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树人论文网首页 > 期刊汇频道 > 心理学论文> 正文

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

2021-05-25 1714 心理学论文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1]从教学的定义中可知,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统一组成的双边活动。同样旅游心理学教学也是如此。旅游心理学以旅游心理现象和旅游心理研究为研究对象,探寻旅游者的心理活动,解释其为什么旅游以及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不仅体现了既要符合旅游专业的特点,而且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学科特点。这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旅游行业服务或管理工作必备的知识储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程;而对教师来说,讲解旅游心理学课程不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而且是自我提高和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的过程。

一、当前高职院校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教学方法单一,普遍采用讲授法

目前讲授法成为各类学校不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之一。随着高校扩招,面对大班额,加上受已有教学条件、课时量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影响以及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堂仍普遍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把旅游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成为被动的听、被动的写、被动的记忆的机器,课堂氛围消沉,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宰者的作用,而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并不是说讲授法一无是处或不可采用,而是针对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来说,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进而提高服务水平。因此,仅仅采用讲授法,缺少其他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难以实现这一诉求。

(二)偏重理论知识,缺少实际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侧重于把有关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实际训练,学生只是为知识而学知识,缺乏实际训练的机会。教师往往偏重从旅游学视角去分析旅游心理学现象和规律,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学层面。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认知偏差以及教师“出身”,即真正科班出身的教师不多,可见更为缺乏真正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知识的教师。因此只能就知识而讲知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旅游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是由心理学提供的”,[2]要求教师必须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教会学生采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去分析旅游者的消费心理。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因此,教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符合教学的要求,但是学生仅仅掌握了有关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关键是学会运用课堂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的任务,首先应该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在实践中如何运用心理学方法来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通过创设模拟情景,在情景中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部分设施尚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

开设“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好的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研究成果,去解决旅游企业服务和管理的相关问题。因此,学习这一课程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很有必要,然而现在许多院校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只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而旅游心理学是一门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实际应用的学科。因此,对教学设施要求较高,要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心理学实验设备,实验实训设备和场所以及外出考察、学习的经费。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旅游心理学,还必须要带领学生进入旅游行业、旅游企业进行实训,了解行业的管理工作和运行机制。帮助学生走出教室到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真实场景的多变性,从而能够准确把握旅游消费心理。但现实来看,由于诸多原因导致目前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实训、外出考察等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不够,经费投入不到位或不及时,导致教学设施陈旧,学生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机械地掌握理论知识,无法深刻理解学习旅游心理学之后,如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改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真正要义。

(四)缺乏专职教师,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据调查,目前各高职院校从事“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工作的教师大部分是出身于旅游专业,极少数教师为从事心理学专业出身,而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各类专业中既有旅游专业,又有心理学专业,尚未有二者结合命名的旅游心理学专业。旅游心理学是顺应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只是作为一门课程出现。同时我国各级师范院校目前也没有为培养将来从事旅游心理学方面的师资而开设相关专业。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要想讲好这门课程,对任课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要学习旅游学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好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既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本身特殊性的体现,也是从事教书育人职业的基本要求。只有学习心理学知识,才能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便于施教;只有了解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一般原理,才能更加灵活地把这些理论和原理运用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中去。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因大部分是学旅游专业的,对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足,加之学校缺乏对任课教师的在职培训,造成教学有失偏颇,更加注重旅游学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要求,可见,目前尚缺乏专职教师,其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五)呆板机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缺乏创新精神

“旅游心理学”课程是时代孕育而生,是旅游业在现代快速发展的产物。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通常既定的教育观念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信息的输出及其管理模式,而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一般是沿着两个路向展开的。即面向教育实践的生成和面向教育理论的生成。”[3]所以,对于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教师和学习这门学科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容易造成对知识的片面理解、讲解不到位。心理学是一门把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同样“旅游心理学”中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学习会感到有些枯燥和抽象,这需要学生要花足够的时间去细细地品味、理解和消化。在以课堂为单位的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教书本,没有外延和升华,缺乏创新意识,教材上怎么写就怎么教,机械地复述课本,导致教师只是为教而教,为了任务而教,缺少灵活性、变通性。而学生则是死磕书本,书上写的就是真理,教师说的都对,教条而机械地学习,缺乏批判意识,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记忆而学习,为了任务而被动地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方向性、主动性,由此问题意识淡薄,不愿反思、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很难促进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解决高职旅游心理学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世界上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两面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打破单一采取讲授法的教学局面,学会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面对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没有多少可借鉴前人经验的情况下,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主动摸索,寻求最佳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讲课心得,日积月累便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行为和风格。教学方法运用的是否合理得当,事关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课堂教学组织的优劣,更影响到教师教书的信心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以案例教学法为例,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案例比‘出色’的案例更加重要”。为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要认真钻研,借鉴各学科成功的教学案例,吸取众家之长,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读书指导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实习作业法等,才能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寓学于乐。

(二)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求发展

旅游心理学因为是旅游学和心理学共同组成的一门边缘学科,其学习过程中也包含了很多旅游学和心理学高深的理论,而往往学生学习理论时会感到有些枯燥乏味。已经习得的理论知识,如果不会运用,不知道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那么就等于没有真正的掌握知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基于“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掌握理论知识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走出课堂,真切的感受现实,直面实践。教师也要走出书斋,去旅游景点、进企业参观,只有躬行,才能学到真知。“认识———实践———再认识”,才是获得真知的过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进行“旅游心理学”教学的一个基本环节,而基于理论的指导下,积极结合实践课进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实践课,目的就是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去检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勇气。理论课是基础,实践课是升华,只有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学生才会真正的掌握知识,促进自我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三)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

“旅游心理学”也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伴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在教学中越来越普及,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得力助手。教师要学会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心理学的某些实验设备仪器以及一些量表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旅游心理学。虽然心理学的实验和量表操纵起来比较复杂和困难,只要教师有决心、恒心,学生们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学校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多媒体、心理学的实验实训的设备,开展校企合作,可以把企业引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定向培养。学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经过一段学习后,掌握了系统的心理学、旅游学、旅游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和基础知识后,再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实习。这种学校与企业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缩小学校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也可以帮助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现实和时代要求。

(四)健全教师培训机制,着力提升专业素养

“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程要求其任课教师不仅掌握旅游学的相关知识,也要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从事旅游学课程的教师和从事心理学课程的教师都不能更好地胜任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经过跨专业的学习和及时的在职培训,充实有关旅游学或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基础知识,然后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施教。可见,对教师来说讲授旅游心理学课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提升的过程。即旅游心理学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现阶段教师,进行符合时发表展要求和目标的专业培训。如果教师入职、在职、职后这一培训链条,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那么如同下棋,一步棋走错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建立完善的动态培训机制,尤其对新聘任的年轻教师,更要抓好岗前和在职培训。教师积极参与培训,可以不断充实自我,最终掌握教学艺术,提高教学的魅力,不断提升和促进其专业素养。

(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精神为宗旨

伴随知识时代的到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提升到了历史的高度,成为国家的使命。要想培养创新的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枯燥而抽象的理论知识,用充满含蓄、幽默生动的语言来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去研究旅游学和旅游管理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为了任务而教学,而是为了创新而教学;学生不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为了实践而学习。正所谓“教学生学会思考比让学生富有知识更优先,引导学生的元学习比带领他们学习更优先”。[5]这是任何一所大学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理性思考为前提,大胆革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引导;以实践为基础,不断探求。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突破口,赢在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创新精神的培养,要从点滴做起,学生也要改变机械记忆、死磕书本的现状,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培养对这门课程的热爱,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作者:芦爱英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