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和结构
1.经济总量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统筹海陆一体化发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海洋生产总值一直位居全省前列,近十五年保持年均13%的增长。2013年海洋生产总值(GOP)达2097.14亿元,占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的18.59%,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产业结构随着广州市海洋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从2010年的1∶38∶61调整为2013年的0.5∶24.2∶75.3,海洋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海洋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
(二)产业发展情况
广州市海洋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较好,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产业类型涵盖了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在各个产业领域中又形成了一批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重点企业,例如,广州水产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广船国际以及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等。结合相关模型分析得知,目前广州市海洋主导产业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为主,对广州市的国民社会经济带动作用较大。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工业以及海洋交通运输业为广州市的优势产业,较珠三角其他沿海城市有较大的发展优势。
二、存在问题
(一)海洋产业结构需改进
目前广州市海洋产业结构中海洋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比例,但产业仅局限于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缺乏现代涉海服务、生态环保产业等涉海新兴产业,产业多样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洋第三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另外,海洋经济亮点不多,缺乏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海洋企业和产业。
(二)海洋开发和管理能力需提高
目前广州部份海域海岸带资源过度利用与开发不足并存,海洋资源使用集约节约化程度不高。另外,在海洋资源配置,海洋管理动态监视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监视监测等方面的工作也不充足。
(三)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待加强
广州市海洋科研力量雄厚,但政府对科研机构管理过于分散,科研机构之间缺乏合作,未形成区域合力,影响了城市海洋科技资源的整合。同时,缺乏科研成果转化和孵化平台,导致海洋高技术产业在海洋经济中的比重较低,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弱于深圳等城市。另外,涉海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也相对较弱,产品竞争力不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形成缓慢。
三、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一)经济竞争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提出吸引了国内绝大多数省份及国际众多沿海国家的参与,各地方摩拳擦掌,纷纷以各种不同形式提出各种口号、战略,争做海上丝绸之路“排头兵”“枢纽”“桥头堡”,竞争异常激烈,广州海洋经济发展将面临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双重威胁。
(二)科技竞逐
现代海洋经济对海洋高新技术高度依赖,抢占海洋科技“制高点”已经成为世界海洋强国争夺海洋权益的主要特征。国内山东、天津等地,国外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展科技研发,抢占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制高点”。因此,“科技竞逐”将是广州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三)地位追赶
根据2013年城市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在工业地位上,天津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已名列全国第二,广州工业发展相对天津已有一定劣势;在金融业地位上,2013年,北京、上海、深圳是全国仅有的三个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的城市,相较于京、沪、深、津四市,广州金融业很大程度上更接近于普通省会城市的水平;在科技创新上,2012年全国主要城市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数量,前五位分别为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和南京,广州只位列第六;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相较于深圳,广州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占比偏低,科教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远弱于深圳;在对外经济联系上,2013年广州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仅为1188亿美元,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天津。由此可见,广州作为全国一线城市的地位将面临被深圳、天津等后来者追赶的危机。鉴于海洋经济对广州市国民经济巨大的拉动作用,面对区域间、国际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广州市应该加大海洋经济的发展力度,使其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四、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可行性分析
(一)发展潜力
首先,广州市一直以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和对外贸易海岸,拥有悠久的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其次,地处“日韩—东南亚—大洋洲”这一亚太经济走廊的中心位置,濒临南海,面向国际,对外商贸区位优势明显;再次,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多种资源,海洋文化特色鲜明;第四,城市产业基础稳健,海洋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大。因此,广州蕴藏着发展海洋经济的巨大潜力。
(二)发展机遇
广州市2015年,被认为是“海洋丝绸之路路线图”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政策文件发布。广州市在《愿景与行动》中被提及三次,分别涉及开放合作区、沿海城市港口和国际枢纽机场。可以看出,广州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平台是自贸区、港口和空港,南沙自贸区、广州港和白云空港将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长为国际性的战略功能平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全面提升广州对外经济发展的水平,给广州带来极大的机遇。
五、对策建议
(一)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赋予了广州建设国际性自贸区、港口和空港的历史使命,使广州成长为国际性的战略功能平台。因此,广州可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所赋予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在继续发挥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推进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的多样化,重点推进临海国际保税物流、国际邮轮旅游、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以及海洋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前景的海洋特色产业群。
(二)合理配置和利用海洋资源
强化规划对海洋资源利用的指导作用。编制并利用海洋规划指导海洋开发和保护活动,促进海域海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海域海岛的生态环境;建立海洋资源收储和配置制度,储备闲置、空闲和低效利用的海域、海岛资源,建立海域海岛市场化交易制度,实现海洋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和集约节约利用。
(三)科技引领与金融支持
加强科技引领,开展海洋科学战略性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加大金融支持,提高广州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推进新成果的形成;实施人才兴海战略,壮大本土的海洋人才队伍,实现人才兴海的目标。
(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开展海洋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推进集中集约用海;建立海洋保护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海洋保护、修复、监测和管控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健全海洋生态损害赔偿机制,收取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和损失补偿。
(五)升级腹地空间
在当前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时代背景下,广州与国际地区、城市在海洋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广州可依托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平台以及广州南沙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重点拓展与邻近的东盟经贸合作组织的经贸合作,积极开拓南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等印度洋沿岸地区新兴市场,促进贸易往来,打造贸易合作基地,以进一步升级广州市的经济腹地空间。
(六)协调区域间海洋产业发展
为避免同区域城市海洋产业的碰撞,应通过加强地区区域合作提升区域海洋产业发展的协调度,实现区域间的产业合作以及产业差异化竞争,实现城市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作者:余亭 李杏筠 单位: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6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