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会计工作研究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的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金会会计核算基础不一致
目前,卫生部门和实行新农合的农村地区,在涉及到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基础上主要是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但实际上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存在实践的难题[1]。
1.2会计制度编制依据缺少
当前,农村新农合基金会会计管理上是原始凭证水平,缺失会计核算实务,财务报告不规范,基金财务信息不能做到按时公示,阻碍了新农合医疗基金的有序推行,新农合医疗基金会计制度编制缺少依据,导致基金会会计核算不能进一步发展。
1.3会计凭证混乱,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软件亟待改善
1.3.1会计凭证混乱在农村推开新农合之后,经办机构对参保的农户提出了具体要求,在获得基金补偿时,需要提供原始单据。但是那些已经参与商业保险的参保人员在获得赔付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原始单据,那么参保人就会向新农合提供复印件作为凭证,导致会计凭证存在混乱。
1.3.2财务报告、财务会计软件亟待改善新农合财务会计软件亟待改善,基金会制度的会计核算基础、制定依据都没有予以明确,只是编订了基金收支表、资产负债表,但缺少财务情况报表,只提供了主表、并不编附表。此外,财务会计软件因为相对落后,亟待更新[2]。
1.4会计科目名称需要统一
新农合基金有关会计科目设置需要继续完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新农合会计科目名称存在不统一之处,这导致对新农合的基金监管及会计信息统一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这主要是由于有的地区设置了收入过渡户科目,而其他地区并未设置;在涉及到个人缴费的项目上,有的设定的是“参保人交费收入”,而有的则设定了“农民交费收入”,在对一般性的门诊支出以及相关规定项目体检支出科目设定上,将科目列为二级科目,或者是将其升级为一级科目,导致会计科目名称在设置上存在混乱,需要及时统一。
2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的会计工作效能及措施
2.1建立基金会会计核算基础,确定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编制依据
2.1.1建立会计基金会会计核算基础一方面,按照实际情况,科学运用责权发生机制,如从当年参合人数和人均筹资情况,设定当年收入计量,让会计核算的基础相对准确与科学。再如,与政府出台刚性政策相配套,以政府制定的措施为指导,让政府财政能实现当年全额配套基金[3]。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收付实现制,从新农合核算需要出发,有效补充责权制在发生实践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
2.1.2确定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编制依据新农合资金筹资来源主要有政府资助、个人缴纳与集体扶持,主要用途是补偿参保人员因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大宗医疗费。根据《会计法》的规定,新农合基金需要选取与之相匹配的会计制度,并明确新农合自身的发展趋势,进而推动基金会计制度实施的实效性与稳定性。
2.2完善财务会计报告,更新财务会计软件
2.2.1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在加强新农合财务会计报告系统时,需要全面考虑新农合基金的特点和基金管理的具体情况,将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以及财务情况的说明书等全部内容都纳入到财务会计报告系统中,会计报表主表主要包含新农合合作医疗基金收支表、资产负债表,分别反映了基金收支、结余情况以及新农合基金的财务状况;同时,在设计有关基金的收支表项目,需全面考虑新农合大病统筹为主的特色,将大型医疗补助安排在先,小额其次,其他支出在后的顺序进行排序。要加强新农合基金财务情况说明书建设,全面分析报告基金收支以及结余情况。
2.2.2更新财务会计软件为了做好新农合基金的监管,确保新农合基金管理的安全性,新农合地区的管理部门需要开发或引进与本地区实际相符的会计软件,全面提升新农合基金会计工作水平。
2.3统一会计科目名称,完善新农合医疗运作机制
2.3.1统一新农合会计科目名称新农合会计科目名称的统一,有利于做好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工作,特别是对个人缴费项目、一般性门诊支出和住院补偿项目上,对科目进行有机统一,避免因为科目设置的不一致,导致出现财务混乱的情况。
2.3.2完善新农合医疗运作机制农村新农合运作成本,对制度运作的可持续性、有效性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结合当前新农合发展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的运作机制,确保新农合能健康运转,为百姓做好服务工作,提升新农合服务水平。
作者:孙桃英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