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多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根据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共有网民6.49亿,其中网络文学用户2.94亿。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占比最高,达31.5%;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23.8%[1]。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的全新生活环境中,互联网的廉价使用与大学生拥有的充裕时间和充沛精力,使得愈来愈多的高校学生成为“无处不网”、“无日不网”的“低头族”、“手指族”。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第三课堂”,对其生活、学习、思维和信息的收集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2]。与此相对应,高校学生也一直是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群和用户群,而随着网络文学整体规模的日趋发展,网络文学对其主要的学生读者群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充分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导权,应对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
一、网络文学的产生及概念界定
1.网络文学的概念界定
关于网络文学的具体确切概念,评论界研究者甚至网络文学自身的创作者和运作者都各有说法。有的评论者定义的比较简单,把网络文学看作是以网络为媒介的一种文学传播活动;有的研究者则分的比较详尽细致,如杨新敏在其“网络文学刍议”中把网络文学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大类:印刷类文学的网络化;网络原创文学。同时,他又把网络原创文学细化成三小类:虽然发在了网络上,但只要质量过关,以印刷方式发表仍然可以的作品;虽然可以通过印刷方式发表,但因带有另类色彩而不被印刷媒介接纳的作品;依靠电脑和网络技术写就,离开网络就无法生存的作品[3]。朱威廉作为原创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的知名主编,更偏重于强调网络文学的大众化与自由性。因此,他认为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为大背景的“新时代的大众文学”。而从网络写手、网络作家的角度来看,则更加看重其“网络性”。如李寻欢曾定义网络文学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其他的“网人”阅读的一种文学类型。
2.网络文学的兴起
伴随近十几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广泛普及并愈加成熟,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即一些人在网络进行写作、发表作品,同时有读者在网上阅读,甚至评论探讨。留学生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中文网络杂志《华夏文摘》于1993年推出“留学生文学文集”,收入了方舟子、图雅、凯丽、俞毅、江源等人创作的散文、小说、杂文等作品,应该算作中国网络文学的滥觞。1995年后台湾的大学网络小说红极一时,1997年“榕树下”中文原创文学网站建立,1999年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风靡内陆,随后一大批作品和所谓的“写手”在网络上迅速流行起来,“网络文学”由此兴起。由此可见,网络文学是伴随现代化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虽说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其就是和网络有关的文学,但其命名也不应该离开中国历史文化现实的语境,我们一般所指更倾向于狭义上的网络原创文学。自1993年的滥觞至今,网络文学竟已走过20个年头,其发展愈加成熟,影响巨大。从外部来看,已经形成了一套不容忽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生产机制;从内部来看,其作品创作的个性化、类型化都已具规模,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
二、网络文学的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已经踏上市场经济的轨道顺利运行起来,经济领域的变动影响到了文化领域,中国的思想文化开始分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消费文化并存。这种带有鲜明的大众性、娱乐性、商业性的大众文化,以其强烈的实用功利价值色彩和具有批量复制的生产方式,都市化、市民化、泛社会化的审美追求,因其适应当下消费时代的特征,尤其是在年轻大学生中间,拥有极大地影响力。在这种多元文化交织的大背景下,伴随互联网的兴起而出现的网络文学,借助网络,这种为瓦解精英或是主流传统提供了无限技术可能的媒介,开辟了一种外部多元自由开放的创作阅读环境与作品内部蕴含的多元价值内容的新机制。更值得重视的是,在网络已经渗透于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并得到了无比广泛和深刻的普及和应用之后,当代大学生正值人生的青春旺盛时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网络的廉价使用及巨大信息量和多元娱乐功能使得网络已经迅速占据当代每一个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传统的思想教育已经完全不能适用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新情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教育者开始重视的一块阵地。从网络文学的角度讲,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来讲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构建当代大学生自由个性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也有良莠不齐的作品内容极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混乱,甚至偏离健康积极的人生成长轨迹。从外部看,网络文学这种多元文化交织下开放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独立自由个性精神的形成。由于网络这种交互式媒介的越发完善,为写作者和阅读者提供了一个无比开阔自由的平台,绕过了传统文学生产机制中作品的审核、申请、发表、宣传、策划、出版等各种体制机构繁琐复杂的门槛和限制,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坐在电脑前,将自己的作品和见解通过鼠标的轻轻一点而轻松发出。通过文学网站、论坛、贴吧等社区平台,公开发表自己的作品,并且在几乎瞬间就可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人的阅读和反馈。过去传统作家都是来自学院派的精英,或者接受过写作的严格训练、生活经历的积累和总结,才有机会将作品呈现给大众。如今的网络作家知识结构和身份背景千差万别,从年轻的中学生到上班族的白领,一夜之间人人都可以成为“作家”。有人说现在是个草根狂欢的时代,不仅文学界放低了门槛,连电视上铺天盖地的选秀节目,从唱歌舞蹈到魔术特技,只要你有能吸引人的本领,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一跃成名。一时间,曾经由传统作家掌控的崇高的“文学”、“作品”开放、下移,平民拥有了自由写作的权利,民间书写回归,这种书写和发表的平等、自由给予了网络文学,甚至整个文学的生产机制以巨大的活力。因此,从创作者来说,“草根”出身已经是很多人对网络作家最平常不过的概括与评价,很多知名的网络作家都是大学生出身,甚至不乏有很多理工科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这个平台,人人都可以写“博客”,写网络小说,逛论坛,发帖子。即使成不了作者,作为读者的他们照样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和意见。网络文学这个整体大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可以冲破现实思维自由想象、借助文学作品表达现实感受,或是远离现实言其所想言的平台,在这里没有人会牵制他们的思想,没有人会规定应该这样写或者应该那样评论,网络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对他们来说都是自由的。因此,在这种网络环境成长起来的“90后”、“95后”一代的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自由独立的特征也更加明显,他们很有自己的想法和行动主见,视野也相对广阔,更加崇尚自由。从内部看,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中所蕴含的多元价值观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及价值观,良莠不齐的作品也极易造成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混乱。网络文学在大众主义、消费主义、市场化的社会环境中,在传统文学沉重崇高的思想主题之外另辟蹊径,选择了侧重于休闲性和娱乐性,减少了社会性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然而,文学作为领导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网络文学对“主流价值观”的确立与引导自然成为不容忽视的方面。这种把自身的快感机制和“主流价值观”相融合的做法,并不是简单易得、水到渠成的。因为问题的根本在于,在当今中国社会人们普遍认同的所谓“主流价值观”到底是什么还尚未有一个定论。所谓“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或者构建,还需要一个各方面反复磨合、相互协商的过程,这对网络文学来说,无疑是一个契机。因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与成长一直都存在于体制之外,一直不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并没有受到传统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所以恰好也最能体现出当下思想价值多元混杂的时代特征。同时,网络文学也通过自己的诉说方式把中国人在这个社会转型期的焦虑性与内心欲望表达出来,把很多在闭塞的旧时代里潜在的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都凸显出来。国民思维大开,追求平等、自由、多元,甚至信仰危机等都成为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些都深刻地改变、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惯有的文化观念。网络文学作品发表门槛的降低与写作主体的泛化也导致了网络文学作品在质量上出现泥沙俱下、参差不齐的现象,没有了精英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主导,个人主义的膨胀、爱情至上、金钱主义、享乐主义甚至色情暴力等腐朽因素的盛行,很容易影响到价值观正值形成阶段的大学生,造成大学生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混乱。由于网络的隐匿性与自由性特征,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很容易成为作者宣泄个人情绪与表达思想感情看法的场所,各种思想价值交互碰撞,在这种价值多元的环境下,大学生面对新事物、新思想,缺乏足够的判断力,所以就极易受到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因此,如何能在网络的大环境背景下利用网络文学的这种多元价值特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和引导,便成为一个极为紧迫而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利用网络文学的多元特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途径
1.开辟新的网络文学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占据网络思想教育的先机,已经成为当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特性优势,将其运用到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不仅可以“使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用的资源更多、形式更生动、感染力更大、渗透力更强,这些都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局限、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的资源优势和传播特性,更好地塑造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行为方式与处世特征,更好地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对于数量庞大、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在学生中间尝试建立一个关于网络文学的阅读平台,筛选一些质量优秀、思想价值观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学作品,引导大学生阅读、参与评论。新形势的变化,使得我们必须采取新的对策。在把网络文学搬上了思想教育的台面之后,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网络资源,利用他们所阅读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来组织参与校园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打造新的校园文化。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还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态度和能够批判地接受网络文学的理性精神。
2.加强主流思想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引导
网络世界的信息含量是我们所想象不到的,其中有很多有用的知识,但是也不乏所谓“网络垃圾”等消极、不健康的信息。由于网络文学的自身特点,其作品数量巨大,质量参差不齐,尤其网络文学的多元价值观特征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念、思维方式的形成时期,还没有能力去正确分辨网络世界中大批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因此合理的优化网络环境就成了关键,把网络中积极向上的一面尽可能的发挥,同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点。我们要注重塑造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与氛围,运用榜样的力量,多向大学生宣传正面事例。通过及时规范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积极有序的网络秩序、规范大学生文明上网的行为,从而创新大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成长成才。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网络文学中普遍包含的多元价值观的复杂性,更加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这并不是说是要排斥“多元论”、坚持“一元论”,因为网络是新生的事物,其伦理道德规则都在一个正在形成建设的状态,而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在形成阶段,全然吸收复杂的思想观念很容易造成大学生三观的混乱。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网络道德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的法制意识,从而确保大学生在网络时代下健康积极的成长。
3.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多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必然有很大一部分思想和观念反映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因此,在网络文学颇受大学生青睐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主流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当下,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已经有互相借鉴与影响的趋势,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学的读者市场和影响力日趋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文学的文学性与思想性的无可比拟,网络文学想要提升作品质量,也在不断改变自身企图向传统文学靠拢。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思想精髓是网络文学所望尘莫及的。加强传统文学作品的阅读尤其是引导大学生阅读优秀的国学作品珍视先辈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遗产,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比较阅读也可以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给予大学生阅读指导,同时提升优秀传统文学的影响力,提倡大学生多读优秀的书籍,培育大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作者:畅军亮 李居铭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