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论文网一个专业的学术咨询网站!!!
树人论文网
扫码关注公众号

面向文化大数据的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探析

来源: 树人论文网 发表时间:2022-06-22
简要:摘 要:少林文化信息资源是少林文化大数据建设的关键要素。应结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资源建设的方向性、社会化和链路化特征,明晰资源建设发展进路。在价值进路上,应把握少林文化传

  摘 要:少林文化信息资源是少林文化大数据建设的关键要素。应结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资源建设的方向性、社会化和链路化特征,明晰资源建设发展进路。在价值进路上,应把握少林文化传承根脉,展现少林文化体系生发;在治理进路上,应协调内外场域,优化治理网络;在结构进路上,应形成从供给端到生产端、需求端和云端的资源建设链路结构。

  关键词:文化大数据;少林文化;信息资源;档案资源

  1 引 言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是文化界的“新基建”,档案学界也开始关注文化大数据框架下的档案资源治理问题。[1]少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对国家战略的响应,中国嵩山少林寺于2021年10月确定了《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共同的文化科技融合问题、良好的少林文化资源禀赋和开放的少林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理念,使得少林文化大数据建设极具样本意义和研究潜力。少林文化大數据体系是少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使少林文化以更具时代性、科技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而这一呈现必将依赖其生产要素——少林文化信息资源。

  当前少林文化信息资源研究以档案现象为主,涉及档案价值、资源建设、开发策略等,研究认为,应建立少林档案跨平台数据库[2],实施“基于人文GIS”的开发方法[3]等。本文结合文化信息资源探索经验趋势和发展少林文化大数据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拓宽资源视野,紧跟文化资源“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4]实践趋势,希冀不断明晰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发展进路。

  2 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概况

  历史上,少林寺曾遭受了一些文化劫难,但因其显著的传承活态性和文化影响力,文化信息资源的储量和增长潜力都相当可观。当前,少林文化保护已取得一定成效:少林寺建筑群是“天地之中”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少林功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少林寺藏经阁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少林寺也获评全国第二批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少林寺在出版图书刊物、征集文化作品、举办重大活动、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资源。但受场所性质、管理条件、专业能力等影响,资源建设仍较为薄弱,少林寺常住院与各分支机构、僧众的信息资源网络未有效建立,分散管理、重复建设等现象突出,信息化水平也亟待提升。

  在文化大数据平台规划前期,少林寺已陆续启动了常住院资源摸底和有关建设工作(进展情况见表1)。本文作者也调查汇总了“中国历史文献总库”“鼎秀古籍”“瀚文民国书库”“中国金石总录”等数据库相关资源目录(调查时间:2021年4月10日),剔除与常住院资源重合部分后,另发现古籍991种、碑刻74通、民国图书370种、民国报刊资料3000余篇及现代图书报刊资料近10万种。此外,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还定向采集了新闻网页、微博、贴吧等中的舆情数据。

  3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资源建设导向

  文化大数据平台以建设文化传播中心、文化数据中心和寺务管理中心为基本定位,参照“供给端-生产端-需求端-云端”的“四端”架构[4],将资源建设贯穿其中,具有突出的方向性、社会化和链路化特征。

  3.1 方向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引[5],体现了资源建设的方向性特征。无论是供给端萃取代表性中华文化遗产,还是生产端做到“守正”“内容上绝对不能失控”[6],抑或是需求端“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消费内容”,并在云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7],都要求资源建设坚持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3.2 社会化

  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原则[8],彰显了资源建设的社会化特征。如供给端强调整合各文化机构藏品数据,生产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需求端适应文化消费泛在场景,云端建立“省-区域-国家”三层网络体系和产业联盟[9]等。

  3.3 链路化

  打通文化数据要素生产线是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10],蕴含了资源建设的链路化特征。应通过供给端的资源采集、组织、存储,生产端的产品转化,以及需求端、云端的服务与反馈,推进多元数据融合关联和场景落地,实现“文化大数据的全价值链闭环”[11],健全覆盖“四端”的结构进路。

  以上三个特征彼此关联,反映了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资源建设在价值、关系和生产方式上的新要求,也是深化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方向。

  4 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价值进路

  根据文化大数据建设的方向性要求,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重在还原真实少林的基础上,明晰价值导向,挖掘文化内涵,建好核心资源。

  4.1 把握少林文化传承根脉

  少林禅宗由佛文化与儒、道文化碰撞融合而生,具有彰显中华文化特质、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功能[12],是少林文化传承的根脉。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把握这一根脉。其中,少林宗法传承类资源建设具有典型意义。在后续实践中,应加强调查补录,做好数字化保护、内容研究与开发,建设更为完整的少林宗法传承谱系。

  4.2 展现少林文化体系生发

  少林寺以禅文化为源,生发了以武术、禅医、禅艺为代表的更具活跃性的文化体系,形成了超越宗教、文化和地域限制的世界影响力。少林武术是中国国粹,少林禅医融合了中印传统医药文化,少林禅艺承载了少林文化的活态生活方式。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展现少林文化体系生发,推进武术、禅医、禅艺类资源建设。如在禅艺资源建设上,除广罗海内外相关文献、实物外,还应加强实物和仪式场景类资源数据采集,开发可视化漫游场景,形象塑造少林数字艺术空间。

  5 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治理进路

  根據文化大数据建设的社会化要求,资源建设应“秉持开放、互助的理念”,[13]促进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深化“文化大数据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14]融合,形成合理的治理进路。

  5.1 协调内外场域

  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协调内外场域,围绕话语、运行和规范三个维度,打造融合共生的实践逻辑。

  第一,话语维。立足少林寺、政府、文化机构、领域学者和社会人群关于少林文化的认识环境,处理好历史缅怀与现实出场、多元叙事与价值统一的关系,建立以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为共识,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夙愿,以体现价值导向的核心资源建设为桥梁的少林文化话语体系。

  第二,运行维。根据资源跨机构、跨平台整合的条件、趋势,结合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物理分散、逻辑集中、数据共享、安全可信等要求,[15]促进资源建设在少林文化大数据平台内、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内、相关行业监管服务视野内乃至海内外少林文化圈内的多环交叉、安全有序运行。

  第三,规范维。采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有关基础标准,[16]衔接《文化资源数据分类与代码》等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标准[17]和相关行业领域标准,形成有包容力的规范体系,助推资源建设同向同行。一是协调制度逻辑,以更高、更全面、更适合的原则,设定数据采集、存储等技术参数和管理要求。二是引入图书、档案、文物、历史建筑等资源描述规范,并结合DCI等数字版权标准要求,[18]融合定制各类资源的著录规则和元数据方案。三是按照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认证翼”“监管翼”要求,[19]推进少林寺及相关主体文化资产、生产能力和数据质量认证,加强数据与内容安全监管。

  5.2 优化治理网络

  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立足国家宗教事务管理有关要求,突出世俗文化驱动,强化多主体协同,凝聚发展合力。

  第一,完善内部网络。依托前期建设基础,形成以少林寺常住院及其僧团代表为核心,以少林寺档案馆为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并借助大数据平台,完善由少林寺常住院、20余家下属机构、18所少林下院等组成的资源内部网络。

  第二,健全外部网络。一是建立市场化机制。破解场所性质受限、开发技术复杂、投资大见效慢等难题,引入科技企业、文化机构和社会资本,通过外包、授权、认证或联合培育市场主体等途径健全实施模式,实现资源“边建设、边转化、边收益”。二是寻求政策支持。以国家和行业站位开展顶层设计,落实相关监管要求,争取少林文化标本库、基因库和素材库建设纳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广电网络试点,得到“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主管部门支持。三是培育特色智库。创设少林文化大数据研究中心,引育研究力量。四是汇聚少林文化圈力量。吸引认同少林文化的海内外各类机构与人群广泛参与,助推资源征集共享、众包开发和活化落地。

  6 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结构进路

  根据文化大数据建设的链路化要求,少林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应形成贯通“四端”的链路结构,打造全面、纵深和智慧的资源体系。

  6.1 夯实供给端资源建设

  供给端资源建设旨在夯实少林文化数字化再造基础,构建“数字孪生”少林,包含以下两项建设。

  推荐阅读:信息技术赋能高中思政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