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不同于发展特征,具有层级结构体系,同时有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之分。中国档案学内部发展规律就是其自身作为一门学科的演变进化规律,即始终处于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之中。外部发展规律则是中国档案学同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呈现出来的各种规律,如社会对档案与档案管理活动的实践需要是中国档案学得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原动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科技政策、档案政策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严谨和谐的学术研究风气是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中国档案学;内部发展规律;外部发展规律
推荐阅读:《科技档案》(季刊)创刊于1991年,由安徽省科技档案馆主办。本刊致力于宣传科技进步和档案工作,以加强科技档案业务建设,开发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中國档案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即中国档案学初创于20世纪30年代,重构于20世纪50年代,真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则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从中国档案学这一产生发展历程中,可以发现蕴藏其中的一些规律。通过探究和把握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将有利于推动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1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研究的认知前提
1.1必须区分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特征
目前,学者对于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科的学术研究活动规律是能够区分清楚的,但对于学科的发展规律与发展特征,有的学者则往往把它们混同起来。其实,学科的发展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前进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因为事物的发展特征是一种表象,具有直观性和不稳定性。而“规律就是客观事物自身固有的,体现于空间分布、时间过程、运动发展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巩固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和稳定性四个主要特性”[1]。可见,学科的发展规律是贯穿于学科整个发展过程的。
由于“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2],事物的现象即事物的表象,事物的本质则是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对于中国档案学的发展特征的分析把握,虽然也需要对有关材料的直接梳理和观察,并进行相应的逻辑研究,但这种分析出来的发展特征,仍然只是一种表象。而规律才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和基本趋势。可见,现象是表面的,只有规律才是本质的。因而研究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同样需要与其发展特征区别开来。
关于中国档案学的发展特征,许多学者如吴宝康、冯惠玲、寒江、李财富、李珍、丁华东、陈祖芬等在探讨中国档案学的分期问题时都有所涉及[3]。正是由于分期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因而对其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概括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印证了中国档案学发展特征的直观性和不稳定性。而我国档案学界现存相关研究成果极少,目前专门研究档案学发展规律的只有李财富的《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1期)一文。这说明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的研究难度要大于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分期及其发展特征的研究,研究关注的学者不多。
1.2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具有层级结构体系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证明,不但空间、时间、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和属性,系统也是物质存在的形式和属性。而系统是有结构、分层次、相互联系的动态整体。因此,规律也必然是有结构、分层次的系统,不同的规律有不同的作用范围,同时又相互联系和制约。”[4]规律可分为宏观的(整体的、一般的)规律和微观的(部分的、特殊的)规律。比如,科学技术总体的发展规律是宏观规律,整体结构中各部分的特殊规律就是微观规律。因而,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与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是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关系;同时,中国档案学的发展除了自身因素外还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如此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也就可以分成内部发展规律和外部发展规律。
关于事物的内部规律与外部规律的问题,在教育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中已有不少成果。如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就提出了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与内部关系规律[5]。又如著名文学家刘再复认为,文学研究要“由外到内,即由着重考察文学的外部规律向深入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转移”[6]。当然,关于事物的内部规律和外部规律,毛泽东同志也指出,“由于特殊的事物是和普遍的事物联结的,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7]。因此,全面区别不同的事物既要考虑“普遍”和“特殊”,又要分辨“内部”和“外部”。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提及“外部规律”,但从语义上可以推导出“外部规律”这一概念。研究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及其互相联结就是研究事物的内部规律,研究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就是研究事物的外部规律。因此,“内部规律”“外部规律”和“普遍规律”“特殊规律”并非同一概念,前者是就事物的范围而言的,后者则是事物的抽象性和具体性。
因此,将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分成内部发展规律和外部发展规律有一定的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研究实践及相应成果作为依据。
1.3对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的把握是有限的
认识和把握中国檔案学的发展规律,实质上也是一个探求真理的过程。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尽管任何真理都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同时真理的发展会越来越全面深刻地反映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但任何真理都只能是物质世界的某些方面和某些过程,不可能穷尽物质世界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过程。特别是针对特定事物而言,任何真理即使对物质世界的某些方面和某些过程而言,也只能达到一定的深度,由于事物具有近似的、不完全的性质,因而人们的认识有待深化。
因此,由于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同时影响档案学发展规律的因素众多且复杂,并受制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与事物发展的无限性,因而对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的把握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把握。
2档案学发展规律的系统揭示
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首先必须遵循社会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同时又有着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
关于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研究,不同的学者如张勉、董京泉、黄枬森、袁吉富也有着不同的认识[8],体现出对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把握的有限性特征。其实,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它们都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因而“它们的发展规律存在着一致性”,但又“多少有所区别”。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角度看,“至少在这样三个方面,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科学共性与个性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社会需要与理论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9]。尽管人们对于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目前还没有透彻、全面的把握,但从理论上说,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能够体现在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之中。一般规律是存在于特殊规律之中,并通过特殊规律表现出来的。
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其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又可通过内部发展规律和外部发展规律加以揭示。尽管李财富文中也提出了中国档案学发展规律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发展规律,但并未进行严密的逻辑归类,显得不够严谨。笔者在此作进一步的分析说明。
中国档案学的发展规律之所以要区分为内部发展规律和外部发展规律,“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知识内部自身的规律性与科学同外部各有关因素相互作用的规律完全属于两个范畴的规律,区分开来可以更加确切地加以描述;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规律的性质不同,前者与国别无关,不管哪一个国家的科学都遵守这些规律,它们是科学发展的共性,后者一般说来(不是全部)则与国家有关,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历史因素等不同,科学的外部规律会呈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它们是科学发展的个性”[10]。可见,如果明确了影响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因素中哪些属于自身因素以及哪些属于外部环境因素,则界定中国档案学的内部发展规律和外部发展规律也就容易得多。
“学科发展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可以概括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学科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科学发展的逻辑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内在因素”,而“社会需求、国家的学科政策和学术管理体制构成影响学科发展主要的外在因素”[11]。
2.1中国档案学内部发展规律
中国档案学内部发展规律就是它自身作为一门学科的演变进化规律,即中国档案学始终处于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之中。中国档案学从产生发展至今,期间虽有曲折坎坷,但总体上随着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的扩大(从产生初期只研究机关档案室的档案与档案管理扩大到如今的档案现象及其运动规律)、研究方法的改进、档案学基础理论和理论体系日益完善,它也从一门历史学的辅助科目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将继续深入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比,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式的、突破性的、革命性的发展往往表现得更不明显,社会科学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量变式的、非突破性的渐进式的发展。而伴随着这种量变式的、非突破性的渐进式的科学发展过程,学科也一直处在渐进持续的发展过程中。”[12]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学科,始终处于这种量变式的、非突破性的渐进式的发展过程之中,这不仅符合中国档案学发展至今的现状,可能也符合中国档案学未来的发展态势。
论文指导 >
SCI期刊推荐 >
论文常见问题 >
SCI常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