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设计对接研究
1引言
国内的高等艺术教育按照专业学科进行分类,它们之间的教学也存在较大差别。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例,二级学院分有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建筑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人文学院等。每个学院都有类似的专业基础课程,虽相似但也存在较大差别:如设计学院开设的素描基础,其教学内容主体为静物素描;而造型学院开设的素描课程则以传统的人体写生为主。这种学科式的课程差异一直从本科贯穿到研究生教育,不同专业的学生从刚入校就被贴上了设计、造型等分类标签。国外的高等艺术教育有别于国内,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专业研究生课程为调研案例,他们的学习是开放式的过程,导师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不会刖趾适履式地强灌知识,并鼓励学生尝试从平面到装置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这种学科交叉式的教育给予学生更加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2015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从今年三月开始,笔者身为当代艺术教学方向的任课教师,担任上海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面对创意设计比赛,如何开拓学生思维,这成为一次交叉学科之间的教学体验。
2突破思维的几种方式
针对“2015台湾国际学生创意设计大赛”的主题“拥抱Embrace”,指导教师制订了从方案草图到设计成稿的三个月周期的计划。其中方案草图是创意的生成环节,也是整个课程的重点,在此环节中,笔者将以下几种当代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运用在教学过程当中。
2.1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当代艺术教学中的常用思维方法,主要内容有“反义词思维训练”。这种对立式的思维是一种脱离常态视觉造型的发散性思维方式,在许多当代艺术经典中均有出现。如反义词“大与小”之间的转换作品有瑞典艺术家克拉斯•欧登柏格(ClaesOldenburg)的代表作品《衣夹》,他将日常消费品放大万倍变成异于常态视觉的装置雕塑。再如“空与实”之间的转换作品有英国艺术家瑞秋•怀特里德(RachelWhiteread)的作品《无题•房子》。她将一幢别墅的内部空间灌满水泥,再将建筑实体拆卸,剩下的即是原本空无的内部空间。这些逆向思维不同于平面设计中的图地反转和正负形的概念,图地虽是对立关系,但脱离不了图形与外观;而当代艺术中的逆向思维转换除了外形中的变化之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通过训练,学生分类筛选出与“拥抱”一词的相关词组,从拥抱的距离选择了“远与近”,从拥抱的对象选择了“人与物”、“人与环境”等,并对所选词组进行定位思考后,最终讨论出两款设计方案,分别是“无声心跳手环”和“防霾衣帽”。
2.2从模仿到功能拓展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来自于“模仿”,这说明了“模仿”对于艺术创造是不可替代的。在学生的思维训练中模仿是直观的,大多数人对于“拥抱”的既定认识,是人与人之间相拥的姿势。学生从拥抱姿势延伸至相近的词语有“环绕”、“交错”、“笼罩”等,再以“物”模仿拥抱进行拓展。模仿过程中,他们设计和选择了最似“拥抱”动作的几种产品,分别是能包裹的豌豆荚沙发,能环绕的耳机和能吞食的分类垃圾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功能拓展。从沙发的豌豆中拓展出了游戏与储藏的功能,在耳机上设计了LED灯了添加了音量可视化的功能,将分类垃圾桶拓展出垃圾误处理后的报警功效。
2.3情感的表达
当代艺术重视观念性,重视每个创作个体的唯一性的情感经验。当艺术家将个人情感置于作品中,作品也就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扬的途径。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JosephBeuys)将拯救过自己生命的油脂和毛毡融进创作里,表达着他“拯救治愈”的观念;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同样以绘画的方式将自己的视觉病态体验通过作品再现在大众视野里,这都是个人化的情感被艺术所包容后的体现。当今设计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已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层面上需求。教学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挖掘个体的情感经验,提出的创意方案都是创作者的情感投射,其中恋爱滋味的口杯,珍惜时间的流水存钱罐,发光脚印地毯等方案最能反映出现代年轻人的心态。
3“心跳”的产生
在方案甄选环节中,全票通过的是来自逆向思维训练中的“无声心跳手环”方案(以下简称“心跳”),这是一款基于情侣之间远距离情感需求而设计的手环,造型与运动小米手环相似,但其理念并不是为运动而设计,而是将其定位在心灵沟通。
3.1工作流程
根据设计流程分为调研、讨论、设计三部分。前期安排学生做足充分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首先要考虑消费对象的需求,产品只有在设计理念与消费需求的高度统一下才能赢得认同。在调研的基础上再讨论调整设计方案,并从设计理念,造型,材料,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派分工作,安排学生分组同时进行。经过两轮流程产生了情侣认同度较高的产品设计——“无声心跳手环”。
3.2设计理念
“无声心跳手环”是针对“拥抱”为主题的台湾国际学生创意大赛而设计的,源自于学生逆向思维拓展中的“远与近”反义词训练,学生将近距离的关心搂抱转换为远距离的环绕式“拥抱”。情侣双方佩戴手环时,通过手环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感受到彼此情绪的转变,当对方情绪出现波动,另一方可通过手环感受到对方的心情,与他心有灵犀,这就是产品设计理念之一。设计中所指的情绪变化是泛指,手环只能感受到对方情绪的波动,不能确切肯定对方的波动来自于何种状况,这本是设计的缺陷,但这一弊端被转化为产品的特点。通过跑马灯灯光颜色深浅以及流动速率的变化,可以猜测对方的心情和状态,正是这种不确定的变化刺激了人猜测与窥视的本能欲望。天各一方,传递思念与爱意,分享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给双方留有一定的思念空间和想象余地,而这“猜一猜”即是产品设计理念之二。
3.3设计造型
“无声心跳手环”材料定为电子硅胶材料,为区别于运动小米手环,从外观上突破了大众对手环的传统定义,设计的整个造型接近于方形(见图1)。方形的灵感取自于枷锁的变形,寓意着锁住爱情,而情侣间的爱情枷锁本身就是自愿的、甜蜜的。虽然在设计中难以见到爱情枷锁的影子,但产品本身异乎寻常的方形在众多手环中已是新奇独特了。
4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设计的灵魂是创意,而创意来源于活跃的思维,所以整个课程的重点是创意生成的方案环节。如何把握住设计的命脉,做出具有创意的设计,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自身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硬伤,这也是指导教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具体为以下几种情况。
4.1脱离不了自我为中心
整个流程中,常遇到的学生思维枯竭的状况。在方案草图的过程中,学生眼界未拓宽,脱离不了“学生”的身份属性,常围绕自我为中心,提交的方案也大都是学生生活中的杯子,椅子,黑板擦等。这突出暴露了学生生活中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观察能力较弱,体验生活层面较窄”的实际情况。
4.2盲目且涉及面太宽
在主题性较强的此次课程中,少数学生又表现出另一特点,即方案涉及面太宽,针对性不强。当无从下手的时候,便力不从心地将与“拥抱”毫无联系的方案提交上来充数,如计时器锅、仙人掌闹钟等。这些都是未进入思维拓展训练状态的直接表现。
4.3工作流程上的倒置
既然是工业产品设计,消费者的购买意愿需要前期考察和调研。以人为本是我们提倡遵循的设计理念,在课程中,部分学生忽视了市场调研导向,将全部重心放在外观设计上,强化自己的主观设计,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设计方式有悖于常规设计流程,往往以失败而告终。
5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设计的交融
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思维方式属于造型思维训练的其中一类,在造型思维训练与工业产品设计交融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化学效应,下面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的几点。
5.1排异反应调查
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经过一系列专业课学习之后,形成了专业背景下自身的设计思路,多数学生在过程中表现出习惯从外观造型设计入手。在课程进入阶段,笔者顾虑学生对于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训练会起排异反应,根据十一位学生的综合调研分析之后,72%的同学能进入角色状态,课程效果良好,28%同学愿意接受,但是作用时间周期延长,整个教学过程未见明显排斥的状况。
5.2产生的效应
设计类学生对于外观造型的设计是专业本能思考,在未接收思维拓展训练时,学生普遍将重心放在外观造型上,并追求其的新、奇、多变上,在设计理念上往往停留在使用功能层面,难有长远性的思考。在思维方式训练中,逆向思维训练让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尝试多种可能性。情感的表达训练中,他们进入角色去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分析自己与他人的特殊性,并从自我情感出发,寻求自我突破。虽然这些是当代艺术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方式,但在工业设计教学中也产生了积极的教学效果。
5.3可能性延续
结合主题明确的创意设计大赛,贯穿整个思维拓展训练,目标明确效果明显,是一次完好的案例。在学生后续的信息反馈中,经过思维训练的同学在接下的课程设计中表现出与本专业拓展训练之外的同学之间的差异。这些分歧尤其体现在设计理念及作品观念上。这种转变是正面的、进步的,也为之后的跨专业设计教学提供了的借鉴和经验。
6小结
本次案列中,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有着与绘画专业学生相似的艺术基础,在训练中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接受过程。艺术与设计本身没有明显的界限,艺术和设计在教学上虽有学科上的区别,但学科的交叉实质上给予学生更加多元化的资源和平台。
作者:刘晓峰 叶颖颖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6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