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和可支配收入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究,只有了解这一关系才能够真正发现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下面文章采用省际面板数据建立了这三个地区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边际消费倾向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别为东、西、中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平均消费水平依次递增,而和消费水平有直接关系的就是居民收入,他们只有增加收入才能够提升消费水平。
关键词:面板数据,消费与收入,区域异
1引言
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刘大勇(2011)采用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和收入的面板数据,对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面板单位根检验及协整检验,并建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司福宁、武新乾、田萍、禚卫东(2017)利用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面板数据,建立这三个区域的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庞笑、姚慧琴(2017)利用 2007 年至 2015 年我国 23 个省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和消费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固定效应模型,得出居民收入水平对其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有较大影响的结论。文章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区域差异。
2数据说明
文章使用了《中国统计年鉴》中1999—2015年的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数据。按照《中国统计年鉴》将数据按东、中、西部进行分组。各省份的人均消费(xff)作为被解释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sr)作为解释变量,取自然对数(lnxff和lnsr)使两者之间的曲线关系变为线性,反映两者之间的弹性关系。
3实证分析
3.1模型选择
面板数据的优点有:①当观测值个数增多时,可以提高估计量的精度;②可以消除异方差。常用的面板数据有三种模型,混合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通常用F检验判断是否为混合模型,用Hausman检验判断是否为个体随机效应模型。以东部地区为例,对数据进行检验的结果如表1所示。
3.2实证分析
为了考查各省份消费与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结合表1的结论,选择截距项不同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该模型可表示为:
lnxffit=α+αi+βlnsrit+μiti=1, 2, …, N, t=1,2,…,T
i表示i个观测个体,即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t表示观测时间(1999—2015)。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上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①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②东部地区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最高为09014,西部地区次之为08990,中部地区的边际消费倾向最低为08966,说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由高到低的地区分别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③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平均自发消费水平依次递增,分别为06258、06445、06640,反映出这三个地区不同的消费习惯;④各地区对平均自发消费偏离的水平也都不尽相同,大体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消费市场比较发达,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镇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高于与其收入相应的平均水平。反之,一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比如广西、贵州、西藏等,城镇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低于与其收入相应的平均水平。
4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研究发现,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收入水平仍是制约消费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要提高城鎮居民的消费水平重点在于提高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政府应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参考文献:
[1]刘大勇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5-46.
[2]司福宁,武新乾,田萍,等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的区域差异性实证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7(7):31-34.
[3] 庞笑,姚慧琴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对其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J].金融经济,2017(2):95-96.
[4]杨婷中国城镇收入差距对消费结构影响实证分析[J].发展研究,2014(8): 73 -78.
推荐阅读:金融市场研究发表论文要求
金融市场研究杂志(月刊)于2012年创刊,以研究中外金融市场发展理论、实务理论评析、制度比较、市场创新的理论逻辑等为重点,秉承“前沿性、创新性、实用性”理念,面向市场,为关注、关心和推动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发展的人士提供交流和探讨经济金融问题的平台,奉献最新研究成果。期刊以研究和评论性文章为主体,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经济金融领域研究人员以及其他对金融市场感兴趣的读者。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