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素质高职教育探索
“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需要相应的设施、基地和设备。在发达国家,“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需要的相应基地、设施和设备一般由政府和企业承担,企业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并免费对职业院校开放。而我国企业过于追求经济效益,承担社会责任较少,少有企业建立培训基地并免费对社会开放。“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主要依靠高职院校自身建设,而建成的培训基地规模小,相对封闭,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应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辅助,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
一、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建设的原则
(一)坚持创新原则
以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以及高职教育快讯发展为导向,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的原则,用新理念、新模式建设“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由政府主导,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多形式、多途径共建培训基地。
(二)坚持先进性原则
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实习实践的内容不落后于生产需要现状,培训基地配置的设备(包括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至少要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并且培训基地配置的师资,其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要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
(三)坚持开放性原则
培训基地不仅要承担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而且还要作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主要场所,并且培训基地要面向社会开放,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试任务,逐步形成产学研、教学练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培训基地。
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的合作方式
(一)校企合作交流
建立以学校人事处(或校企合作办)和企业人力资源部为基础的校企互动交流平台。通过校企双方的定期会议、企业需求和技术信息发布、校企开放活动日等多种形式,在人才交流、学生就业、员工培训、技术应用与开发等方面定期交流,共同探讨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相关事宜,促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校企人事部门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校企人事部门负责人会议,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和在岗员工技术、技能提升的需求,落实双师交流计划,分析、交流工作的开展状况,及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培训服务。
(二)校企双向服务机制
学校和企业根据自身的内在需求,制订校企双向服务的政策和机制。如企业以项目形式,借助于学校的师资、场地、技术服务等优势项目,进行新产品的研发、新技术的应用、设备的技术改造等;学校可根据自身需要,派专业教师参加“产学研践习”或“参加企业实践”,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三、“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的配套措施
(一)协调好学校和企业差异
在“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存在着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以师资培养为目标,企业则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双方的目标差异,较难找到利益共赢的切入点,如果不能协调好,则合作很难持续下去,基地难以发挥真正作用。因此,政府应在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协调好学校与企业的关系。
(二)提升基地服务能力,保证稳定持续运行
现在,大多数高职师资培养基地是学校主动寻找企业合作而建立的,政府和企业很少主动出面寻找学校,建立由政府主导,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培养基地。因此,学校要加强基地的内涵建设,提升基地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学校和企业要以基地为平台,互相促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保证基地稳定持续运行。高职院校要通过科研立项,最大限度地利用基地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与企业共同完成工程改造和开发科技产品,实现资源的社会化,面向社会幵放,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注重课程教材建设,强化基地培养效果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要与企业的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员一起,参照职业岗位要求,编写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指导书;建立与师资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的工艺和最新的技术,充分融入到新的课程体系和教材,提高基地培养效果。“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基地应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管理。政府要建立培养基地定期评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对培训效果好、成绩突出的基地,予以奖励,加大对培养基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对培训效果较差、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基地,减少对培养基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甚至取消其资格,以保证培养基地的高标准和高质量。
作者:彭明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