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2008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旨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增强企业竞争力,避免管理上出现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当前,国内外各行各业都高度重视本行业、本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努力堵塞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全面升级。如何加强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本人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些个人看法,供参考。
一、预算管理
1.建立财务预算制度。施工企业应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运营、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做到全方位管理,全过程控制。预算编制要围绕中心工作进行,体现在对中心工作支持上,要全面、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便于操作。
2.坚持党委理财制度。坚持党委理财、党管经济是确保企业健康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重大经济活动或重要支出必须经企业党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增强开支的合理性,增加开支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坚持预算公开制度。经党委讨论通过的企业预算,要在内部进行公示、公开,接受职工监督。
二、货币资金管理
1.建立银行定期对账制度。定期对账在于企业能随时掌握银行存款情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企业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指派对账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复核,确定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一致。如调节不符,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建立大额现金提取回访制度。企业要与开户银行签订协议,明确出纳人员在提取现金时,银行要与单位指定的人员进行电话联系,取得确认,确保资金安全,防止出纳随意提取现金,甚至出现携款私逃的现象。
3.建立银行预留印鉴分开保管制度。银行预留印鉴分开保管能有效预防出纳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企业财务专用印章由财务负责人或主管会计保管,个人名章由出纳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4.建立现金定期盘点制度。库存现金必须做到日清月结,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同时,财务负责人要不定期的抽查出纳人员库存现金盘点情况,对出现的长款或短款要的查明原因,及时作出处理。
5.建立银行账户审批制度。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的开立应当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需要,不得随意开立多个账户,禁止企业内设管理部门自行开立银行账户,加强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同时,企业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立及使用情况,发现未经审批擅自开立银行账户或者不按规定及时清理、撤销银行账户等问题,应当及时处理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6.建立网上银行支付制度。实行网上交易、电子支付等方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企业,应当与承办银行签订网上银行操作协议,明确双方在资金安全方面的责任与义务、交易范围等。实行操作人员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要求操作人员根据操作授权和密码进行规范操作,配备专人加强对交易和支付行为的审核等。
三、固定资产管理
1.建立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要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实际,做到既能满足需要,又不闲置浪费,占用资金。企业年初要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经有关会议研究批准后执行。在购置时要充分论证,根据工作实际和资金状况确定型号、价格和付款方式,确保资源的充分利于和发挥。
2.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制度。固定资产必须建账立卡,注明各类固定资产的编号、型号、价格、性能、购买时间、使用单位等,并要求使用人在卡片上签字,明确责任,便于查找,便于管理。
3.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维修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应坚持使用与维修保养并重的原则,严禁重使用、轻维修保养的情况发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性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4.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逐一核对,逐个确认,做到账实相符,对不符的要查明原因,追究管理者或使用人的责任,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材料物资管理
1.建立材料物资集中采购制度。集中采购有利于节约资金,降低工程成本。材料物资采购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做到货比三家,质优价廉。同时材料物资采购要按计划进行,根据标书确定的总需求量和工程进度适时、适量采购,防止超量采购,占用资金,造成积压浪费。
2.健全材料物资核算制度。材料物资必须建立实物明细账,详细登记库存物资的类别、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计量单位等内容,明确审批权限,健全出入库制度,完善出入库手续,详细记录材料物资的出入库和结存情况,做到登记及时,账簿清楚。
3.坚持材料物资盘点制度。企业应当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合理安排人员、有序摆放存货、保持盘点记录的完整。对于特殊存货,可以聘请专家采用特定方法进行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不符的要查明原因,按规定进行处理。
五、劳务费用管理
1.完善劳务队伍工程款支付制度。劳务队伍工程款原则上不能提前支付,要根据工程进度分期分批支付,防止出现超付,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2.建立劳务队伍工程质保金扣留制度。对劳务队伍完成的工程量,在办理计量结算时,须按比例扣留一点数额的工程质保金,对扣留劳务队伍的工程质保金只有在建设单位将扣留企业的工程质保金退还企业后,企业才能退还劳务队伍,对因工程质量出现问题而被建设单位扣收的工程质保金,企业也须按比例扣留劳务队伍的,严禁不扣或少扣,给企业增加损失。
3.建立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近几年,国务院高度重视民工工资的支付工作,要求用工单位不得拖欠农民工工资。一是施工单位在向劳务队伍支付工程款时,要求其提供经民工本人签字工资表原件,否则在支付工程款时企业财务部门有权将民工工资扣留,直接到施工现场为农民工发放;二是有条件的施工单位可为农民工办理工资卡,每月直接将工资打入个人工资卡;三是施工单位在与协作队伍负责人签订工程劳务合同时,可要求其交纳一定数额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在不能按时向农民工支付时,施工单位可直接将这部分资金以工资的方式支付给农民工,最大限度地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六、对外投资管理
1.建立对外投资论证制度。投资前,企业应当由相关部门或人员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重点对投资项目的目标、规模、投资方式、投资的风险与收益等作出评价分析,形成可行性报告,详细说明投资是否可行,预期目标情况等,提高投资的准确度,严禁盲目投资,造成损失。同时,企业不得利用银行贷款资金进行对外投资,以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建立对外投资定期分析制度。企业对投出的资金要跟踪分析,随时掌握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定期组织对外投资质量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对效益不佳的要及时回收,防止形成损失。
3.建立对外投资责任追究制度。企业对外投资要实行问责制,对效益不佳,甚至不能全部收回或无法收回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确保投资的安全,提高投资的效益。
七、项目成本费用管理
1.建立项目成本分解制度。成本分解的最终目的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成本分解必须切合实际,便于操作。企业在进行成本分解时,根据投标时确定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费用的单价,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后,重新确定单价,并以此单价作为对外签订劳务承包合同的依据,与原单价之间的差额,就形成项目的毛利,企业的经营目标也就明确了。
2.完善项目中期盈亏分析制度。中期盈亏分析的目的在于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企业要高度重视。中期盈亏分析不要只对数字进行简要的分析,关键是分析数字变动的原因,通过原因找出项目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问题制定出加强项目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此来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
3.建立项目成本费用审批制度。企业应当建立项目成本费用支出审批制度,根据成本分解确定的支出总额和支出标准,按照授权批准制度所规定的权限,对费用支出申请进行审批,严禁多人审批。对已列入预算但超过开支标准的成本费用项目支出,应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报上级授权部门审批。
4.建立项目成本费用考核制度。企业应当建立项目责任成本费用考核制度,对相应的成本费用责任主体进行考核和奖惩。通过成本费用考核促进各责任中心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及各种耗费。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考核时,可以通过目标成本节约额、目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和方法,综合考核责任成本费用预算或开支标准的执行情况,保证业绩评价公正、合理。
八、队伍建设
1.建立财务人员任期考评制度。考评目的在于促使会计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企业应定期对所属单位财务人员的思想工作、业务工作、职业道德、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考核,征求所属单位主管领导、劳务队伍负责人的意见,对发现问题的,要及时找本人谈话,限期改正。对问题严重的,要调离财务工作岗位,取消会计从业资格,确保会计队伍的纯洁。
2.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企业在本企业所属施工单位推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度,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也有利于监督所属单位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3.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财务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业务理论知识、法制道德观念,减少和预防财务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每年组织全体财务人员参加一次继续教育活动,必要时可组织考试,通过考试来对财务人员的思想、工作等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和判断。总之,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利于企业经营实力的逐步增强,有利于职工生活待遇的不断改善。
作者:刘瑞乾 单位: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6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