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树人论文网首页 > 期刊汇频道 > 生物科学> 正文

古生物学报杂志

2021-05-19 17773 生物科学

古生物学报杂志基础信息:

《古生物学报》是古生物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广科研成果、开展学术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古生物学报》是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的唯一刊物,也是我国古生物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数十年来所刊出的内容成为我国地质和古生物学工作者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参考书,在国际古生物学界也有一定影响,例如,80年发表现和研究的“澄江动物群”,最初的几篇重要论著,都在《古生物学报》刊出,至今还被广泛引用。

《古生物学报》在国内地学刊物中被公认为是办得比较好的,原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地质学付副理事长卢衍豪教授,著名的华裔学者许靖华教授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古生物学报》每年用于国际交换的达到60个国家和地区的256单位,国外的专业图书馆陈列的中文刊物,《古生物学报》是常见的,据了解还经常被借阅,从大英博物馆的管理人员向我所访问学者沈炎彬先生介绍和他亲眼所见,我刊在该馆的情况即是如此。

古生物学报杂志栏目设置:

《古生物学报》刊载内容是:描述、分析古生物和古生物群、与国内外相关古生物群进行对比,探讨古气候、古地理和古环境,为地层时代确立和找矿提供依据,特别注重反映我国古生物学新的重要成果和新进展;介绍讨论古生物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报道国内外古生物学界学术活动的动态、介绍与评论古生物学的重要著作。

古生物学报杂志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中科院优秀期刊二等奖、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江苏省十佳期刊、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古生物学报杂志收录情况: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BST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古生物学报杂志订阅方式:

ISSN:0001-6616,CN:32-1188/Q,邮政编码:210008。

古生物学报杂志社相关期刊

    矿物学报杂志沉积学报杂志古地理学报杂志岩石学报杂志地理学报杂志应用力学学报杂志力学学报杂志空气动力学学报杂志系统工程学报杂志系统管理学报杂志

    古生物学报杂志社投稿信息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如果要是到我中心给你论文发表请详细看。

    古生物学报杂志社编辑部征稿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趋势——GBDB数字化科研平台的建设及其意义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蕨类孢子与藻类——以奉贤DY03钻孔的产出类型为例广西中泥盆世腕足动物空间分布及古环境意义寒武纪凯里生物群在贵州镇远竹坪地区的发现青海省中西部洪水川群孢粉组合及其时代东濮凹陷“高阻红层”的孢粉组合及地质时代重庆金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现代植被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云南腾冲上新统Cinnamomumcf.camphora叶形态和表皮微细构造研究云南墨江羊八寨地区晚二叠世晚期植物群南京郭家山遗址植硅体分析与湖熟文化环境背景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中奥陶统黑土凹组的放射虫新属种贵州新元古代到寒武纪早期特异埋藏后生生物群及其研究意义华南泥盆系法门阶浅海相四射珊瑚的组合序列扬子区志留纪十字珊瑚类属种的修订及其新资料安徽石台奥陶纪弗洛期—大坪期牙形刺多样性的演变湖北宜昌奥陶纪大湾组的三叶虫新种Ovalocephaluseoprimitivussp.nov.(英文)甘肃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表土花粉组合及数量分析现生微生物群落形态研究及其对解释埃迪卡拉生物群化石属性的启示贵州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化石含量的统计分析中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高肌虫Kunmingelladouvillei的等比发育高温高盐油藏微生物驱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