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特殊儿童的关注越来越多。随着融合教育实践的逐步深入,更多专业人士意识到早期家庭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特殊儿童的家庭中心干预模式的研究不断发展。而家庭干预模式下亲子关系问题又是其中的重点,亲子关系的好坏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行为与性格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给特殊儿童提供心理安全环境和促进社会性发展。因此,为特殊需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以构建良好亲子关系,采取有效干预策略解决亲子关系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在融合教育下家庭干预模式的大背景下,具体研究亲子关系对特殊儿童的影响与发展。
【关键词】特殊儿童;亲子关系;干预策略
一、特殊儿童親子关系问题现状
1.父母强大的心理危机,亲子关系氛围压抑。
特殊儿童的父母经历更多的心理压力挑战, 一份针对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 患儿的父母有明显的焦虑、抑郁、躯体化、敌对等情况存在, 普遍担心孩子的病情状况、康复时间及程度, 对今后生活、前途等问题存在担忧, 导致焦虑、紧张、恐惧等情况出现。因此, 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压力一旦得不到释放, 会对亲子关系带来不利影响。亲子关系在父母的心理压力巨大的情况下,更容易爆发家庭关系大战。比如父母与孩子的不理解,带着差异的眼光对待自己的孩子,便会产生遗弃孩子的心理想法,进而亲子关系问题加剧。
2.亲子关系问题父亲心理承受能力高,母亲的亲子接纳程度高。
在调查中发现,母亲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等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父亲,母亲心里压力承受能力却比父亲小,父亲较快能够抛开情绪,进入理性思考的状态,从而缓解情绪上心理压力。然而母亲尽管心理压力比较大,但对于自己的孩子,关爱依旧大于对缺陷的偏见,所以能够较快的接纳自己孩子,而父亲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度明显比母亲低
3.当前早期干预现状不佳。
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主要是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各项专业服务,即早期鉴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针对其特殊需要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以及家长育儿指导等综合性服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特殊儿童恢复正常以便接受正常教育或者尽可能少的接受特殊教育。我国的早期干预主要为家庭干预模式、机构中心模式以及家庭与机构相结合的多中心模式。目前,对于特殊儿童的干预情况不容乐观,干预理论的缺乏、专业人员的缺乏、资金以及设备不充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着特殊儿童的家庭干预情况改善。
二、特殊儿童亲子关系干预策略
1.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父母亲子接纳以及儿童自我接纳。
父母面对孩子的差异不应该一直沉浸在情绪里,陷入情绪阶段与心理矛盾不能自拔,这样的行为对家庭以及亲子关系的建设都是不利的。所以父母应该转变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接纳自己的孩子。在亲子接纳上对孩子思想、行为、情感等方面多用心,并且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孩子,表现出对孩子的爱与认可,为促使孩子进步、改进孩子生活环境对自身行为和生活习惯的调整。这不仅对于特殊儿童的自信心建立以及性格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特殊儿童的生活质量改善。另外,特殊儿童对自身的认可与自我接纳在特殊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为重要。特殊儿童的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打开心结,正确看待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不仅包括态度上认可自己,同时包含自己应根据自身特点采取积极的适应性行为,最终达到自我完善的效果。
2.对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技能培训
父母的教育技能决定家庭教育的成效, 如果家里的特殊儿童遇到突发情况,父母没有办法解决,一方面增加了与孩子的互动隔阂,另一方面,特殊儿童也可能陷入突发危险之中。因此需要向父母传授特殊儿童教育与干预的关键技能。而目前, 家长普遍需要掌握的家庭教育技能有:生态评估技能、搜集和分析儿童各种信息的技能、依儿童发展阶段选择和调整安置方式及教育内容的技能、自主创设教育活动的技能、儿童家庭行为管理的技能、与儿童沟通互动的技能、家庭资源的利用与教育环境设计的技能、社区/社会资源利用技能、对儿童生涯规划的技能等等。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父母心理承受能力。
良好的心态是处理好事情的关键,在对待家庭里的特殊孩子,心态便更加重要了。面对自己孩子残疾的现实,特殊儿童父母不可避免地存在身心压力,并可能长期伴有焦虑、抑郁、负罪感等情绪问题。这势必影响父母的生活和发展、家庭生活的和谐稳定以及特殊儿童的有效教育。对特殊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调适其心理、提高其心理素质,锻炼内心强大的重要途径。在父母掌握良好的心理知识与技巧的情况下,能够言传身教的影响到自己的孩子行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缺陷,对减少儿童心理问题上也有帮助。
4.加强亲子互动以及共同体验的愉悦感的培养
亲子互动能够促进父母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建立更亲近的关系。比如通过设计适合特殊儿童家庭亲子互动游戏,来对特殊儿童进行感觉运动训练,社会情感经历, 动机、感觉统合和社会技能的提升训练。通过这样的方式也丰富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弥补了直接教导的不足。父母共同参与的亲子互动也能增强双方互动的愉悦感,因为亲子关系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双向互动过程, 儿童的情绪会影响父母的情绪, 父母的情绪也会影响儿童的情绪, 任何一方情绪消极体验都会直接影响到亲子互动的效果。因此, 在亲子关系早期干预中需要强调亲子双方都能体验愉悦感。以这样的方式会有利于调动特殊儿童的积极性,促进亲自子关系的问题解决。
【参考文献】
[1]孙静雯.家庭中心模式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7(22):69-73.
[2]姚丹,颜晓燕,裴殿玲.试论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J].儿童发展研究,2012(03):1-3+15.
[3]张英琴,赵俊萍.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早期亲子关系干预[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03):39-41.
[4]台湾地区在家教育特殊教育服务概况及启示[J].董玮倩,昝飞.基础教育. 2011(04).
[5]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在全纳教育中的角色[J].彭燕.现代教育管理.2010(09)
[6]刘胜林.听觉障碍儿童的家庭应对和以家庭为中心的早期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9-24.
[7]杨海花,杨中枢.我国近十年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2):128-134.
推荐阅读:《现代特殊教育》(月刊)创办于1992年,系原国家教委、中国残联委托原江苏省教委主办的特殊教育专业期刊,现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