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两篇高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范文,第一篇论文发表了高校课堂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论文总结了高校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篇论文介绍了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管理研究,通过不断完善教学管理的创新,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
《高校课堂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直接进行交流与接触的重要环节,课堂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本文以内蒙古某师范类高校为例,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课堂管理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总结出当前高校课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课堂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课堂管理;课堂评价
一、研究背景
课堂由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大因素组成,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将这三种要素协调起来的课堂管理则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课堂管理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与教学效果的评估也需要通过课堂管理来支持。当学生处于不同的学习阶段时,其所适合的课堂管理方式也是不同的。中小学阶段的课堂管理强调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作用,而高校课堂中教师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因此,高校课堂往往体现出较高的自由度。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理论,多数大学生的年龄处于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关系亲密。
笔者在对内蒙古地区某师范类高校的调查中,就该校学生对所开课程的认识、对课堂管理的看法及对课堂的满意度等方面设计了高校课堂管理调查问卷,问卷共有23个题目,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内蒙古某师范类高校3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21份问卷无效,3份遗失,回收率为92%。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在被调查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达到了76.09%。大学四年级学生由于在学校已经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学习生活,其调查结果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管理的总体认识。
二、当前高校课堂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制度中学习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制度层面对学生课堂管理影响的一方面在于,高校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单一。从构成学生一门课程成绩的各部分所占比重来看,期末考试或考察对成绩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作业与出勤率则构成了学生平时的课堂成绩,而与课堂管理相关的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教师往往轻视课堂上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对学生学习缺乏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估。因此,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而轻视形成性评价的结果就是学生对平时课堂学习的轻视,这也为学生逃课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心理基础。在笔者针对高校课程成绩期末检查方式的调查中,赞成任选课考试的学生占13.04%,赞成必修课考试的为35.87%,赞成任选课考查的学生占69.57%,赞成必修课考查的学生占36.96%。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方面存在问题
1.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意识,责任心不强高校教师普遍尊重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对学生上课出勤、听课状态的要求也不像中小学那样严格,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听课状态采取了放任的态度,缺乏课堂管理的意识。高校的教学多受限于课时紧张,教师主要的教学方法为讲授法,课堂教学的流程常由教师来掌控,师生互动交流较中小学来说非常少。教师对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纠正制止也缺乏力度,更有些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置之不理。高校很多公共课采取大班化教学、统一课程表、统一教学内容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少有对知识的自我选择权,这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三)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自控力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学生升入大学开始进行集体生活时,他们不再像中小学那样处于教师与家长的双重监控下,这种相对宽松的环境往往会使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的课堂行为。调查表明,在276名学生中,有22.83%的学生选择不会逃课,有事会跟老师请假;63.04%的学生表示,无特殊情况不会逃课;14.13%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选择性地逃课;34.88%的学生表示,逃课是由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不当。可见,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出勤的。在对学生迟到率的调查项目中,65.22%的学生表示,会提前或准时到教室;33.70%的学生表示,自己偶尔会迟到,而极少数学生会经常迟到。
三、高校课堂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为构建合理的课堂管理体系、提升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的交流与互动,在于课堂上教师、学生与课堂情境之间的协调。“课堂既然是由教师、学生和环境共同组成的小型社会,课堂就不应由教师独自主宰,而应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构建。”[2]
(一)学校层面应对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学习成绩量化是学校制度层面改革的重点。“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诉求。”[3]学校要改进课堂教学质量,一定要对学习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在笔者的调查数据中,有11.96%的学生认为,即使教师经常点名,他们也要看心情去上课;更有3.3%的学生认为,教师如果不经常点名,他们就不会去上课。这表明,高校对学生缺勤的惩戒力度不够,使学生产生侥幸的心理,这就需要在学校制度层面建立起严格的、常态化的课堂管理要求与规范,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以及基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以此来促进教师的课堂管理,也为学生的课堂行为提供准则。学习结果评价的片面性为教师的课堂管理造成了一定困难,改变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调整有关课堂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加强制度约束。可以将出勤率、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次数、学生听课状态等计入学生学习总成绩,并注重形成性评价,避免期末终结性评价所占分值比例过大而使学生不注重日常的学习表现。
(二)教师方面的调整与改变
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人本主义注重人的发展,即在人的发展中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不同个体的适应性。在高校课堂中,教师应该遵循人本主义原则,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限于课时的安排,很多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及时地交流与沟通,笔者经过调查认为,在班级容量大、教师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的情况下,通过学生合作与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上述的许多问题。
“我国清代教育家梁启超倡导教学方法改革时,要求教师用‘讨论式的讲授’,以‘培养自学能力教学法’进行教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只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毛泽东同志的‘十大教授法’中第十条就是‘干部班要用讨论式’”。[5]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高校教学应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三)学生层面的教育与促进
1.对学生进行认知层面的教育与引导在大学,学生既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技能,同时也需要系统地接受专业知识,以为自己的能力打好基础,因为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知识与潜力才是最有竞争力、有价值的,而学生自身对高校课堂上所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高校课堂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社会上流传着的“上学无用论”等,都是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与引导,以纠正其不正确的学习态度。2.自律和他律的结合———学生自我管理探索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群体,这些非正式群体往往是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这些非正式群体进行因势利导,以使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自律与组织他律相结合,更有利于教师课堂管理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当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过程中进行自我管理时,课堂问题行为也会相应地减少。因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定课堂管理规范、学生分组管理课堂纪律、学生自评打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等方式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作者:李庚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必要性,思考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优化教学管理的路径: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管理理念,树立“师本”理念,强化“生本”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教学管理机制,下移教学管理重点,不断完善学分机制;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教学监控主客体体系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教学管理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实践经验总结与理论精华,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高校教学管理要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运用科学发展观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这就对高校教学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
(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需要
时代在发展,创新是推动时展的核心力量。目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才能有效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根据时展的要求,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出满足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二)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升级需要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完成了高校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华丽转变。高校自身发展与升级迫切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推动高校教学管理,根据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管理体系,以满足高校自身发展与升级需求。
(三)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需要
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要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改革。这就需要高校教学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导向,在教学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遵循高校教学的一般规律与学生学情特点,不断改革教学管理,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开辟教学管理新境界。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高校教学管理路径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行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新时期,高校必修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1.建立“师本”理念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高校不重视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是难以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效率的。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建立“师本”理念,尊重教师,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创造学习提升的机会,不断完善考评机制与科学的用人机制,激发教师教学潜能,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2.强化“生本”理念高校教育存在的根本就是为了学生,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生本”理念,教学管理要紧紧围绕“学生”这一中心。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师要转变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根据学生成长与专业发展的需要,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
(二)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教学管理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教学管理机制是关键,高校要根据当前教学管理存在的管理重心偏失、学分制不完善等特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教学管理机制。1.下移教学管理重点目前,不少高校教学管理重心存在偏失现象,由学校层面实施,高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合理调整教学重点,将教学重点下移到院系层面。因为院系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充分调动院系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性,建立起由高校行政引领、院系直接实施、教师具体操作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重心科学回归。2.不断完善学分机制学分制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高校教学管理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新时期,高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学分制,发挥学分制在推动学生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创新选课机制,开设“课程超市”,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充实信息化课程,社会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教学监控体系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教学实施有效监控,不断创新教学监控体系,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效率。1.创新监控主体体系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主体较为单一,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创新监控主体体系,建立多元化、系统化监控主体体系。监控主体体系不仅包括高校、院系、教研室等监控主体,还要尝试引入学生主体、社会主体等。学生主体的介入,有助于从学生视角提升教学管理监控的科学性;社会主体的介入,有助于从用人的视角实施有效监控,全面提升教学监控有效性。2.创新监控客体体系高校教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作,这需要教学管理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监控客体体系。客体监控体系要实现从单一的理论监控向多元监控转变,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理论高度,又要关注实践教学;从单一地监控教师课堂教学,向监控教师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转变;从孤立地进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监控,向师生教与学和谐发展监控等。
三、结语
总之,高校教学管理是一项长效工作,它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不断转变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完善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华桥.实践科学发展观创新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企业导报,2011(16):224-225.
[2]庞南雁,刘娜.科学发展观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指导作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36):73-74.
作者:刘家威 谢丽仪 单位:广东工商职业学院
推荐阅读:《教学研究》本刊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决策管理的参考基础,外语教研专家了解动态的窗口,各级外语教科研员指导工作的助手,广大外语教师教学教改实验的园地。荣获中国高教学会高教期刊研究会1998-1999年度优秀期刊二等奖。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