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课程思政理念,非思政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恰当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功能。这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不谋而合。地理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分析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程思政;地理教学
習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政教育不仅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对中学生来说更加重要。中学生的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抓好这个关键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就课程思政理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落实展开论述。
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所面临的问题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联系密切,在思政教育方面具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方式多样、教育影响深远等特点。但是在实际中学地理教学中,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
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主要任务是传授地理学科的知识,而思政教育是学校领导和政治教师的责任,跟地理教师没有多大关系。虽然地理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可以结合思政教育,但部分地理教师由于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将思政教育与地理知识教育截然分开,使得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足
地理学科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学地理课堂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的主阵地。有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度不够,不重视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背后的思政元素,只顾采用讲授法和PPT展示法教学教材内容,让学生单纯学教材、背教材,如此课程思政理念难以得到有效落实。
(三)评价方式存在不足
部分中学地理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地理学科的思政教育价值,也在教学中渗透了思政教育,但是由于现行的学生评价方式仍然以学生的分数、升学率为主要评价标准,因此对于课程思政理念在教学中的落实不够重视。没有评价就没有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改进。课程思政理念没有融入评价环节,导致思政教育很难渗透到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学生评价侧重考试分数,使得学生也注重考试成绩,通过做各种习题、报各种培优班来提高考试成绩。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得不到师生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理念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增强课程思政意识
地理教师是地理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政教育的实施者。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地理教师是保证思政教育渗透和落实到地理课堂的关键因素。因此,地理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课程思政意识。正所谓“育人者,先育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中学地理教师要以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为指引,将思政教育融入平时的地理教学设计和实施之中。那么,地理教师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并增强课程思政意识呢?
1.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动向
地理学科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中学地理教师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教书匠”,要更多地关注社会的发展动向,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与地理学有关的政策、理念等,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向学生展示地理学科与社会的关系,真正地做到融思政入地理、融地理入社会,具备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
2.深入学习
教师要深入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中的思政元素,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展示地理学研究的独特视角,同时也要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和决议,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传道者必先明道、信道。地理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较强的课程思政意识,才能在地理教学中自觉开展思政教育。
(二)注重地理教材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性。地理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也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地理教师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人文等方面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们的国家,引导学生理解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师要注重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地理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以生态和发展等问题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等,将资源环境教育与品德养成教育相结合,致力于将每一位学生培养成“负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例如,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相关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少、时空分布不均等特点,还进一步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清我国的国情,并对学生进行保护和节约资源的教育。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把握好课程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推荐阅读:地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分析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