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城市规划评职论文城中村改造人居环境研究

来源: 树人论文网发表时间:2013-08-05
简要:[摘要] 纯粹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忽略了其已有的良性社会功能,因而在发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大量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

  [摘要] 纯粹市场化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忽略了其已有的良性社会功能,因而在发挥市场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大量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应以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新审视并适时调整市场化改造城中村的策略及相应规划技术,以适应转型期城市空间的社会需求。

  [关键词] 城中村,人居环境,社会功能

  人居环境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的,它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巨系统,它关注的都是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包括住宅、环境、生态等具体问题。

  1.人居环境理论概述

  1976 年,温哥华“世界人类住区会议”(“人居I ”) 发表了《温哥华人类住区宣言》,大体上确立了人类聚居学的学术框架,在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理论建构和实践探索,随后这些理论逐渐影响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我国人居环境实践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相应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对人居环境问题的研究受到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并且学者们开始在学术框架内进行探索。1993 年,吴良镛先生在道氏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人居环境科学”(The Sciences of HumanSettlements),提出该学科是一门以人类聚居( 包括村庄、集镇、城市等)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吴先生认为人居环境是一个民生问题,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是让发展惠及群众的基石;人居环境是一个政治问题,住有所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2.当前城中村改造的现状及问题

  2.1城中村形成原因

  城中村的形成有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首先,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蔓延和城市向郊区发展加速,城市边缘区土地被大量征用,而城市根本没有时间吸收、消化原有的村落。其次,城市外来人口的剧增,促进了城中村廉价出租屋市场的繁荣。村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强度,密集搭建违章建筑,形成了今天城中村的外在建筑形态。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效益往往是城市建设投资主体追求的唯一目标。由于城中村拆迁量过大,政府和投资商往往有意避开了居住密度大、拆迁安置费用相对较高的城中村居民点,而选择拆迁难度较小的空地,这客观造成了城中村问题越积越深。

  2.2城中村的社会功能

  (1)低收入者栖息地

  城市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拉力,城市的建设也需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因此大量农民工和非正式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生活,目前我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低端商品房与保障性住房均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城中村的存在满足了这些群体的需要,不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的功能。

  (2)高校学生聚居地

  由于近几年高校的扩张,有些城中村在空间上与高校或相邻或接近,部分学生租用占了城中村收入的一部分,这些学生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经济收入较低,往往选择价格较低廉的城中村出租房屋,还有一部分是准备考研和假期勤工俭学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本身家庭条件较差,城中村出租房可以满足这些年轻学生的需要。

  2.3 城中村改造产生的社会问题

  目前,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城市的健康良性发展,已经成为了各大城市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改造过程普遍出现单一化改造的趋势,只注重建筑形态的改造,未能充分研究考虑城中村所承载的城市功能。一方面目前城中村的承载着大量低收入者的提供出租房屋的功能,这种情况下一味简单拆除城中村现有房屋进行改造,若处理不当必然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另一方面,城中村的全面改造也容易造成城市多样化空间形态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的破坏,使城市活力受损。

  3.人居环境理论视角下的城中村改造

  人居环境理论认为,不能将复杂的系统问题一味的简单化,对复杂的城市问题不作深入的解析,做机械的、简单化的处理,反而会导致忽视人的生活复杂性等新问题。

  城中村作为人居环境复杂系统具有社会多面性,一方面,二元社会管理制度的延续会进一步深化诸多社会问题,因此急需改造;另一方面,城中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承担了尚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比如提供低廉出租房屋等。因此城中村在改造原有人居环境的同时,应延续或优化其原有社会良性功能的特点,避免因改造及规划模式的单一带来规模化的社会排斥。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指向的城中村改造,有必要对现行城中村改造模式进行公共政策的补充、调整,改变现行单纯的“拆迁重建”的简单的改造方式,必要时可以把城中村改造与公租房建设结合起来,既保证村民利益,又充分考虑社会弱势群体的需要,以创造更具社会适应性、更符合现实需要城中村改造形式。

  4、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能否建设美好人居社会的关键环节。城中村的形成和存在有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原因,对为数众多的城中村群体改造不能一味追求土地经济效益,应该正视其社会效应,否则,最终必定导致城市人居环境系统的整体不经济。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 城中村改造需要2 0 0 0 亿廉价出租屋将变得高级[EB/OL].2007-01-24.

  2 兰州市规划局. 兰州市雁滩“城中村”问题专题研究[EB/OL].

  3 赵燕菁. 就业增长与空间政策[ J ] . 城市发展研究,2 0 0 6 ,(2 ).

  4 蔡昉, 都阳.“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及相关政策[ J ] . 宏观经济研究,2 0 0 5 ,(6 ).

  5 都阳. 创业是改善就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J ] . 中国大学生就业,2 0 0 8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