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2021-05-25 15658 素养教育论文

一、网络素养概念的界定

网络素养(InternetLiteracy)一词源于国际上对媒介素养(MediaLiteracy)的研究,在国外有多种叫法: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计算机素养(ComputerLiteracy)、数字素养(DigitalLiteracy)、电子素养((ElectronicLiteracy)等。1994,美国学者麦克库劳(C.R.Mclure)提出网络素养的概念,他认为网络素养是了解网络资源的价值,并能利用检索工具在网络上获取特定的信息并加以处理、利用以协助个人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并将网络素养所包含的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两个层面。张开和杨光辉(2006)认为网络素养除了指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认识和使用网络检索信息之外,还包括对网络信息价值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筛选能力;对各种信息的解构能力;对网络世界虚幻性及相对于现实生活真实程度的认知能力;认清网络媒介和网络信息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以及网络伦理的观念;还有网络交友能力、认识网络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多重影响的能力等。笔者从对网络的认识入手,优化整合具有代表性观点,将网络素养界定为在信息时代中,个人根据需求和所具备的网络知识与技能,恰当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包括与外界作有效沟通和互动、进行个人终身学习等的各项活动,并能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以及自我管理和约束的认知能力。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网络认知能力、网络运用能力、网络行为管理能力、网络道德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工具是《衢州学院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问卷》,本次问卷调查在设计上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8道客观选择题和一个态度量表。在调查方法上,用随机的方法,选取了衢州学院的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92份,回收率为97.3%;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为99.3%。在抽取样本时考虑到年级、文理学科、性别比例的问题外,样本的选取并无倾向性,具有代表性。

三、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一)网络认知能力

根据统计数据,在“你认为网络的功能是什么”的调查中,有90.3%的学生认为是传播信息、72.4%的学生认为是娱乐、78.6%的学生认为是宣传、65.5%的学生认为是舆论监督。而对“大学生的上网动机和目的”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为娱乐游戏(81.4%)、搜集相关资讯(73.1%)、聊天交友(71.7%)。可见,大学生上网的娱乐化倾向较为明显。关于“对网络的发展前景的认识”,有49.3%的学生认为网络的发展前景会很好,并且能够对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带来有利的影响,46.9%的学生则认为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有弊。

(二)网络运用能力

1.网络信息搜索力。在调查中,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知道com、edu、gov、net、org分别表示的组织是哪一类。使用百度或者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搜索时,75.8%以上的同学能够通过所使用的关键词准确找到自己所需要查找的信息。

2.网络信息评估力。调查显示有30.7%的学生常被网络上的其他信息所吸引,2.0%的大学生对从网络上获取的信息没有产生过质疑,完全相信其真实性,这说明为数不少的学生对网络信息选择水平不高,无法正确评价信息。

3.网络媒介参与力。根据调查显示,75.2%的学生会经常参与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网络行为,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

4.网络学习发展力。在专业信息的获取上,调查数据显示:71.7%的学生会对网络上取得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16.5%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网上资源不了解,没有利用过;52.4%的大学生较少或没有使用过网络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超星电子图书或万方数据库。可见,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意识比较强,但科研能力还不够强。

(三)网络行为管理能力

调查显示:有31.7%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每次上网5小时以上的有12%。这表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并不能很好的控制上网时间,对网络接触行为的自我管理还有所欠缺。60%的大学生表示“上网时间超过自己预计的时间”;30%左右的大学生有以下三种情况出现:“同学、朋友说我上网时间太长”“网络聊天经常让我忘记时间”“网络游戏经常让我忘记时间”。47.9%的学生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经常会被其他网络信息所吸引,并超过预计的“学习”时间,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因被其他信息所吸引而忘却了原来的学习目标,只能再选择其他时间进行资料的查询。

(四)网络道德素养和安全意识

1.网络道德素养。30.7%的学生认为“网络是自由的,没必要制定规则来约束上网行为”,25.9%的学生认为“访问色情网站不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7.93%的学生认为“网络聊天交往不是现实中的交往,相互欺骗和辱骂没有关系”,5.17%的学生则认为“网络黑客是‘21世纪的游侠’,值得我们崇拜”。由此可见,青年学生们的网络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则亟待提高。

2.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显示,对于自己私人信息在网络上是否注意保护,60.3%的大学生注意对自己私人信息的的保护,20.3%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私人信息不太注意保护,17.2%的同学选择了“不确定”,还有2.2%的同学在网上没有对自己的私人信息进行保护。

四、提升高校学生网络素养的主要途径

(一)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由于目前的高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对网络素养教育并不重视,缺乏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而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网络素养教育内容渗透于“两课”之中,必将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由于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不成熟,目前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析能力、网络道德文明意识以及对网络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两课”阵地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析、解读能力,以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和敌对势力的思想渗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从而促进大学生良好网络素养的形成。

(二)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首先,在校园网上开辟普及网络媒体知识的专栏,利用网络媒体自身的优势进行宣传教育。网络平台本身可以成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次,开辟专题论坛和讲座,开展丰富的活动,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的互动性。安排一些形式生动的主题活动,如参观新闻网站、组织网络游戏或网络歌曲比赛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培养健康上网的心态和方式。最后,网络素养教育必须和网络管理相结合,以网络管理的约束力来从外部促成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内化,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自觉维护网络社会的文明。

(三)设置网络素养教育相关课程

开设网络素养教育相关的课程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课程的理论教育和丰富的实践锻炼使在校大学生在充分了解网络媒介特性和属性的基础上具备对网络信息的分析和批判能力,使大学生成为有自我批判意识和自我分辨力的网络受众。从而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网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同时,网络素养教育在大力培养大学生网络技能(包括对计算机互联网的使用操作、对网络信息的检索等)的同时,还应该着力培养大学生自身的一种发展利用网络媒介的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媒介促进自身的学习研究发展。

作者:唐宏 刘庆华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