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勘察作为民建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与工程质量直接关联。基于此,文章对工程勘察流程进行分析,包括可行性分析、初步勘察与全面勘察三个阶段,并阐述了勘察技术的应用方法,力求通过测绘与取样技术、GIS勘察系统、勘察数据采集与分析、试验检测勘察技术的应用,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平稳有序。
本文源自谢志成, 华北自然资源 发表时间:2021-07-21
关键词: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
岩土工程具有开发难度大、领域跨度广等特点,涉及到工程学、地质学等多领域知识,施工内容繁琐复杂,对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严格要求。勘察工作属于岩土工程的基础内容,可为工程设计、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依据,通过采取测绘取样、GIS技术、试验检测等方式,不断提升勘察技术水平,从而取得理想的勘察效果。
1 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流程
1.1 可行性分析
在民建项目中,应通过工程勘察方式判断项目的可行性,结合该区域地形特点、地质条件、地震信息等资源,对项目所在区进行实地勘探,准确掌握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岩性与岩体结构等等,针对各项因素综合分析,判断该地承载力与结构稳定性是否与项目施工建设要求相符合。
1.2 初步勘察
项目勘察分为初期与全面勘察两项内容,在初步勘察中,技术人员主要对拟建的各类数据、地形图、岩土资料与地基要求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实地勘探的方式,透过勘探孔对该地岩性特征、地下水位、地质构造等进行初步勘察,根据水位变化情况判断其是否会对钢混结构进行腐蚀。
1.3 全面勘察
在项目设计阶段,应对当地岩土特征和周围建筑分布情况实施全面勘察,为民建项目设计提供便捷条件,确保项目合理可行。对此,在工程细致勘察中应着重探究项目区域地层结构、分布特征、力学性质等因素与结构强度的关系,还应针对回填土特征、范围与地貌形态等进行全面了解,综合考虑地基强度、形变参数等因素,对建筑结构、形变程度实施精准预算。此外,还应针对支护设计开展岩土参数勘察,针对深基坑开挖、回填、支护等施工环节与岩体强度、应力关联进行探究。在项目施工中,还应结合工程具体要求进行勘察,主要针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勘测检验,提前预测地质情况,加强现场施工监管等,保障该项工程顺利开展[1]。
2 民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应用方法
岩土工程具有较强复杂性特点,勘察工作作为基础所在,是整体工程开展的前提。在实际勘察中,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重视测绘与取样、GIS勘察系统、勘察数据采集与分析等环节,使检查检测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制定出合理的建设方案,为后续施工提供更多便利。
2.1 测绘与取样技术
在工程测绘方面,当前主要采用布点控制、界限追踪、路线穿越等技术。例如,布点控制应用时勘测者应选取较为典型的地质构造、岩性分界、地貌单元等进行设置。如果天然露头不足,在界限控制中可通过人工揭露的方式定位布点,通过探坑、打探槽等形式,对地质情况开展准确勘察。在取样勘探方面,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钻探、物探等技术,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钻探技术。在工程勘察中应用较为频繁,适用于多种岩土工程勘察要求。在钻探技术应用中,在测试孔中直接采集岩土样品,对土层位置进行确定。在实际应用中,还应合理利用钻进成孔技术,及时封堵护壁,否则很容易导致勘探错漏问题发生,影响取样与勘察结果的可靠性。
2)坑探技术。在工程勘察中,要对坑内地质特点细节进行精确记录,大型坑探需要较高的施工成本,会增加勘察实践方面的消耗。
3)物探技术。它是指间接岩土勘察技术,该技术便捷灵敏,勘察效率较高,且具有立体性和透视性。但在实际岩土勘察中还会受不同因素影响,要求技术人员规范操作,并对勘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探究[2]。
2.2 GIS勘察系统应用
在勘察工作中需要对地理空间进行分析,此时便可发挥 GIS技术的作用。该技术作为勘察技术手段之一,可为勘察工作提供全面可靠的地质信息。该技术的功能在于空间信息分析,可对不同类型空间属性下的资源环境信息进行管理,对实践工作实施反复测试,为决策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提高勘察工作整体效率。总体来看,该项技术的应用如下:
1)安装环境分析。通常情况下,岩土勘察环境较为复杂,对GIS技术产生一定影响。为了避免对勘察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应将其安装在较为稳定之处,并做好防尘保护,使其免受灰尘、水汽的影响,与安装环境需求相符合。在电源配置方面,要求专业人员带电操作,应做好风险防护工作。
2)在安装检查方面,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安装检查,确保其安全稳定,检查内容包括线路连接、设备状态等等,确保设备不出现锈蚀情况,检查GIS设备参数与性能,保证其满足工程勘察标准,与相关技术规范相符合。
3)在工艺分析方面,针对GIS工艺分析可保障勘察技术优势充分发挥,同时也是GIS技术应用的重点所在。具体来讲,工艺分析对GIS技术规划设计、安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可为勘察工作提供诸多便利。
2.3 勘察数据采集与分析
在民建项目中,岩土勘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勘察中,应注重基础数据采集与整理,创建电子数据库,并将地震因素考虑在内,利用地震勘察技术对当地地质、地形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为勘察报告与决策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
一是数据采集。在工程勘察时,应对当地地质与地形进行深入了解,在地貌实地勘察时,技术人员应做好记录,确保资料信息完善,为项目顺利开展提供完善的数据支持。在岩土勘察中,技术人员应对全部资料进行整合完善,现场采集最新信息,不断完善对岩石工程的了解,通过资料整理发掘不同方面存在的缺陷。现场资料是最原始的说明,可根据采集的资料编制方案,确保勘察质量,为工程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基础,确保勘察目标实现。
二是创建数据库。纸质版数据信息容易损坏或丢失,很难长期保存。在信息时代下,可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进行资料存储,不但节约成本与空间,而且高效快捷。同时,也便于管理勘察全过程。在数据库构建时可将多个环节结合起来,如查询、录入、打印等,形成先进全面的资料共享库,为勘察工作提供精准可靠的信息。
三是地震勘察技术。在工程勘察方面,还应考虑到地震因素,将测量勘察技术引入其中,用地震微波接收的方式采集地震波,通过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精准判断岩体特征。该技术拥有较高分辨率,抗干扰能力,可适应长距离勘察要求,在岩土勘察中应用较为普遍[3]。
2.4 试验检测勘察
在工民建项目中,还可通过开展岩土试验的方式进行勘察。在试验过程中,针对力学特性、物理特性等指标进行检测,为岩土勘察定量、定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为后期项目施工创造便捷条件。因试验环境有所不同,工程试验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现场定位试验,另一种为室内试验。对于前者来说,技术人员在自然环境下对岩体特性进行试验检测;而后者则是对岩土物化、动力、力学等性质开展试验检测。在试验检测完毕后,还应注重方案选择,每种方案都并非完美,在方案选取时不应千篇一律,而是要了解当地基本情况,包括土壤、地形、水质等,对上述因素全面分析,根据当地经济与设备情况选出最佳勘测方案。更重要的是,不可单纯考虑成本支出,还应重视整体工程质量。在设施选择时,要注意前后一致,设备性能与方案相匹配,确保实现勘察目标。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工民建项目开展中,工程勘察技术起到主导作用,对岩土工程质量具有直接影响。对此,应做好可行性分析、初步勘察与全面勘察三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并通过测绘与取样技术、GIS勘察系统、勘察数据采集与分析、试验检测勘察技术的应用,使岩土工程勘察效率得以提升,节约更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更好地落实工民建项目,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