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导专业学生媒体素养教学研究

2021-05-25 9083 教学研究论文

一、引言

对于媒体素养这个概念的定义,当前的学术界也有很多的争论,但是比较权威的一种说法,是1992年美国媒体素养研究中心对媒体素养所下的定义:所谓的媒体素养,指的是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质疑能力、选择能力、理解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评估能力和应变能力。简单来说,所谓的媒体素养就是能够建设性的、正确的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范畴是十分宽泛的,这也对编导专业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国编导专业教学现状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教学中教师也更加注意对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编导专业是属于艺术类专业,在艺术类专业的考核当中,更加注重考生的普通话是否标准,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比较强,甚至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形象和气质都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学生个人的才华,创造以及管理能力没有很明确的考核标准,虽然考核标准在这里,但是要具体的去量化这些标准,是需要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进行的。但是,艺术类考试的随机性很大,所以很难去真正的辨别考生是否具备这些能力。其次,近些年来编导专业基本处于一种遍地开花的状态,很多学校都纷纷开设这门专业,而且这门专业进入的门槛也比较低,很多学校设置的编导专业,招生的人数比较多,基本只要文化课成绩能够达到学校要求的分数,那么就可以进入这个专业,对于其他方面的素质没有明确的可以量化的考核标准。最后,很多高校在培养编导专业学生的时候,增加重视培养这些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也是紧紧地结合当前需求来进行设置的,在教学课程设置上,也主要是以速成教育为主,很少会去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在课程的培养上缺乏对于编导专业学生媒体素质的教学培养。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编导,媒介素养是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编导人员的基本素质所在,因为编导专业的学生在媒体工作中是处于一种“把关人”的地位。当前的新媒体条件下对于编导专业提出了更高的媒介素质要求,虽然当前国内有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是更多的是对于其理论知识的讲解,在应用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所以这种教学方式的针对性比较差,而且也收效甚微。在当前的大众媒体市场环境下,编导之间相互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而且当前电视台对于高素质编导的需求也是很强烈的,不仅仅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实操能力以及优秀的专业素养,还要求他们能够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去编排节目,去安排各项工作,这就对于编导专业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应该设置相应的课程,来提升专业学生的媒体素养。

三、提高编导专业学生媒体素养的途径

从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对于编导专业学生的教学,在当前的高校更多的是以理论教授加实际应用的方式来进行授课的,这种授课形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他们能够培养编导专业学生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也能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更多,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有一定作用。但是,相关媒体素养的教学,在高校中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明显的缺乏实践性,而这种授课形式恰恰忽略了培养学生最关键的职业素质。因此,应当如何高效的去培养编导专业学生的素养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众传媒

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媒介以及其传播的信息对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和外界联系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大众媒体使得学校、家庭的教育功能更加的边缘化。而在当前的大学校园生活当中,学生们的生活是离不开大众媒体的,包括手机、电脑、网络等等。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显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个人电脑普及率能够达到94.5%以上,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高达98.5%,这两种途径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所在,在如此频繁的媒体交流的过程中,能否正确地认识大众媒介,对于大众媒体进行客观的评价,是对于当前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需要更加清楚的去了解大众媒体的实质、功能以及大众媒体对于社会的意义,从具体实施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的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合理的课程设置,当前国内众多高校的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中,当前是将传播学作为主要的课程,而对于新闻学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其实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传播学还是新闻学对于编导专业学生来说都是一门必修的课程,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往往存在厚此薄彼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了当前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够全面,在知识体系的构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时,编导专业在学习上应当更加重视实践,而在课程设置上,实践课程所占的比重比较小,重点还是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过多的理论课程会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不足,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实践锻炼,这对于编导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积极地引导学生,媒介是具有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商品属性的,根据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大众媒体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甚至编导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他们对于大众媒介在属性上的认知,更多的能够倾向于其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对于大众媒介的商品属性的认识程度比较低,甚至还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的大众媒体的运作机制。因此,在对于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授课的时候,专业教师需要对于编导专业学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去认识大众媒介,并且许多层次的介绍大众媒介的各个属性,只有对于大众媒介属性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大众媒介的实质,从而更好地了解大众媒介。

(3)开展校企合作,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企业却是检验人才的地方。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编导专业学生的媒体素养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鼓励学生在学校内创立各种校内媒体,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校广播,学校网络媒体的运作过程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大众媒体的运作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和地方的电视台或者其他媒体进行合作,邀请学生定期到电视台去参观了解,并且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提高学生对于各种媒介的认知程度。

(二)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媒体

批判性地认识大众媒体也是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于大众媒体的认知不仅仅要认识到大众媒体中优秀的一面,还需要认识到大众媒体中相对具有批判性的一面,从当前的大众媒体市场来看,市场上的媒体行业并不都是一些积极向上的,还有很多庸俗、媚俗的节目,对于这种媒体也需要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并且正确的了解到大众媒介的两面性,这也是增强学生媒体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能够使得编导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而不是去设计一些低俗的电视节目。

(三)帮助学生正确的使用大众媒介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编导文化水平的高低会决定其所使用的大众媒体类型,清华大学在2014年对于编导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显示,很多编导专业学生存在文化素质不高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大众媒体的时候与学生自己的学历水平不能够很好的匹配,为此导师需要对于学生的观点进行引导,同时更加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

(1)课内引导,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导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地让学生去接触更多的大众媒介,让他们去认识并且了解网络和手机以外的大众媒介,并且引导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公平的使用这些媒介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

(2)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所比较喜爱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这种学习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专业,针对编导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就需要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专业竞技大赛,如拍摄微电影,参与网络文化交流等等。

四、结语

当前中国的媒体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同时发展的情况也良好,这也就意味着该行业面临着十分激烈的行业竞争。因此,对于编导专业学生的教学需要更加重视培养媒体素质,通过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来为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作者:杨晨蕊 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