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一、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现状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还是落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处于国内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却一直比较低。信贷资金配置效率也是评判银行市场业绩的标准之一。而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一直不高,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虚拟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
随着我国经济形式的多样化,虚拟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虚拟经济的高收益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入。例如高利贷的盛行,促使许多资金流入了这种带有投机性质的行为中,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开始进行自我增值。与虚拟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实体经济显然让金融失去了兴趣。除了高利贷,还有基金招募,也是虚拟经济飞速发展的证明。例如房地产基金,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67支私募房地产基金都完成了募集,2012年有94支完成募集。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社会资本对虚拟经济的收益心理期许很高。在资本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虚拟经济的高回报率所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必定会使得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信贷资本出现短缺,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2)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结构失衡
我国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的时间里,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生产性的经济实体由以国有企业为主体转变为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转型,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标志之一。以制造业部门为例,目前非国有企业的销售额已经占总销售额的90%以上,就业人数也超过了总人数的九成,可以说非国有企业占据了主体地位。然而,在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中,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获得的信贷资源比例却严重失调。据官方调查的数据,在过去十年间,国有企业获得了超过80%的银行贷款,而非国有企业在银行贷款的数额还不到银行放贷总额的20%。其中,在短期贷款中,私营个体企业仅仅占到银行贷款的3%,乡镇企业占到6%。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金融市场相较于别的市场而言,放开信贷市场比较滞后。我国的商品市场已经发展到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阶段,但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是以国有银行以及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这两个主体的不匹配,必然影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二、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策略
(1)改善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环境不仅能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更能够为资金聚集带来好处。因此我们要积极改善银行贷款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担保机制来解决。可以大力发展由社会资本、法人资本和民间资本建立的商业担保机构;也可以着重发展政府出资或政策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还可以鼓励发展企业和自然人设立的互助性担保机构。可以通过这些担保体系的持续性监督,重新建立社会信用新的秩序,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的环境,改善整个金融环境,实现信贷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
(2)完善银行的运行机制
我国必须逐渐减少对国有银行的政策扶持,降低对国有银行的扶持力度,激励国有银行通过自身的发展提升自身活力,风险自担。国有银行可以改变其粗放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新技术,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等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结构改革,不断完善自身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达到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
(3)找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
要想找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点,一定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政府应以激励政策为主导,引导各层次的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资力度。同时,放开资金管制壁垒,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实体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对企业信贷活动进行指导,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提高企业承接贷款的能力。
三、总结
本文概况了资源配置理论在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以及该理论在现代金融业中的引申。以金融资源配置理论为基础,本文接着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偏低的两个原因,并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对如何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只有不断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不断发展。
作者:邵慧虹 单位:交通银行宁波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