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学校初中作文教学

2021-05-25 760 作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盘踞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分数占中考语文总分的百分之四十。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相脱节,作文教学没有自己完整的教学体系,没有切实有效的系列训练措施。加之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阅读范围狭窄,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功底较差,具体表现在:写作思路不清晰、记流水账、错字病句连篇、情感平淡、中心不明确等。为了完成作文,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是依靠现成的作文书或百度搜索相关话题的作文,经过适当的修改、拼凑、组装成自己的作文,更有甚者直接抄一篇作文。基于种种原因,作文教学如同陷入泥潭的孤舟,左冲右突,却不能冲出困扰,驶向更宽阔的地带。虽然老师学生花了很多精力,但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寻找出路?让作文教学不再陷入尴尬境地,让写作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让他们不再为写作文而愁?怎样让学生形成一种好的作文习惯并乐于写作呢?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职责,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下面是本人在教学当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一、重视积累,为写作寻找源头活水

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也是如此,只有积累大量的素材,引来源头活水,写作才能得心应手。素材厚实,文章就能根深叶茂,拙笔也会开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里无货作文难”。少数民族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知识面狭窄,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困于两点一线的家校生活学习方式。“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素材积累,任凭他们搜肠刮肚、费劲心思,也写不出一篇好作文,造成他们畏惧写作,“谈作文色变”。《新课标》指出:“重视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积累是最好的写作突破办法,因而本人在平时教学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引入“源头活水”。

(一)积累语言材料

梁启超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写作,首先要教其如何读书。”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作是通过书面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意。没有阅读,没有语言的丰富积累,作文语言就干瘪,作文立意就浅薄。《新课标》中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1.积累课本素材。教材上的文章纵横古今、囊括中外,大多数文质兼美,富有深邃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性,就是一座丰富的素材库。教学中引导学生就地取材,积累写作素材。一是识记课本佳句素材,如古典诗词、文言名篇、现代美文等,例如教学《观舞记》时开展“一分钟背诵比赛”,让学生识记舞者表演时脸部神情的细节描写:“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忽而轻柔地点额抚臂,画眼描眉,表演着细腻妥贴的梳妆;忽而挺身屹立,按箭引弓,使人几乎听得见铮铮的弦响!”二是积累课本名人素材,如李白、苏轼。三是积累课本形象素材,如梁山好汉、三国豪杰。四是积累课本事例素材,仲永之悲、宋濂求学。五是积累课本文化素材,如京剧、端午的鸭蛋。

2.积累课外阅读。仅仅依靠教材中的课文,很难满足初中作文的要求,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能让学生积累词语、思想和情感,积累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让学生从贫乏走向丰富,逐步从肤浅走向深刻。一是每周发一份晨读材料(由福建教师进修学院石修银老师主编的《晨读》),里面包含每日美文、每日诗歌、每日字词、每日经典话语,特别是每日诗歌里有运用示例,本人常常让学生背诵仿写。而是学生推荐美文。为了鼓励孩子多阅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按号数轮流每天有一位同学向全班推荐一篇美文并用100字谈谈推荐缘由,并且将两个班的美文印出来分发给每个学生。三是每天10分钟诵读识记美文。每周一将作文题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从美文中自行寻找所需的细节描写,摘抄、识记并运用于写作当中。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初一时诵读《繁星春水》,互相交流感受;学习了余秋雨的《信客》,向学生讲述中各地的风土人情顺势推荐学生看《千年一叹》;学习《核舟记》学生喜欢听苏轼佛印的故事,借机向学生推荐《苏东坡传》。

(二)积累生活素材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3]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作品就无所谈起。《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4]可是现在学生对四季变化熟视无睹,对关心帮助无动于衷,对风云变化漠不关心。为改变现状,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按号数轮流每天安排一位同学记述班级一件事;二是让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综合实践,如闽东特产介绍、闽东各地春节风俗介绍;三是时事评论、热点聚焦,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四是欣赏农村自然风光。总之,让作文教学与生活结合,让学生胸中有“材”,“厚积而薄发”,不再为“无米之炊”而烦恼。

二、立足文本,让写作在阅读教学中起舞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与文本教学似乎是两条平行线,教师能敏锐地捕捉文本的每个细节,大刀阔斧、游刃有余地加以剖析,却把课文对学生作文的示范作用忽略了。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作文课上,教师不应弱化阅读的功能,而应当换个角度面对文本,从指导学生写作的角度重新审视文本。”可见教材中的经典文章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强的指导性,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片断训练,拙笔也能生花。

(一)传授技巧,进行写作引导

在文本教学中,依据语文课标对每个年级作文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教材的选文特点,细心指导,“授之以渔”,适时寻找写作契机,让学生从“例子”中汲取很多写作之道,如典型事例的剪辑、内容详略的安排、铺垫、伏笔、悬念、线索等。做到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突出一个写作技巧的透析,再通过片断作文的训练让学生熟能生巧,巧能生精。例如执教《故宫博物院》一文时,作者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午门、金水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及布局作用。学生体会到按照空间顺序条理清晰介绍事物的特点后,笔者借机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假如从神武门出发,沿中轴线由北而南行至午门,你将这样介绍沿途的建筑……;假如以三大殿为中心,介绍它们前后的建筑,你可分别介绍……;假如站在保和殿北面的长方形小广场,介绍以南以北的主要建筑,你将这样介绍“前朝”和“内廷”……;假如按不同功用将故宫的建筑分组,你可以逐次介绍……。接下来,引导学生如何介绍民中校园。又如执教《音乐巨人贝多芬》,我出示贝多芬的画像,让学生根据画像描述贝多芬的外貌,然后再让学生读课文中肖像描写,对比中学生发现肖像描写不仅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更要曲隐地表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接着我顺势让学生观察描摹班上两位性格迥异的女生:一个是头发高高扎在脑后有两颗虎牙的诗惠,另一个是剪着齐耳短发的洪宇。学生在描摹时抓住了诗惠性格开朗泼辣“咧嘴大笑”,抓住洪宇性格内向“抿嘴浅浅一笑”。

(二)巧用空白,进行写作训练

文学作品往往会留下了很多艺术性的空白:或省略部分内容,或略写某一情节,或隐藏某些意义,等等。这些文本空白实际是一种“想象的美”,在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开动脑筋来补一补文本的“空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执教《石壕吏》时,诗中写老妇和县吏的对话时,运用了“藏问于答”的方法,只写了老妇的语言,而略去了县吏说的话,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将县吏说的话补写出来。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并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力刻画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三)仿写美处,进行写作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说:"孩子学说话,始于模仿;学生学习作文,是一种书面形式的学话,起始阶段适当进行模仿也是必要的。”冰心说:“我写《繁星》是因看着泰戈尔的《飞鸟集》,而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教材里的文章,大多数是学生写作的范本。以课本为依托,发掘美处,引领学生反复吟咏、咀嚼文字的魅力,揣摩文章构思之美妙,以师生之气脉通作者之精魂,在含英咀华后进行仿写训练。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文采。仿句,在执教《观舞记》时,让学生观看《雀之灵》仿写:“假如我是个……,我就要……”学生仿写:假如我是一个剪纸艺术家,我就要用剪子剪出她们阴柔美妙的身姿;假如我是一个摄影家,我就要用摄象机记录他们尽态极妍的轻歌曼舞;假如我是泥塑艺人,我就要在泥巴上柔捏出她们轻盈灵动的身影。仿句式,在执教《陋室铭》时,学生写了《班级铭》:班不在大,守纪则宁;人不在多,心齐则赢;斯是四班,唯爱温馨。勤学书声朗,乐学把名扬。谈笑皆良师,往来无恶友。可以谈理想、论难题。无吵杂之乱耳,无厌学之烦心。人人思进取,争创新辉煌。四班云:谁与争锋?仿细节,在执教《台阶》时,文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写出父亲建台阶的艰辛和努力,学生仿写:望着父亲因生活重担而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薄雾漫漫,笼罩在他头上,夹着银丝头发上有一股热气。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学生通过仿写,使文本的精华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营养,博采众长,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三、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下水文”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即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又调节气氛,鼓舞学生写作的热情和士气,形成积极地写作情感,消除畏作心理和写作无助感。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才会有想法,他们写作的灵魂也就多了,有了想法和灵感他们才会无压力的写作。情感的点燃,内心的宣泄,拙笔也能开花。同时教师写“下水文”,对提升自己语文素养、对作文教学研究也很有好处。在引导学生仿写《繁星春水》中的“爱在左,同情在右”时,本人也试着写一个:爱在左,管理在右,走在教育两旁,随时灌溉,随时修剪,将这一径长途,呵护得花香弥漫,使苦心探索的我们,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给学生示范,鼓舞学生。11月27日感恩节让学生学会感恩,发现生活的美好,我用多媒体播放一段《伟大的母爱视频》,随即播放背景音乐朗读我的一篇QQ空间日志:《致最重要的她》养儿一百,长忧九十九。身为准妈妈的自己慢慢体会到“母亲”这个词背后深刻意义,感谢您们,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妈妈,是她带我来到这世界,是她牵着我的小手走进学堂,是她满含泪水送我坐上花轿…片段一:“妈妈,天气冷,我没衣服穿!”身为准妈妈的我,每每遇到芝麻绿豆小事也要在电话一头向妈妈撒娇。“订婚时不是买了几件衣服吗?”“老是穿那几件,我腻了………”“妈妈买的黄色羽绒服呢?……”“在柜子里,洗了不想穿,洗很累的……”“拿出来穿,脏了拿回来妈妈洗……”……另一个是妈妈的妈妈,外婆,是她抱着襁褓的我哼着小调,是她背着小小的我上街买菜,是她用毛线编织了我绚烂的童年,是她让我带着上帝的保佑走向花轿……这节课学生很安静,我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借机点拨学生的半期考作文《就这样被你感动》,母爱不在轰轰烈烈的壮举,而在平凡朴实的点点滴滴中,写作就是拾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把每一片成长的回忆酿成最醇的美酒,贴上标签,随岁月的洗礼越来越浓、越来越香,刻下记忆,让它不随时间风干。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少数民族学校的作文教学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上下而求索,不断提高和完善作文教学方法,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发展。

作者:郑芳芳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