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发展思路

2021-05-25 2105 远程教育论文

大学的功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虽然是一个老话题,但涉及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技术变革时,相关讨论总会再次“升温”。作为世界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运用最为普及、高等教育最为发达、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规模最为庞大的国家,近年来美国大规模在线课程(MOOCs)技术及其应用的引领性发展,再次引发各国对美国高等院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独特的发展模式及其所发挥功能的新思考。

一、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办学形式

在美国,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主体是常规的高等教育机构,当然也有企业大学、独立的教育培训机构等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按照卡耐基的大学分类法,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指2年制和4年制的高中后教育机构,包括公私立大学、学院、社区学院、研究生院以及一些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高等院校”。目前,全美共有各类正规高校4182所,其中社区学院有近2000所。继续教育是其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部分———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相应院系,且都办有远程教育项目。当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努力扩大社会成员的学习机会,在终身学习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以提供学历学位教育为主。学历学位教育是美国普通高校(主要指四年制大学)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主要形式。在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和正规教育的界限十分模糊,尤其是在学历教育领域。以高校远程教育为例,在统计的163.2万多名远程教育注册学生中,有134.3万多名攻读学历或学位课程,其中本科生为108.2万,研究生为28.1万;学历、学位课程种数达到4.9万个,基本覆盖了美国高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从办学主体来看,公立高校占据主导地位,89%的公立四年制高校开设了继续教育和远程学历教育课程,比私立高校高出近20个百分点。从教育对象来看,学历教育中相当比例的学生为半工半读的成人。2011年度全美教育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在2009年注册入学的近1800万学历生中,1100万为全时在校生,700万为半工半读生。从形式和手段上看,高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选择。112所大学设置了短期大学或夜大部,其中有13所大学的夜大部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从满足学生专业需求上看,高校所有专业、课程均全面向成人开放,没有年龄、肤色、性别等限制。对于终身学习者而言,总能在高校找到理想的学习机会。社区学院及其他类型高教机构以提供非学历教育为主。在市场机制的引导下,高校开展的非学历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手段等方面的特点,与学历教育具有一致性,且更加紧跟市场需求,教学方式更灵活、课程及培训内容更丰富。社区学院开设的非学历课程最具代表性。社区学院是公认的较为成功的转学教育、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模式。社区学院之所以受到成人学员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其设立在社区内部或附近,学生上学普遍采取走读形式,学费低廉。更为重要的是,其专业的设置不仅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而且与成人今后的工作、升迁密切相关。

目前,在全美社区学院协会注册的社区学院有1167所,其中2008年秋招收非学历学生500万人,40%为全时在校生、60%为“半工半读”生,学生平均年龄28岁,残疾人占12%,妇女占5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架设“立交桥”。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搭建自由、灵活和富有弹性的学习“立交桥”,是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最大特色和优势,其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在学分管理和学习结果认可上,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学分互认、转移和积累体系。学生可自主选择学科专业、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学制富有弹性,可根据情况延长或缩短。学分不仅在同等水平的大学,而且还在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社区学院等不同层次的学校间,能够互认、转移和积累,甚至可以在学历课程和非学历课程间互认、转换。“世界校园”兴起且前景看好。随着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课程日益成为美国高校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1998年宾州州立大学创建了著名的“世界校园”项目,当时仅开设5个学位专业,招收了280名学生。到目前,已设置30个学位专业、300多门专业课程,10余年间共培养5万多学生,拥有15万毕业生的校友联谊网络。“世界校园”还得到联邦政府、国防部、跨国公司等的巨额资助。10多年来,网络教育的发展突飞猛进,“世界校园”的概念遇到了新的发展机遇。2011年以来,与高校独立开展的相对于本校受众的小规模网络教育模式不同,新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形式“慕课”(MOOCs)备受关注。“世界校园”至此才得以实至名归———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方式,进一步突破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及职业教育之间的界限,发展前景获得认可。

二、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治理方式

美国高校在管理体制、权力分配、投入保障、激励制度、质量监控等方面已经探索出了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对策和机制,形成了独特有效的治理模式。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实行地方分权制。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事宜,仅通过立法、研究和拨款等手段进行宏观影响、调控和指导。为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保障各行业和部门的管理及技术水平,美在行业准入、岗位聘任、人员晋升方面明确要求各级各类人才(从技术工人到专门人才)接受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并建立相应的有效激励机制。州教育委员会设有专管公立成人教育的机构。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管理机构不重叠,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较好。地方分权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拥有具体的办学和管理权,可以较好地调动地方和居民办学及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满足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各种需要。高校享有高度办学自主权。在充分市场竞争的环境中,高校作为竞争者,通过外部激励和学习者需求导向的运行机制,依法自主开展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据美成人教育协会统计,美国男性平均5年会迁徙住所,一生会有7次较大的更换工作岗位,这会促使劳动力产生大量的行业或技能培训的市场需求。历年全美教育状况报告数据显示,高学历在美意味着高回报。2009年劳动力市场有69%的全职就业者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学士就业者薪水平均比副学士高25%,比高中毕业生高50%,比高中未毕业的从业者高两倍。这一现状也催生了成人不断追求升高学历的学习需求。此外,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自我发展学习需求、闲暇教育需求、老年大学学习需求等,也成为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竞争对象。质量保障由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监控实施。美国高校成人学历教育因和本部正规学历教育融合在一起,所以其教育质量标准及办学水平的定期评估,均由新英格兰高等教育委员会等6个跨地区组织制定并实施。这些组织的评估质量标准体系历经几十年的锤炼,得到了全美的广泛认可。其中,美远程教育质量标准由西部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职业培训资格和技能培训资格的认证则由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负责实施。其他形式的培训质量不需协会组织认证,但需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此外,所有行业协会和组织需获联邦教育部认可并在相关网站上公布后,其认证才有法律效力。

三、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的功能定位

近年来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在美国获得迅猛发展,较好地发挥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据美教育部统计,每年大概有9000万成人参加各种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项目。美国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功能定位如下:促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美国高校是实施成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机构,在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下,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格局,同时也成为大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即进一步努力扩大社会成员的学习机会,使高校在终身学习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及主体作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通过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及民主化进程,培养和吸引世界大批优秀人才,为美国建设世界一流人力资源强国,保持美国世界竞争力,做出了有力贡献。据英国一家权威调查研究机构公布,在世界前50个知识基础和实力最强的区域中,45个地处美国。增加社会和学习者收益。据全美社区学院协会研究,学习者投资继续教育的年度投资回报率为17.1%,企业投资回报率为20-35%,仅加州海岸线学院学区培养的毕业生随能力增长,就使年度薪酬总额提升达290万美元。另外,因该校吸引大批社会人员参加学习,提升就业能力等,加州政府在医疗保障、失业补贴、犯罪等方面每年可减少1760万美元的公共财政支出。满足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市场化教育供给和学分转换机制的终身教育立交桥共同作用,以各种形式极大地满足了社会成员的终身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美高校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人的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方面,而是扩大到人的一生整个过程,成人学习的内容随着学习机会的扩大也向纵横两个方面扩展。在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社会里,成人处在教育-劳动-再教育-再劳动的过程之中,同时知识信息得到不断的传递-补充-更新-再传递-再补充-再更新。美国高校之所以取得成功,既依靠国家高度重视并立法保障高校实施继续教育与远程教育,也在于高校能够优先开出强项、热门专业,以及时满足社会需求,确保生源;重视师生互动教学活动,严把教学质量关;在推进多种混合媒介参与发展方面,拥有独有的技术优势;可依靠优秀的教学软件设计人员(Instruc-tionalDesigner),迅速制作出高质量的网络课件;有条件为师生免费开设互联网入门课程,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方式学习。

作者:刘剑青 王小飞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