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差异化管理问题分析
班级管理是指在班主任在有意识的引导和管理下中小学生的自主行为。而班级管理中的自主管理可以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全班学生在处理事情时可以自己做主。班级管理应突出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的管理当中,使每一位同学在参与中能得到充分的锻炼,为培养新形势下的人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目前基于差异化管理的中小学班级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几项问题。
一、基于差异化管理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几项问题
(一)班级管理体制
中小学班级的管理体制不灵活,总是刻意的以维持秩序和提高学习成绩等为目标,要求相对统一,缺乏调整,对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方面的力度不够。在班级制度制定及岗位设置方面,学生的自主权利非常小,自主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很少,处于被动的局面。因此,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主实践能力,无法处理任何突发事件。
(二)班级活动机制
班级在举办活动的时候,实行统一的活动机制,完全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偏离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初衷,降低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导致了学生的不积极现象的发生。另外,班级组织课外活动的次数也很少,在某一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的次数,同时也影响了课外活动的多样性。活动的单调乏味必然会影响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导致学生积极性的下降。
(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上,教师在布置班级环境上占有主导权利,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都未能参与到布置班级环境的活动当中去,因此出现对班级环境满意度一般甚至不满意的现象。而班级的整体氛围在忽视学生个体需求,注重整体的情况下,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班干部职责制度缺乏
班干部的职责制度对于班干部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大作用,也是班主任和同学监督和评价班干部的重要方式。目前班干部职责制度缺乏的现象较为普遍,以成都高新新源学校为例,学校德育处虽然有关于学生成长册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但是关于班干部职责制度仍没有具体规范,只是在班会课中有所涉及。
(五)学校、班级中小学生参与管理的面较少
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的主要干部处理班级事务的情况比较多,这些同学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机会,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仍然处在被动的状态下,不能积极的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当中去,不利于大多数同学能力的培养。目前还存在班主任对学生要求较多的情况,不能让班级干部独立处理班级的大小事务,而是按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完成。班级的一切活动内容都由老师去安排布置,忽视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此现象的持续发生只会导致学生持续处于被动状态,降低积极性,削弱学生的交流能力。
二、基于差异化管理的中小学班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先是班级管理体制还是以整体为主,缺乏对每个同学的关注度。其次班级管理总是把提高学生成绩和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主要目标,导致学生行动受到一定的限制和制约。而且班主任依然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同学只是按部就班,并为真正参与到班级管理制度当中去。即使有同学参与也是班级干部,大部分同学还是被排除在外,学生根本无法从中提高自主独立性。再者,班级活动常被解读为学生们的娱乐活动,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造成了班级活动频繁率的下降,而且班级活动的内容也比较单调,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导致了学生对活动兴趣的下降。这些因素加起来严重影响力了班级活动以提高学生自身独立性为目标的初衷。
三、基于差异化管理,完善班级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正确理解班级管理的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人的全面发展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教育应该促进每个同学的全面发展,个人的责任感,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其的表达更为丰富多彩,使其明确自己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公民和生存者,技术发明者和思考者的不同责任。
(二)把握好“严”与“爱”的度,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模式
班主任应该注意管理学生的方式,不能过分严厉,扼杀学生自由发展的权利,但也不能完全对学生言听计从。可以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制定出一套发展班级的管理规范,从而避免管理方式把握不当的问题。为了班级更好的发展,班级管理应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班级管理的发展,最终实现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四、总结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传统的班级只注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很少掌握主动权。许多相关研究表明,班级管理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中小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大小。要想提高班级管理效益,那么就应在处理事务过程中给学生绝对的权利,培养其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人。自主管理符合学生的想法,同时也能更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吴勇 单位: 重庆市渝北区龙塔实验学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6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