的语文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21.7%的学生则希望在文言文阅读上有所进步。具体情况见下图:
这份小调查显示出所任教学生语文学习的部分特点:
(一)适应宽松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偏爱对话式、活动型课堂教学
这些学生在初中时就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差等而对文化课学习缺乏兴趣,进入职高后,实操课的相对自由造成他们对语文课也有相同的期望,希望是轻松活跃的、充满互动或实践活动的。
(二)惧怕写作,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缺失,独立思考能力低下
虽然我市自2011年即对中职语文写作评价有了较大的变革,但未能广泛地改变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长期的固化的接受式教育让这些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而思维的逻辑水平和深刻性也止步于初中阶段。
(三)阅读技能不足,阅读范围有限
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改革学生调研报告(杭州)》(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2013)显示,“认为阅读是或者基本上是一种享受的同学高达96%”①,这充分说明我市中职生“在本能上是喜欢阅读的”②,但是,学生的阅读范围偏狭,往往集中在通俗的网络小说或休闲杂志等,这点在笔者与学生平时的谈话中也有相同感触。阅读技能水平决定了阅读内容和范围,所以老师推荐的并不是学生喜欢的,教师推荐的阅读内容对阅读技能的要求明显更高。
这些特点的存在为教学拓展的设计提供了深刻的启发和有力的支持。
同时,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③,教学上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搜集相关职业信息的能力,从阅读中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培养职业意识”④,然而,这份大纲同时又规定职业模块的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这点正是促进笔者着力于思考拓展设计又一原因。
美籍德裔学者弗洛姆将人的生存方式分为两种:占有(having)或者生存(being)。重占有的人只是努力占有各种物,包括财物、权力、知识等等,而重生存的人则会在“心中充满欢乐和创造性地去发挥自己的能力以及与世界融为一体”⑤。在学习上,学生仅仅掌握一定数量的知识,拥有一定数量的“文化财产”是远远不够的,他还必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以“增强对一个人的自我、对他人、对我们周围世界之实在的认识能力”⑥,这一任务,在语文教学上,是不是可以通过课堂拓展来初步达成呢?
无论是理论认识还是实际反馈,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到大纲的具体规定,都反映出中职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拓展设计的积极意义,有力促成了这项研究的实施。
二、实施:设计丰富拓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行为,进而推动了教学的形式和环节的改进,以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多元化的设计,才能促成学生多元化的发展。在教学中,笔者及同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拓展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基于职业道德培养的主题活动拓展设计
语文课有别于思想品德课,但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渗透进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点如果放在拓展环节展开,既不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文学本质,又能做到职业道德教育的潜移默化。
小说《青龙偃月刀》用传说中关公的大刀来形容乡下剃头匠何爹高超的手艺,但这一传统手艺在时代大潮中不可逆转地行将没落,通过为何爹招徒设计宣传海报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感受向何爹一样坚守岗位的传统服务业人员的职业操守。设计如下:
第一课时
1.“传说”导入新课
(1)青龙偃月刀的传说
(2)导学问题反馈:关公赞语“看”何爹
学生初读文本,探究关公赞语中折射出的何爹特质,初步感受何爹形象。
2.“话题”引领探究
探究问题一:何爹愿意招徒弟吗?
学生根据课文,表述观点并以文本中的相关信息予以佐证。
探究问题二:何爹能招到徒弟吗?
……
3.“拓展”加深体验——我为何爹做宣传
请学生为“何爹招徒”制作宣传海报。
宣传什么?学生在确定宣传语、设计宣传图片的过程中感受到何爹的“刀技”和“人品”是宣传重点,从而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位坚守岗位、技术精湛、服务人性化的剃头师傅,在对这一“技”一“品”的宣传策划中无形地受到职业道德教育的熏陶。
(二)基于认识职场生活的情境模拟拓展设计
对于大多数中职生来说,高二这一年是从专业理论学习走向实践的过渡期,专业课上理实结合,论文范文实操性学习占比逐步增大,为高三实习毕业工作做好铺垫。语文课堂也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机会让学生初试职场生活,获得更多的先知性体验。
例如在学习《列车上的偶然相遇》(阿历克斯·哈利)一文时,文中好学上进的“父亲”面临失学的危机,无奈之下去列车上当临时服务员,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清晨两点钟,车厢内拥挤闷热,忠于职守的父亲穿着白色的工作服,仍在颠簸的车厢里缓缓巡回。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子叫住了他,他说他与妻子都无法入睡,想要一杯热牛奶。父亲不一会儿就在银色的托盘里放了两杯热牛奶与餐巾,穿过拥挤的车厢,极为规范地端到这位男子面前。”
笔者设计的拓展环节是角色扮演,请学生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再现西蒙(文中的父亲)在列车上为那位先生(后来无偿资助父亲的博西先生)送牛奶的情景。学生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原文精神,特别是上文加点字的提示,搜集并整合相关信息——时间、地点、环境、父亲的动作和神态等,加上自己创造性地想象、联想,模拟服务情景。通过角色扮演,课堂氛围明显活跃,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父亲”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规范服务对他获得资助的决定意义,而且在这样的亲身体验中更加有效地促进对职场的认知,书本知识得到了有效地延伸,文字被创造性地表现出来,学生对知识不仅仅是占有,更是向弗洛姆所说的“生存”方式迈出了可贵的一小步。
小编推荐优秀教育期刊 《教师博览》教师论文发表刊物
《教师博览》(月刊)创刊于,是由江西教育期刊社主办的全国惟一一份面向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文摘期刊。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