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MBA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7-12-04
简要:现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MBA教育改革体制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此,很多的MBA人才培养院校为适应时代要求,也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山东财经大学自设立

  现阶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MBA教育改革体制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为此,很多的MBA人才培养院校为适应时代要求,也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山东财经大学自设立MBA学院以来,不断思考探索,逐步打造出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我国MBA教育特别是地方高校MBA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指导建议,也为社会培养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职业胜任力,MBA课程体系,山东财经大学

  一、职业胜任力: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

  职业胜任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eClelland(1973)提出的。胜任力概念一般是针对特定的工作情景而言的,因此也可以称为职业胜任力[1]。从此,胜任力问题便引起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构建了各种各样的胜任力模型。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传播,国内研究者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胜任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运用胜任力模型来招聘选拔、评估考核管理人才。世界500强企业大都采用了胜任力模型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工具。

  在这种趋势下,培养管理人才的MBA教育亦应当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基于管理者胜任力的培养教育模式,以企业用人需求视角培养人才。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借鉴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胜任力理论,MBA学员的职业胜任力包括:战略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决策应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MBA培养院校应以此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课程设置:建构职业胜任力的基本方略

  课程,是办学思想的体现,更是育人的基本方略。MBA课程设置,无论国内国外都没有一成不变的范式。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紧扣培养目标,以管理者胜任未来工作实务为核心,围绕管理者职业胜任力的核心要素,经过充分调研论证,从专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课程创新设计,建立起了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管理/领导能力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

  管理/领导能力模块的课程设置旨在专业管理、组织行为、职业精神和组织领导等方面塑造学员的职业胜任力;专业能力模块是基于不同方向(培养方向)设置的管理实务课程,旨在经验认知、专业技能方面塑造学员的职业胜任力;创新能力模块包括“MBA·儒商·商道”讲坛、企业管理模拟实训、MBA各类竞技大赛、MBA“企业行”、MBA“移动课堂”、MBA“尼山游学”等,突出实践,提升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等综合素质。这种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创新,“新”就“新”在做到了“4个平衡”:

  第一,知识与能力的平衡。过去MBA教育在观念上有两种偏差:一是MBA教育只是传授知识,特别是学术知识,而忽视了对学员人格和能力的培养;二是教学方法传统单一,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实践训练,MBA教育应该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为此,我们的课程加大了实践环节,如第三模块由多元素组成的“训练包”,像医学院校学员的“临床实习”一样,突出实战训练。

  第二,知识与情景的平衡。心理学视角的情景认知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景性,所以应该在学习和使用它的情景活动中学习,离开情景,学员获得的是“不扎实的技能和惰性的知识”。课程教学应该提供和设计真实的学习情景,“知”与“行”交互统一,帮助学员实现特定的学习目标[2]。为此,在情景认知教学方面,我们通过案例教学和仿真教学等来实现,想方设法让学员的学习处在“情景”中。

  第三,知识与人品的平衡。过去MBA课程“几乎看不到有关培养人性与道德修养的课程,充斥课程的就是如何教学员经商、多赚钱”,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的课程开设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员在面对各种问题和选择时,在头脑中建立起伦理选择的意识和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授予学员做出合乎伦理的决策思维工具,并进一步激励学员对伦理和企业责任问题的重视和深入思考。

  再比如,山东财经大学地处孔孟之乡,有责任分享和传承儒家文化宝藏和思想资源,助力“鲁商”到“儒商”的跃升。为此我们开设了《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论语导读》,定期开展“尼山游学”活动,目的是引导学员用儒家基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核心价值观发展起来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商业行为,做对企业、社会、员工及所有利益相关者担当的儒商。

  第四,知识结构性与课程整体性的平衡。职业胜任力强调综合性和情景依赖性,即胜任力是与工作情景相联系的综合才能。现在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遇到的问题往往都是综合性的。作为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MBA教育,必须使学员获得结构性知识,为此就需要课程整合。而课程整合不是一般功能性课程的简单相加,而必须以实现组合放大、功能聚变为目的。整合管理课程与基础理论功能课程相辅相成,没有基础理论,整合就会迷失方向,没有功能性课程,整合就成了空中楼阁;而没有整合,其他课程的光彩也会深受影响。我们设立三大模块都是以职业胜任力为“引擎”,在课程与课程之间形成拓扑关系,每门课程都强化胜任力培养意识,以达到异曲同工之效。

  三、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效果:来自毕业学员的正向反馈

  为了检验职业胜任力培养的实现程度,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请已毕业的MBA学员“诊断式”地评价学校MBA教育对职业胜任力培养的效果。问卷内容的第一部分是课程设置对胜任力培养重要性的探究;第二部分是MBA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企业管理人员胜任力培养吻合度的调查;第三部分是请受访学员列出,通过学习个人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在课程设置方面,受访学员普遍认为,山东财经大学MBA学院课程设置比较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胜任力的培养吻合度比较高,特别是实战实践类课程,如案例教学、案例大赛、仿真模拟等,可以培养学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本领,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敢于参与和敢于发言的勇气,长于辩论、协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对在山东财经大学学习的体会与收获,基本呈现出正反馈效应,都认为自己在知识、态度、技能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和进步,“精气神”发生了“蜕变”。在知识层面,大多数学员感到在山东财经大学MBA所学到的知识符合自己的预期,这些知识“红利”会在工作中慢慢释放;在行为层面,86%的受访者表示,通过MBA学习,将所学知识与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其中69%的得到提升,73%的得到加薪;价值取向层面,大多数学员对《儒商与现代管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论语导读》、“尼山游学”等课程及活动印象深刻,认为经过几年的工作再返回校园继续深造,学习目的性有了质的感悟,工作态度、工作热情明显提高,特别重要的是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更加明晰健康。

  参考文献:

  [1]David C.McClelland.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陈志祥.我国MBA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26-28.

  [3]J.S.Brown,A.Collins,&P.Duguid.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Education Research,1989.18(1):32-41.

  相关阅读:《中国高教研究》北大核心教育期刊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