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树人论文网首页 > 期刊汇频道 > 文化文学> 正文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

2021-05-19 10104 文化文学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基础信息:

《中华文化论坛》是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文、史、哲类学术理论性季刊。刊物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光大民族传统美德,繁荣社会科学研究,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办刊宗旨,对于从事文、史、哲研究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教师、学生,不失为一本有相当理论深度,集全国众多学者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前沿性的专业学术参考书。对于广大文、史、哲爱好者来说,则是一本内容广泛,可读性强的好书。

《中华文化论坛》为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际交流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栏目设置:

设有“世纪之交中华文化笔谈”、“文化经济热点”、“中华文化源与流”、“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华儒道佛学研究”、“中华区域文化”、“中华和合文化与现代化”、“巴蜀文化研究”、“三国文化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海外学者谈中华文化”、“探索与争鸣”、“民族文化研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学者谈治学”、“中华学人”、“道德经研究”、“山海经研究”、“易经研究”、“老一辈学者谈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等二十多个栏目。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期刊荣誉:

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订阅方式:

ISSN:1008-0139,CN:51-1504/GO,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省社科院科研大楼B区709室,邮政编码:610071。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相关期刊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投稿信息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中华文化论坛杂志社编辑部征稿灾后重建精神继续抒写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新篇章关于汶川灾后重建旅游定位的新思考灾难焦虑——征服,还是守望歌声中的苦难记忆——《诗经》中的自然灾害记载从《太平经》看道教灾难思维模式论汉魏晋南北朝七言诗的体式东晋义解僧人对于诗风转变的影响賈昌朝其人及《群经音辨》成书情況李白杜甫诗论与唐诗嬗变研究从树林到冰雪世界:无望的救赎汉魏六朝时期的纪梦诗文“祠沙”、“放彩船”考释——兼论对明清闽台王醮仪式之影响《淮南子·要略》与近世章、胡诸子学论争论张元济对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贡献沈家本刑事诉讼法学思想述论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的经济原因探析明代戏曲选集中的《单刀会·鲁肃求谋》辨析——兼论《三国演义》对三国戏曲的影响努力打造川陕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通向后古典远缘杂种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传统探讨建安文学创作区域的迁移与文风嬗变考论——以许下和邺下文人群体为中心法律投影:明清小说中的阴间司法论川剧语言的谐谑和川人的谐谑风格——从同题材川剧与其他剧种的语言比较谈起“尽性”与自我实现——儒家“尽性”思想的现代阐释及其与西方思想的比较早期天师道奉道持戒的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